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沅江下游入湖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发布时间:2018-12-08 15:50
【摘要】:对沅江入湖沉积物进行钻探取样,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Ba、Sc、V、Th、U、Cu、Co、Ni、Cr等在沉积物中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分布相对均匀;而Mn、Zn、Pb、Mo、Cd、Tl、Bi等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大,分布不均匀。重金属含量柱状剖面变化特征及富集系数(EF值)的计算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d达显著富集,而Sc、V、Mn、Pb、Bi等为中等富集程度。沉积物中存在3个重金属富集层,即中下部Pb、Tl、Bi富集层;中上部Pb、Cr、Ni、Cu富集层;浅表部V、Cr、Mn、Ni、Cu、Zn、Pb、Cd、Tl、Bi等多种重金属富集层。地累积指数(Igeo)和综合富集指数(EI)评价结果显示:沅江入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自河床深部向浅部,污染程度趋于增强,污染元素组合趋于由Pb-Bi的单一元素组合向由V-Cr-Mn-Ni-Cu-ZnPb-Cd-Bi组成的复合元素组合变化。且自上游向下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趋于降低。这种重金属污染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人为活动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Abstract]:The sediment of Yuanjiang River was drilled and the heavy metals were analyzed by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ICP-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Ba,Sc,V,Th,U,Cu,Co,Ni,Cr in sediments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distribution is relatively uniform. However,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such as Mn,Zn,Pb,Mo,Cd,Tl,Bi changed greatly and distributed uneven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columnar profil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enrichment coefficient (EF) showed that Cd in sediments was significantly enriched, while Sc,V,Mn,Pb,Bi was moderately enriched. There are three heavy metal enrichment layers in the sediments, namely, the Pb,Tl,Bi enrichment laye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part, the Pb,Cr,Ni,Cu enrichment layer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 and many other heavy metal enrichment layers in the shallow part, such as the Pb,Tl,Bi PbPbPbPbPbPbPbPbPbPbPbPbPbCU TlOBi in the shallow par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Igeo) and (EI) show that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degree of the sediment from Yuanjiang River into the lake increases from the deep to the shallow of the river bed, and the pollution degree tends to increase. The composition of contaminated elements tends to change from a single element combination of Pb-Bi to a composite element composed of V-Cr-Mn-Ni-Cu-ZnPb-Cd-Bi.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ediments tends to decrease.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human activities,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环境重金属污染机理与生态修复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3095,41071216) 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4)
【分类号】: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晶晶;;水稻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2年06期

2 李双文;;重金属进入人体的渠道[J];百科知识;2011年01期

3 袁旭音,陶于祥,王润华,姜月华,王爱华;湖州市不同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J];上海地质;2002年03期

4 胡省英,冉伟彦,范宏瑞;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J];地质与勘探;2003年05期

5 陈芳,董元华,安琼,钦绳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J];土壤;2005年03期

6 谢宝贵,刘洁玉;重金属在三种食用菌中的累积及对其生长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5年02期

7 薛艳,沈振国,周东美;蔬菜对土壤重金属吸收的差异与机理[J];土壤;2005年01期

8 张炜鹏;陈金林;黄全能;王擎运;赵好;薛丹;;南方主要绿化树种对重金属的积累特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孙嘉龙;肖唐付;周连碧;何立斌;宁增平;李航;彭景权;;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07年04期

10 刘晓辉;吕宪国;刘惠清;;沟谷地不同植被下土壤重金属纵向分异研究[J];环境科学;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文珊;陆健健;;迁徙滨鹬对重金属的富集及其环境检测意义[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褚武英;俞膺浩;袁维佳;;淡水动物体内重金属的生态化学特征[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文英;;福州市蔬菜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绪平;吴堑虹;戴塔根;;地貌及风向对长沙-株洲-湘潭地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洁;刘文英;陈卫军;;电镀污染区植物对复合重金属的富集、转移和修复潜力[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永婷;钱忠英;盛春;李新国;;上海地区几种淡水动物体内重金属的富集[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7 李薇;肖翔林;吴文如;;药用动、植物重金属富集作用的利与弊[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刚;伍钧;;甘洛废弃铅锌矿区几种草本植物的重金属耐性研究[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爱霞;张敏;方炎明;;重金属在南京城市树木中的富积及大气污染评价[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乃明;李阳红;;污水灌区土壤-作物系统对三种重金属吸收富集特征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芳;成都经济区生态研究获多项重要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范玲 刘应平;长江水质受流域内特殊地质体影响明显[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康传义 陈艳 实习生 赵佳 陈欢;我们的土地被污染了吗?[N];陕西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童光来;蜈蚣草拯救“中毒”土壤[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郑荣 罗会江 本报特约记者 金光;农业地质开路 品牌农业强省[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薇;微生物—蓖麻联合修复铜污染土壤的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潘峗;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毒性行为及其资源化利用过程的风险评估[D];上海大学;2015年

3 万甜;超声溶胞污泥回流-SBR工艺典型重金属再分配及累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杨婷;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化学/基因改性调控用于重金属分离及(形态)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5 杨玉荣;丛枝菌根真菌(AMF)提高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Pb污染的作用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海燕;大蒜重金属抗性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7 李其林;重庆市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薛红喜;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陆引罡;铅镍富集植物的筛选及其根际微生态特征[D];西南大学;2006年

10 何峰;重庆市农田土壤—粮食作物重金属关联特征与污染评价[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昱璇;滇池疏浚底泥中重金属在四种蔬菜中的累积效应及其风险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丽洁;海带内非蛋白巯基化合物的检测分析及重金属诱导转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侯运楠;重金属抗性菌的生物吸附特性及抗性基因CzcA的克隆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安红梅;三峡库区耐淹植物内生真菌重金属抗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马新旺;不同种植密度对春小麦积累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研究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6 朱赛勇;玉米和豆科植物单播及混播对弱碱性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提取效果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李少丛;河南省砂姜黑土基本性质时空变化分析及重金属风险评价[D];郑州大学;2015年

8 叶美玲;南极酵母AN5重金属Cu~(2+)胁迫的转录组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吕世峰;松花江哈尔滨段沉积物污染评估及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曾东梅;有机—无机复合稳定剂对土壤重金属稳定化处理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68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368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a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