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环境正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重要维度

发布时间:2018-10-08 19:58
【摘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既要引领生态保护,提高环境质量水平;也要加强社会建设,提升环境正义水平。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中引入环境正义评价对于找准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破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环境正义评价指标欠缺,应予以补充和加强。由于环境正义评价相关指标获取难度较大,目前尚难以全面进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但有部分环境正义评价指标具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这些指标包括:生态影响的流入流出值;产业制度的环境正义评价;环境风险设施分布的均衡度。
[Abstract]:The re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between peopl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hould not only lea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but also strengthen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roduce environmental justice evaluation into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o find out the key poi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deficient and should be supplemented and strengthened.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the related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evaluation,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fully enter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but some of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evaluation indicators have the feasibility of incorporating into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se indicators include: the inflow and outflow value of ecological impact,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system, and the equilibrium degree of dis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risk facilities.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态消费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ZDIXM017) 国家林业局2015年重点课题“生态意识与林业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X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文;;美国环境正义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刘湘溶;张斌;;环境正义的三重属性[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3 彭兴庭;“环境正义”与生态原罪[J];中国经济周刊;2004年21期

4 蒋国保;环境正义的三重关怀[J];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5 李培超,王超;环境正义刍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曾建平,袁学涌;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环境正义[J];道德与文明;2005年01期

7 赵媛媛;李建珊;;生态女性主义与“环境正义”之比较研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4期

8 傅艳辉;;环境正义刍议[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年06期

9 王小文;王国聘;;对美国环境正义的研究[J];环境保护;2007年16期

10 刘轩溢;;国际环境正义的探寻[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韩立新;;环境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梁剑琴;;论我国环境正义问题的社会建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冬梅;;环境正义视野下农民污染受害救济探微[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马存利;;环境正义与资源型地区生态补偿的法哲学思考[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兴庭;环境正义与环境原罪[N];中国财经报;2004年

2 彭兴庭;“环境正义”视野下的生态原罪[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3 彭兴庭 ;警惕环境正义掩盖环境歧视[N];经济参考报;2005年

4 彭兴庭;麻黄·甘草·沙尘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5 张纯厚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种族、阶级与环境歧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小凌;养虾业破坏亚洲环境[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郭清香;环境正义遭遇困局[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王露璐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程序正义、地理正义与社会正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杨通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后京都时代的国际环境正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 Nancy Folbre 编译 严珂;“环境正义”不容忽视[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斌;环境正义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小文;美国环境正义理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密佳音;基于环境正义导向的政府回应论[D];吉林大学;2010年

4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梦琳;论政府生态治理过程中环境正义的制度建设[D];苏州大学;2016年

2 王艳;环境正义的伦理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前锋;国际环境正义现实阙如及发展中国家的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4 袁学涌;环境正义的三重平等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郑元叶;比例平等的环境正义[D];福州大学;2006年

6 苗鹏;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环境正义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7 朱红;当代中国环境正义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8 王霖;环境正义视阈下的中国环境政策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9 赵冰冰;论南北环境正义问题[D];青岛大学;2007年

10 梅华;包容性增长视域下的中国环境正义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58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258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