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植物-固体菌剂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30 10:20
【摘要】:以高效石油降解菌N_2、KB为目的菌种,玉米粉、麸皮和锯末为载体制备固体菌剂,并测定了这3种载体的饱和持水量、pH值和吸菌量。以吸菌量为评价指标,结合经济性综合选择最优载体,同时还考察了温度、pH值和料水比对最优载体吸菌量的影响。通过测定微生物数量和石油降解率的变化,考察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与玉米粉和麸皮相比,锯末饱和持水量更大、吸菌量较大。锯末是木材厂的下脚料,可以实现高价值资源化利用。在温度30℃,pH为7,料水比1∶1.5的最适培养条件下,固体菌剂中N_2和KB两种细菌的活菌数量分别高达1.00×109CFU·g~(-1)和1.58×109CFU·g~(-1)。采用生物菌剂和柳枝稷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实验,100 d后石油降解率可达到50.5%。
【图文】:

载体,种类,锯末,菌剂


煌嗑嘌云浣鈉辛嗽ご鐚怼?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表1载体的性质及预处理Table1Natureofcarrierandpretreatment载体名称载体性质载体预处理饱和持水量/(mL·100g-1)水浸液pH值离子代换液pH值菌剂含水量/%载体重/g预加水量/mL缓冲液/mLNaOH/mL麦麸97.36.736.212530052.5玉米粉976.315.822830054锯末2865.284.58553017582.1.2不同载体的吸菌量3种载体经过上述预处理后,分别接入5%(mL·g-1)活化好的菌液,30℃培养7d。分别在第1、3和7天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各种载体的吸菌量,结果见图1。图1载体种类对吸菌量的影响Fig.1Influenceofcarriertypeonnumberoflivingbacterium由图1可知,一周后3种载体的含菌量基本相同,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含菌量。但以锯末和玉米粉为载体的菌剂吸菌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麦麸载体在3d后出现了菌落数减少的情况,分析原因可能是麦麸的持水量较少,在菌剂保存过程中失水变干,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玉米粉和锯末的吸菌量都较大,但是两者相比较而言,以玉米粉为载体的固体菌剂的生产成本更高,而锯末是木材厂的废弃物,属于资源回收再利用。锯末为有机载体,在细菌的培养过程中可以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从载体的通气性考虑,锯末结构较为疏松,可以为细菌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在后续的土壤修复过程中,锯末可以保证土壤的高持水性,并且其疏松结构可确保石油污染物与微生物充分接触,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作为生物有机质,锯末在土壤中施加较长时间后,可以生物降解,不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们选择锯末作为石油烃降解菌固体菌剂的最佳载体。2.2不同因素对载体吸菌量的影响微生物都有适合自身生存、生长的温度和pH范围,对于保持菌剂中

锯末,料水比,活菌数,载体


环境工程学报第10卷图2温度对锯末吸菌量的影响Fig.2Theinfluenceoftemperatureonthenumberoflivingbacterium长出了白色霉菌,而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后,锯末中未见霉菌生长。每份载体中加入不同体积的NaOH溶液,调节成不同pH值的载体,接种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的菌液,在30℃中培养2d,测得两种菌的生长情况见图3。图3pH对锯末中活菌数的影响Fig.3InfluenceofpHonnumberoflivingbacterium由图3可知,不同pH的锯末对菌种生长有较大差异,锯末的自然pH值为5,显酸性。在此pH范围内N2、KB菌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其中对KB菌的抑制作用最明显,菌落数只有105,所以在制备固体菌剂的过程中必须加入碱液调节酸碱度。两种菌在7~10的范围内生长状况良好,但在pH为7的环境中菌体浓度均最大,所以将7作为锯末的最佳吸附pH。2.2.3料水比对锯末中活菌数的影响水是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分,也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以锯末为载体,控制不同的料水比,在30℃和pH为7的条件下培养2d,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料水比为1∶1.5时,两种菌的活图4载体料水比对活菌数的影响Fig.4Influenceofwatercontentonnumberoflivingbacterium菌数都达到最大值,此时载体的水分含量为60%;在料水比为1∶1时菌落生长情况较1∶1.5的差,这是因为水分不充足,不能维持较多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故含菌量相应减少。而料水比为1∶3时,两种菌的活菌数的数量级只有104~105,这是因为过多水分限制了培养基中空气的流通,对菌体生长不利,所以菌落数显著降低。另外,若固体载体需长期放置,水分含量太多会使载体发霉,,其他杂菌的繁殖会影响KB菌和N2菌的吸附。综上所述,料水比为1∶1.5时,锯末最适合两种石油降解菌的吸附。2.3植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开大学研究发现花朵能修复被石油污染土壤[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2 刘珑;王殿生;曾秋孙;王杰;;微波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升温特性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3 李鑫钢;隋红;宋宁宁;;物理化学-生物耦合治理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J];化工进展;2011年S1期

