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丹江口库区典型湿地塘系统污染阻控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1:04
【摘要】: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国家在丹江口库区先后实施了三期污染防治规划,点源基本得到控制。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治理,面源污染控制逐渐成为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的关键。本文选择丹江口库区典型的自然型、半自然型、人工型三种湿地塘系统,通过野外监测分析、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丹江口库区不同类型湿地塘系统污染阻控效果。通过采用邓肯单因素分析法,从时间、空间角度分析丹江口库区自然、半自然湿地塘系统对面源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从负荷平衡角度,研究人工湿地塘系统对面源整体的阻控特征,系统内部的阻控特征,阻控特征随时间的变化,阻控特征与污染净化效果的关系等,为以后湿地塘系统对面源阻控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肖河小流域为代表的自然湿地塘系统的总体阻控效果不显著。从空间角度来看湿地塘1号监测点的总氮、总磷浓度均值最高;湿地塘2号监测点总氮浓度均值最小,氨氮浓度均值最高;自然沟渠监测点中,相对于其他沟渠监测点,自然沟渠1号监测点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值较高;所有监测点中,自然湿地总磷浓度均值最低,为0.03 mg/L;流域出口各个污染物浓度均值皆未处于最高状态。(2)以张沟小流域为代表的半自然湿地塘系统对部分指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湿地塘系统中,塘2号监测点总氮浓度均值最高,为2.85 mg/L,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值最小,分别为0.32 mg/L、2.89 mg/L,总磷浓度均值随着水流方向呈现递减趋势,即湿地塘1号在总氮去除方面充当了“源”的作用,在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去除方面充当了“汇”;湿地塘2号在总氮去除方面具有“汇”的作用,对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去除充当了“源”;湿地塘系统对磷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河道中深潭区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值皆高于河段中其他监测点污染物浓度均值,深潭区总磷浓度均值低于部分监测点污染物浓度均值。(3)以余家湾小流域为代表的人工型湿地塘系统对污染径流净化阻控效果明显。湿地塘系统对总氮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均能够超过80%,对总磷的整体去除率约在80%,对高锰酸盐指数具有接近40%的去除率。湿地塘系统对养猪场废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总氮和氨氮的出水浓度基本低于2.5 mg/L,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限值;总磷排放浓度部分低于1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限值;高锰酸盐指数出口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4)人工湿地塘的面积、植物种类、进水口污染物浓度等因素会导致底泥吸附污染物量不同,从而不同人工湿地塘的底泥释放特点不同。1号塘底泥总氮释放通量均值最大,为343.37 mg·(m~2·d)~(-1);4号塘底泥氨氮释放通量均值最大,为12.60 mg·(m~2·d)~(-1);2号塘底泥总磷释放通量均值最大,为29.71 mg·(m~2·d)~(-1);3号塘底泥高锰酸盐指数释放通量均值最大,为168.16 mg·(m~2·d)~(-1)。1、2号塘底泥吸收对污染物去除占主导因素,3、4号塘植物吸收是污染物去除的主要因素。
【图文】:

技术路线图,湿地,污染物浓度,取水点


根据污染负荷平衡,研究典型湿地塘系统的阻控特征,包括系统整体的阻控特征,系统内部的阻控特征,阻控特征随时间的变化,阻控特征与污染净化效果的关系等。3.3 技术路线采用邓肯单因素分析法分析肖河小流域不同取水点污染物时空浓度变化特征,体现肖河典型自然湿地塘的污染阻控特征;基于张沟小流域溢流堰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和湿地塘系统污染物去除率、取水点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的对比,对张沟典型半自然湿地塘阻控特征进行研究;通过余家湾流域气候、流量、湿地塘系统进出口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的监测和塘底泥室内污染物释放/吸收模拟实验,研究余家湾人工湿地塘污染负荷平衡、湿地塘阻控特征。最后,整合 3 个小流域的湿地塘阻控特征,得出丹江口库区典型湿地塘阻控特征。具体技术路线如图 3-1 所示。

