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氮磷入库负荷及迁移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5 11:13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库区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香溪河流域是作为三峡库区坝首的第一大支流,属典型丘陵地区农林复合小流域。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频发,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对库区水环境质量构成威胁。现阶段的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普遍存在氮磷污染源产生特征了解不清、迁移过程和发生时期不明、入湖负荷估算不准确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香溪河流域为例,综合运用农业源调查、排污系数法、断面实测法、基流分割法及SWAT机理模型等方法与手段,分析流域农业源氮磷产生特征、主要迁移途径,识别氮磷负荷贡献关键时期、关键区,明确农业源氮磷入湖负荷,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农业源基础调研发现,流域2007-2013年农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增幅为34.6%。农用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约占其面积的50%;园地面积7年间增幅最高,达65.5%。流域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养殖量从2007年的29.5万头发展到2013年的37.5万头,增幅27.0%。(2)基于排污系数法解析流域氮磷产生特征。2007-2013年,农业面源污染发生风险逐年加剧,7年间总氮、总磷增幅分别为22.3%和13.3%。总氮产生量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源,占农业源产生总量的81.7%;总磷分别来自畜禽养殖业源和种植业源,分别占总量的52.3%和41.5%。从空间特征来看,农业源集中的香溪河中游、中下游沿岸子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产生风险区。(3)通过断面监测和基流分割方法研究得出,地表径流为氮磷输出的主要迁移途径,占全年总氮输出量的的82.5%,总磷的87.9%。总径流、地表径流和基流中总氮均以溶解态为主,分别占75.2%、74.1%、80.3%,且主要以硝态氮形式存在;总磷均以颗粒态为主,分别占80.0%、81.5%和69.1%。(4)2011-2014年总径流、地表径流与降雨呈极显著相关水平(P0.001)。地表径流系数高,年均总径流超过60%来自地表径流。地表径流与泥沙含量、总磷、颗粒态磷显著正相关(P0.001),与溶解态磷、氮污染物相关性较差。在地表径流量大的月份,流域极易发生土壤侵蚀,并伴随大量泥沙、氮磷污染物流失。(5)流域断面监测结果显示,总径流、地表径流和基流氮磷输出负荷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受地表径流量影响显著。7-9月为香溪河流域氮磷输出关键期,期间降雨量占全年的62.2%,地表径流量占全年地表径流总量的64.1%,占全年总径流量的50.2%。受降雨径流的影响,该时期总氮输出负荷占全年的61.1%,总磷占全年的79.0%;其中9月氮磷输出负荷达年内最高值,总氮输出负荷占全年的33.5%,总磷占50.9%。(6)构建SWAT模型,应用实测数据进行模型校准、验证,R2≥0.6、Ens≥0.5,满足香溪河流域的模拟研究。模拟分析获得了各子流域和流域的氮磷负荷入湖系数,分析了流域农业源入湖负荷特征。香溪河流域总氮和总磷削减系率分别为8%和18%。农业源总氮和总磷入湖量占流域贡献总量的40.2%和37.6%,氮磷入湖量一半以上来自农业源以外的其它方面。流域氮磷入湖关键区主要分布在农业源产生量集中的香溪河中游、中下游沿岸子流域,与农业源氮磷入湖关键区空间位置基本一致,应重点防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阳,张晓华,陈珠金;香溪河流域资源环境状况及开发策略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1期

2 张晓华,肖邦定,陈珠金,惠阳,徐小清;三峡库区香溪河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3 叶麟,黎道丰,唐涛,渠晓东,蔡庆华;香溪河水质空间分布特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4 李凤清;叶麟;刘瑞秋;曹明;蔡庆华;;香溪河流域水体环境因子研究[J];生态科学;2007年03期

5 李健;金中武;蔺秋生;;香溪河水质的平面二维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2年06期

6 贾代静;香溪河矿务局发展多种经营的几点做法[J];煤炭经济研究;1991年06期

7 李健;姜晓明;王兴奎;李丹勋;;粒子轨迹跟踪模型在香溪河试验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12期

8 方涛;付长营;敖鸿毅;邓南圣;;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香溪河氮磷污染状况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6年01期

9 李健;杨文俊;金中武;;应用三维粒子轨迹跟踪模型模拟香溪河水藻增殖过程[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王海云;三峡水库蓄水对香溪河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夏雨果;李钟杰;Perera H.A.C.C;刘家寿;;香溪河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时空变化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2 陈洪涛;姚庆祯;于志刚;;三峡水库蓄水后香溪河库湾溶解氧的分布特征[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徐国宾;王雅萍;马超;;三峡水库调峰运行下的香溪河水质数值模拟[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吉明亮 报道组 周长春;香溪河成了“香水河”[N];金华日报;2005年

2 谢湘宁 望晓东;兴发的香溪河[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黄勇;迅速反应 突查香溪河[N];中国环境报;2003年

4 李飞邋万银;宜昌投巨资治理香溪河[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李先宏 通讯员 郑家裕 刘紫荣 秦建华;香溪河的期盼[N];湖北日报;2007年

6 望作信;香溪河“水上黄金线”启动[N];中国水运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胡成 通讯员 张凌;美丽的香溪河水正在变质[N];湖北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何红卫 实习生 张凌;兴山县 浣纱之水被污染[N];农民日报;2003年

9 记者 李新龙;香溪河列入优先控制目标[N];湖北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聂春林 特约记者 汪洋 屈祥 许勇;三峡渔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小红;香溪河段公路岸坡再造机理试验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胥焘;三峡库区香溪河区域重金属污染溯源、风险评价及植物修复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3 叶麟;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富营养化及春季水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4 张超;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及其在香溪河流域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玮霞;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香溪河流域气象水文互动分析及高精度预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2 李祥志;香溪河水文特性分析及水温水动力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崔超;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氮磷入库负荷及迁移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4 牛凤霞;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内源磷负荷研究[D];三峡大学;2013年

5 陈玲;香溪河流域典型坡耕地氮磷流失机理研究[D];三峡大学;2013年

6 杨正健;基于藻类垂直迁移的香溪河水华暴发模型及三峡水库调控方案研究[D];三峡大学;2010年

7 叶绿;三峡库区香溪河水华现象发生规律与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史斌;基于GIS的香溪河水质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9 胡明;基于多目标生态调度和多点源污染控制的水质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陈小婷;香溪河河口—高阳段土质岸坡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9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69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6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