4 曹辉;郭晶;马魁堂;李卫锦;;石油污染土壤治理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3期

5 洪蔚;用微生物净化受石油污染土壤[J];上海环境科学;2000年08期

6 吕志萍,程龙飞;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含量对玉米的影响[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1年01期

7 杨建涛,朱琨,马娟,魏翔,王海涛;石油污染土壤的淋洗治理技术研究[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年01期

8 赵留辉,马娟,杨建涛;浅析石油污染土壤的处理技术[J];甘肃科技;2003年10期

9 徐玉林;石油污染土壤降解与土壤的环境关系[J];农机化研究;2004年06期

10 何泽能;李振山;籍国东;;老化石油污染土壤的清洗处理[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鑫钢;隋红;宋宁宁;;物理化学-生物耦合治理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学鹏;;石油污染土壤的堆腐技术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3 廉景燕;石烁;郭敏;李鑫钢;;土壤特性对正己烷萃取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4 张胜;张发旺;陈立;张翠云;崔晓梅;马彦超;么红超;李政红;殷密英;马琳娜;孙振华;;西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原位微生态修复试验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胥九兵;王加宁;迟建国;邱维忠;高永超;张强;;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菌剂修复场地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张承东;齐建超;陈威;;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酵母菌与细菌的协同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张捷;段娟;;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杜卫东;万云洋;费佳佳;张枝焕;曾勇;朱雷;王新伟;钟宁宁;;沿海石油污染土壤和沉积物采样及污染特征指标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吴伟林;张秀霞;单宝来;张剑杰;杨肖杰;赵朝成;;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10 万云洋;辽尼特;王宇天;;西伯利亚冰草和燕麦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李春辉;“863”计划将研发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啜云香;石油污染土壤治理取得新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9年

3 翟科;我国将研发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记者 赵晖 通讯员 张丽 冀宁;鲜花吃掉“脏石油”[N];天津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雯;微生物修复决战石油污染土壤[N];中国能源报;2010年

6 记者 冯国梧 通讯员 张丽 冀宁;南开学生发现能吃“脏石油”的花卉[N];科技日报;2010年

7 王秀兰;一批资源环保技术项目将实施[N];中国化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朝;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2 李大伟;石油污染土壤的碳材料增强微波热修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吴涛;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4 李春荣;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效应及生物修复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杜永亮;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溶剂萃取过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李宝明;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7 许颖;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李忠媛;逆流流化溶剂萃取法修复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陈丽华;黄土塬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规律及生物修复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张文;应用表面活性剂强化石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生物修复[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齐;陕北石油区树草种枯落叶对油污土壤的修复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吉志新;翅碱蓬—微生物—沙蚕对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及酶的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3 任芳菲;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宁小兵;石油污染土壤异位淋洗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朱艳清;几种作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耐受性及修复效果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6 刘天雨;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物化修复及其设备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7 章有知;黑麦草与石油污染土壤的相互作用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娜;超声辅助—表面活性剂清洗重度石油污染土壤[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冉德钦;异位淋洗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韩妮;新疆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74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74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5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