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活性艳蓝经多相类芬顿预处理前后对厌氧污泥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6-13 20:24
【摘要】:以蒽醌类染料活性艳蓝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了其对产甲烷菌的抑制机理;分析了其经多相类芬顿预处理前后对厌氧污泥EPS、粒径分布、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同时对活性艳蓝的降解途径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活性艳蓝对产甲烷菌具有代谢毒性甚至生理性毒性;其进入厌氧反应器后,会造成COD去除率降低;颗粒污泥粒径减少,污泥中钙、镁离子浓度分别由40.5和16.2 mg·L~(-1)降低到22.5和6.8 mg·L~(-1),污泥的稳定性与絮凝性变差。而经多相类芬顿预处理后,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厌氧颗粒污泥EPS总量、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分别增大到98.7、69.9和28.8 mg·(g VSS)~(-1),为保持颗粒污泥的活性与稳定性提供了保障。多相类芬顿体系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首先攻击活性艳蓝的三嗪基团及不饱和共轭键的蒽醌结构,继而生成邻苯二甲酸、苯甲酸,再被降解为丁酸、草酸、乙酸等小分子羧酸,从而降低了其毒性,有利于后续厌氧生物处理的进行。
[Abstract]:Taking anthraquinones reactive brilliant blue as the target pollutant, the inhibitory mechanism of anthraquinone dye reactive brilliant blue on methanogenic bacteria was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anthraquinone dye reactive brilliant blue on EP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metal ion content of anaerobic sludge before and after multiphase Fenton pretreatment were analyzed, and the degradation pathway of reactive brilliant blue wa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active brilliant blue had metabolic toxicity or even physiological toxicity to methanogenic bacteria; when it entered the anaerobics reactor, the COD removal rate decreased, the particle size of granular sludge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 ions in sludge decreased from 40.5 mg 路L ~ (- 1) to 22.5 mg 路L ~ (- 1) and 6.8 mg 路L ~ (- 1), respectively, and the stability and flocculation of sludge became worse. After multiphase Fenton pretreatment,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was more than 90%. The total EPS, protein content and polysaccharide content of anaerobic granulated sludge increased to 98.7, 69.9 and 28.8 mg (g VSS) ~ (- 1), respectively, which provided a guarantee for maintaining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granular sludge. The hydroxyl radical produced by the multiphase Fenton system first attacks the triazinyl group of reactive brilliant blue and the anthraquinone structure of the unsaturated conjugated bond, and then forms phthalic acid, benzoic acid, and then degrades to butyric acid, oxalic acid, acetic acid and other small molecular carboxylic acids, which reduces its toxicity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subsequent anaerobic biological treatment.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岩溶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GXNSFAA139267) 岩溶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YRHJ15Z006)~~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蕾;周明华;;电芬顿技术的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3年10期

2 TRABELSI SOUISSI Souhaila;OTURAN Nihal;BELLAKHAL Nizar;OTURAN Mehmet A;;应用于水溶液介质中喹啉氧化的电芬顿工艺实验设计方法(英文)[J];电化学;2013年05期

3 赵昌爽;张建昆;;芬顿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进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5期

4 赵豫北;;电芬顿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发展现状和研究[J];科技传播;2013年12期

5 李筱;初本莉;陈修栋;何宏平;;稀土辅助类芬顿效应降解染料废水[J];广东化工;2011年09期

6 翁宝;;美国网友对中国雾霭的13种反应[J];当代社科视野;2014年01期

7 张瑛洁;马军;姚军;赵吉;陈雷;张亮;;可见光多相类芬顿降解水中孔雀石绿[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孟凡义;;芬顿氧化处理显影脱膜废液的研究[J];印制电路信息;2011年S1期

9 苏荣军;王鹏;谷芳;黄丽坤;;絮凝-芬顿氧化法处理制药污水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魏玉江;;芬顿的原理与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晓飞;杨春鹏;王毅霖;;芬顿氧化技术处理醇酮模拟水的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王宇晶;赵红颖;赵国华;;微波原位增强电芬顿氧化降解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李海涛;李玉平;曹宏斌;李鑫钢;;隔膜体系中阳极氧化、阴极电芬顿耦合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4 万云洋;刘静;师生宝;朱雷;钟宁宁;;基于污染分级的土壤石油超声芬顿处理[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C];2014年

5 王爱民;胡春;;活性炭纤维载铁催化剂光芬顿降解偶氮染料酸性红B[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绍伟;陈鹏;王永;徐伟;王飞;;芬顿氧化处理焦化废水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婷;非均相光芬顿体系的建立与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冯斐;Fenton氧化耦合MBR工艺处理蒽醌染料废水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3 肖冬雪;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铁光化学循环的调控机制及其水处理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类电芬顿灭活单细胞海藻及除污染效果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丁晓;新型类芬顿体系研发及其处理苯酚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张绪瑞;(光)电芬顿法降解水溶液中抗生素磺胺甲硝唑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刘佳;超滤+反渗透+芬顿有机磷废水除磷工艺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玉;微纳米结构铁及铁基复合物类芬顿降解有机物/灭菌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方嘉声;针铁矿—石墨烯复合体表面修饰介孔载体光芬顿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降解苯酚废水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邓磊;基于改性气体扩散电极的光电芬顿氧化法降解含苯酚废水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8 范小江;TiO_2-H_2O_2光芬顿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刘伟;化学混凝与芬顿氧化耦合处理染发废水试验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4年

10 张萌;太阳光电芬顿高效降解抗生素磺胺甲恶唑机理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98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498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