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PAM对DMBR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21 16:49

  本文选题:聚丙烯酰胺 切入点: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出处:《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A(未投加PAM)、B(投加PAM)两套平行的A/O—DMBR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考察PAM对反应器内污泥混合液特性及膜污染的影响,并建立滤饼层阻力模型,进行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反应器在运行第14天时达到最大污泥粒径131.58μm,B反应器则在运行第12天时就达到最大污泥粒径159.09μm,B反应器中的污泥平均粒径始终大于A反应器;B反应器的混合液粘度及好氧池中EPS含量增大的幅度均比A反应器小;PAM对膜通量减小、膜阻力增大有延缓作用;滤饼层阻力模型计算结果显示,PAM可延长A/O—DMBR膜运行周期,在反应器运行前期50 h内,ΔP的模型计算值低于实测值但基本吻合。
[Abstract]:Two sets of parallel A / O-DMBR reactors (A / O-DMBR) were used to treat municipal sewage. The effects of PAM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ludge mixture and membrane fouling in the reactor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filter cake layer resistance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ludge particle size of the reactor is 131.58 渭 m in the 14th day of operation, while the sludge level in the reactor is 159.09 渭 m ~ (-1) in the 12th day of operation.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as always larger than that in reactor A / B and the range of increase of EPS content in aerobic tank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reactor A and the flux of membrane was decreas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filter cake layer resistance model showed that PAM could prolong the membrane cycle of A / O-DMBR, and the calculated value of 螖 P was lower than the measured value but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value within 50 h in the early stage of operation of the reactor.
【作者单位】: 安徽建筑大学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7405003)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微;吴长春;武海良;;引发剂对瞬时聚合PAM浆料性能的影响[J];上海纺织科技;2011年04期

2 丁伟文;孙林柱;丁光亚;高玉峰;;阳离子PAM絮凝剂对钻孔泥浆絮凝效果的试验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3 陆文静;朱勇;龙於洋;王洪涛;吴华勇;杜渊;段振菡;迟子芳;;PAM保水剂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持水性能及生物活性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8期

4 胡霞;李顺江;蔡强国;蔡崇法;张光远;朱远达;;聚丙烯酰胺(PAM)对黄土溅蚀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5期

5 ;93011 500T/Y聚丙烯酰胺PAM项目[J];乡镇经济;1993年10期

6 孙茂盛,杨光,庄清泉;PAM·FRP供液管汇在大庆油田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0年04期

7 张宏伟;唐爱民;陈港;刘映尧;佟亚非;石超;;PAM特性对矿物纤维留着及纸张性能的影响[J];中国造纸学报;2007年02期

8 王党生,谭晓军,马玉祥,李涛;高聚物分子量测定实验中PAM稳定性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年06期

9 王仲旭;郑艳芬;李国会;耿华;;硫酸亚铁+PAM处理废乳化液的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年02期

10 张圣治;PAM全絮凝堵漏简介[J];探矿工程;198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蒋福春;孙洪伟;乔铁军;齐玉玲;;臭氧预氧化与PAM联用技术的除浊初探[A];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柯爱茹;欧阳娜;肖春妹;林松柏;;PAM/膨润土的季胺化改性及吸附染料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3 鞠耐霜;;我国聚丙烯酰胺(PAM)的现状与发展[A];'2006中国造纸化学品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水;PAM空调演绎技术亮点[N];中国电子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萧萧;PAM与苔藓对闽北锥栗园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2 丁修;基于PAM—有机硅改性水泥土的抗渗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金雄;膨润土/PAM协同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曹康丽;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PAM微球及SiO_2/PAM核/壳复合微球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李凌春;聚丙烯酰胺(PAM)的共聚合成及表征应用[D];重庆大学;2008年

6 冯成义;PAM改性硅藻土处理钛白废水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梅香;水厂干泥助凝提高PAM混凝去除典型重金属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卢鹉;蒙脱土改性聚丙烯酰胺(PAM)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徐先宾;适于煤层气锆冻胶压裂液的PAM合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10 张兆福;施用聚丙烯酰胺(PAM)防治花岗岩崩岗崩积体侵蚀的适用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44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44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8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