地理位置,丹江口市,极端最高气温,面源


4 典型自然湿地塘系统面源阻控特征研究4.1 材料与方法4.1.1 自然条件概况肖河小流域位于丹江口市浪河镇(东经 111°07 34 ~111°20 23 ,北纬32°18 20 ~32°24 06 ),在汉江南岸,流域内的水系从南向北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见图 4-1)。肖河小流域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日照总时数一般在 1933 h,年平均气温 16 ℃,年积温(≥10 ℃)4953.5 ℃,极端最低气温-12 ℃,,极端最高气温 41.5 ℃。无霜期一般为 250 d。风力一般 2 级~3 级,风向以偏东风为多。降雨主要集中在 5~10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80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毅;周小珂;孙君莲;姬松山;;淅川县丹江口库区优质小麦栽培管理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18年12期

2 ;“绿水青山润荆楚”摄影大赛——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掠影[J];长江技术经济;2018年02期

3 李荣华;丹江口库区职专生走俏京粤[J];职教论坛;2000年07期

4 本刊讯;;渠首将再造14万亩良田[J];南阳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年03期

5 陈端颖;;丹江口库区移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3年13期

6 刘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扎实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二期工程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2年08期

7 ;河南省扎实组织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搬迁[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年13期

8 张向凡;刘永建;周学军;;丹江口库区移民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8年03期

9 张辉;;黄利鸣:让丹江口库区移民小康路上不掉队[J];湖北政协;2018年03期

10 ;不辱使命负重拼搏 坚决打赢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攻坚战[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燕;单伟;郭志勇;李金华;;丹江口库区气候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杰;;GIS在丹江口水库上游水土保持前期工作中的应用[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3 李杰;周全;;GIS技术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前期工作中的应用[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全;高超;;湖北省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康宁;李栋;王星;;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中的探索与创新[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志鹏;;丹江口库区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治理研究——以内乡县寺沟项目区为例[A];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5年

7 杨云彦;程广帅;;迁移预期、社会支持与能力建设——基于丹江口库区待迁移民的调查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8 闫仁凯;戢正华;闫艳;李涛;周彩珍;汪建敏;方银华;叶克勤;;丹江口库区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及措施探析[A];2014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程胜高;曾锋莲;;环保专项规划的规划环评探索——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尹炜;蒋固政;雷阿林;叶闽;史志华;;丹江口库区环境保护科技需求分析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禾;保障丹江口库区水质重金属稳定达标[N];科技日报;2018年

2 薛乐生 赵江;丹江口库区水域将全面禁捕[N];中国环境报;2019年

3 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程勇;丹江口库区水域将全面禁捕[N];湖北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丁艳 本报通讯员 杨振辉;丹江口库区的绿色传奇[N];光明日报;2018年

5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辉;黄利鸣委员:让丹江口库区移民小康路上不掉队[N];湖北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田豆豆;丹江口:绿满水都 生态致富[N];人民日报;2018年

7 戴隆伟 杨青伟;丹江口多方搭台 代表履职展“功夫”[N];人民法院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杨亚非 胡顺华 特约通讯员 贺俊 覃勇;保一汪碧水 兴美丽家园[N];人民长江报;2016年

9 记者 王孟鹤;南水北调丹江口移民在我市安居乐业[N];平顶山日报;2017年

10 记者 王孟鹤;今年全市移民人均收入有望破万元[N];平顶山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亦秋;基于3S技术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韩德梁;丹江口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涛;丹江口库区典型湿地塘系统污染阻控效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冯珍珍;基于“N-E-S”模型的丹江口库区人类活动干扰评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3 贺晨皓;丹江口库区大气湿沉降特征及其对库区水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房珊琪;丹江口库区农用化肥非点源污染负荷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5 周国乾;基于WEPP模型的丹江口库区水力侵蚀动态变化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

6 马瑶瑶;丹江口库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7 吴笛;丹江口库区植物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曾祉祥;丹江口库区小流域氮磷输出过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少博;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影响因子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年

10 陈代玉;丹江口库区汉代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87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87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4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