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的水府庙水库流域生态安全评价与生态调控研究
本文选题:土地利用 切入点:流域生态安全 出处:《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作用的结果,直接体现了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变,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流域生态安全是一种表征,体现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状况,主要由结构安全和功能安全两部分组成。流域生态安全的核心在于保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在流域保护与管理决策中受到特别的关注。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水府庙水库流域地处湖南省腹地,湘江一级支流涟水中游。本文在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角度构建由陆域环境影响、水域生态健康状况、流域生态服务功能组成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以水府庙水库流域为典型案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水府庙水库流域进行生态安全评估。2000-2013年期间,林地被大幅度占用,草地、湿地、水体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林地转化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其次是耕地被占用较多,转化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建设用地,另外草地和湿地也有一定的比重转向建设用地。评估结果表明:水府庙陆域环境社会经济存在的压力比较大,已经接近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尚且稳定,但敏感性强;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属于中等安全状态;水府庙水库流域生态服务功能目前属于较好的范畴。综合以陆域环境影响、水域生态健康状况、流域生态服务功能3个方面的评估基础进行基于土地利用的水府庙水库流域生态安全评估,流域综合安全等级处于三级,安全表征状态为“一般”。评估结果反映了评估阶段流域内土地利用不合理以及产生的污染负荷较大对水府庙水库流域生态安全造成一定的压力,水生态健康呈富营养化状态。栖息地遭到破坏,影响水府庙水库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已成为威胁水府庙水库流域生态安全的隐患。针对以上存在的流域生态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控制面源污染以及建设和修复栖息地等生态调控措施,以期为流域生态安全评估技术方法以及生态调控方法提供探讨并为水府庙水库流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Abstract]:Land use change is the result of human activities acting on ecosystem, which directly reflects the change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s one of the core research contents in the field of global change. The integrity and health of watershed ecosystem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tructural safety and functional safety. The core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security is to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shed.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a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Shuipumiao Reservoir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Hu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watershed ecosystem,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secur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use,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impact of land environment, the condi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health, and the function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service. Taking Shuipumiao reservoir basin as a typical case,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of Shuipumiao reservoir basin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AHP and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0-2013, woodland was occupied by a large margin, grassland, wetland, The main land use type of forest land conversion is cultivated land, followed by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more, the main land use type of conversion is construction land. In addition, grassland and wetland also have a certain propor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l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ure of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the land area of Shuifu Temple is relatively large, which is close to the ecological threshold, and the ecosystem is stable, but sensitive; The ec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the water area belongs to the medium safe state, and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Shuipumiao reservoir basin belongs to the better category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ree aspects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the watershed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of Shuipumiao reservoir based on land use is carried out, and the comprehensive security level of the watershed is at three level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reasonable land use in the watershed and the heavy pollution load in the evaluation stage have a certain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Shuipumiao reservoir basin.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water is eutrophication. The habitat is destroyed, which affects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of Shuipumiao reservoir basin. These have become a hidden danger to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Shuipumiao reservoir basin. In this paper, ec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 such as optimizing land use structure,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constructing and restoring habitat are put forwar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huipumiao reservoir basin.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826;X5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王慧;张兴卫;;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述评[J];生态学杂志;2006年01期
2 周旭;;我国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综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高吉喜;张向晖;姜昀;欧晓昆;何大明;石建斌;;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关键问题研究[J];科学通报;2007年S2期
4 李双作;于亚玲;;林业生态安全评价初探[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8年01期
5 周金星;张华;周泽福;卢楠;;大兴县荒漠化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1期
6 魏彬;杨校生;吴明;萧江华;;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朱丽华;徐锋;;深圳市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年Z1期
8 黄莉莉;米锋;孙丰军;;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初探[J];林业经济;2009年12期
9 汪邦稳;汤崇军;杨洁;喻荣岗;宋月君;;基于水土流失的江西省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01期
10 和春兰;饶辉;赵筱青;;中国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中小;郝伟罡;贾利民;张生;贾向前;杨瑞斌;;典型干旱草原生态安全评价[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邹长新;缪启龙;;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晨曦;张红霞;;山区县域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杜艳春;李晓亮;葛察忠;;基于S—P—R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姚喜军;;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6 付晓;周爱华;陈媛媛;;北京生态涵养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调控对策研究[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7 邹秀萍;齐清文;莉莉;王菊翠;;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框架及指标体系的建立——以西双版纳景洪市为例[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介勇;刘彦随;;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生态安全评价及可持续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陈凯;史红亮;;江苏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娟;王昌全;何鑫;;成都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建立和实行生态安全评价制度[N];山西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光辉;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预警与调控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2 王清;山东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邵怀勇;攀西矿业开发集中区生态环境遥感信息提取及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三;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汪朝辉;山岳型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6 董琼;高原湖泊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吴晓;三峡库区重庆东段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高凡;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9 薛亮;基于格网GIS的关中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变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晶;3S支持下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时空差异与生态安全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炎女;工业生态安全评价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魏彬;海岛林业生态安全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齐旭明;长沙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高然;延吉市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5 刘怡;利益攸关者诉求下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程红继;河南省新密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吴西子;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程聪;勉县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詹金凤;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演化研究及生态安全评价[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周利梅;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与调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45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64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