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利用市政污水和外加碳源培养小球藻的条件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2:42
【摘要】:微藻具有光合速率高、环境适应性强、油脂含量高等特点,藻体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微藻规模化培养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和氮、磷等营养盐。利用污水培养微藻可净化水体,节约水资源,耦合CO_2固定、粗甘油循环利用等技术,达到经济、环境、能源的共赢目的。本文利用实际市政污水与低成本碳源培养小球藻,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处理市政污水。首先利用三种不同工段污水在灭菌与否的条件下培养小球藻,对比生物量与去除率,确定适宜培养小球藻的污水;随后补加无机碳源CO_2与有机碳源粗甘油于适宜工段污水中,确定合适的碳源种类与补加浓度;同时对比污水中自生菌与小球藻对营养盐及COD去除的贡献;最后通过补加粗甘油、膜组件过滤、曝气等方式在MPBR中半连续培养小球藻,确定合适的HRT,以获得更高的培养密度与去除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不同工段的市政污水均可培养小球藻,灭菌与否对生物量和营养物去除影响不明显。未灭菌污泥脱水液更适合小球藻的培养,获得了较高藻生物量1.17 g/L,生物质产率为135.71 mg/L/d。培养体系对各工段污水中总磷去除率达94.00%以上,总氮、氨氮去除率达76.00%以上。污泥脱水液中总氮去除量最高,为30.0mg/L;氨氮去除量为28.60 mg/L,总氮、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5.28%、90.35%;总磷去除率达99.09%;COD去除率为61.98%。(2)通入5%浓度CO_2下得到最大藻生物量1.57 g/L,为空气对照组的1.6倍;CO_2组的藻细胞碳元素含量在52.00%以上,高于对照组的40.11%;碳水化合物与脂类物质含量上升明显。(3)通入5%CO_2浓度的污泥脱水液中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12%、95.47%,高于对照组氨氮、总氮去除率74.36%与60.29%。通入CO_2使体系偏酸性,总磷去除率略低;补加CO_2后小球藻以CO_2为主要碳源,使污水中COD去除率略低于对照组。(4)低浓度(1 g/L和2 g/L)粗甘油能促进小球藻生长,高浓度(4 g/L和6 g/L)粗甘油不利于小球藻生长与营养物去除,2 g/L粗甘油浓度下得最大生物量为1.45 g/L;该浓度下藻细胞内蛋白质与脂类物质相对含量上升。补加粗甘油后藻细胞中C、H元素含量明显上升。2 g/L粗甘油组氨氮、总氮的去除率达99.32%、97.52%。粗甘油分解易使培养体系pH下降至7.00以下,不利于碱性沉淀去除总磷,总磷去除率相对于对照组略低;补加粗甘油后COD去除量提高,补加2 g/L粗甘油时COD去除量达405.00 mg/L,为对照组的3.80倍。(5)补加2 g/L粗甘油的污泥脱水液中藻菌组、藻组、菌组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9.32%、91.75%、44.41%;总磷去除率分别为43.48%、45.98%、14.97%;对COD的去除量分别为405.00、388.00、619.00 mg/L。表明小球藻对污水中氮磷去除贡献较大,污水中自生菌对COD去除贡献较大。(6)MPBR半连续培养小球藻过程中最短HRT为5 d,藻生物量可达1.99-2.21 g/L,为批次培养的1.50倍,此浓度下可适量采收小球藻。通过添加粗甘油、膜组件过滤、曝气等方式优化藻培养,可提高藻生物量。HRT为5 d时氨氮、总氮、总磷、COD的去除率变化范围分别为96.26%-99.20%、92.44%-94.04%、53.63%-58.58%、59.44%-65.57%。
【图文】:

普通小球藻,微藻


寻找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迫在眉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生物柴油是由酸甲酯产生[4]。富油微藻相对于其他本低、生长速率快、含油量高等优点,净化水体,收获的藻体可进行高附等)的生产。市政污水中氮磷可供微低。污水养藻中碳源的来源可资源化气 CO2),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水生生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含有微藻产生的[5]。微藻结构简单,大多、不受季节控制、土地占用少。微藻物群之一,生长速率快,光合效率高

过程图,微藻,污水,过程


、pH、光照)以提高生物产量混合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的优势在于:(1)降低培养成物柴油,蛋白质,化妆品等;(;(4)污水培养过程可耦合其的饲养等。尽管污水培养微藻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不同的有害物质等会对微藻产生不同系,会影响微藻在污水中的生料需进行安全性检测。(4)微除效果不太理想。(5)深度净污水预处理污水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晶;杨昌柱;濮文虹;龙焙;时亚飞;李野;杨家宽;;市政污泥深度脱水滤液水质特性研究[J];环境工程;2014年S1期

2 欧阳克氙;刘建平;蔡力创;;小球藻在废水处理上的应用进展[J];江西科学;2014年04期

3 姜加伟;程丽华;徐新华;张林;陈欢林;;微藻固定转化烟气CO_2强化技术[J];化工进展;2014年07期

4 王钰舟;杨雷;张景来;苏仁杰;陈龙;王婧超;;利用啤酒废水培养极大螺旋藻[J];化工环保;2014年03期

5 倪婉敏;黄艺;;不同外源氮素对西湖湖区藻类生长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4年04期

6 巫小丹;阮榕生;王辉;罗珊珊;吴盼盼;刘玉环;;菌藻共生系统处理废水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环境工程;2014年03期

7 李永强;陈清香;师文庆;熊正烨;李思东;李高荣;凌旭炜;;光照对螺旋藻生长速率的影响[J];激光生物学报;2014年01期

8 周晓琴;苏翔;毛雪梅;左轻扬;安雅敏;;光强对栅藻净化市政污水水质的影响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9 杨黎;;微藻能源技术研发展望[J];中国工程咨询;2013年03期

10 刘广民;王丽娟;苏旭东;陈兆波;;微藻吸收利用CO_2的影响因素及吸收能力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霞;气升式微生物碳捕获燃料电池固定CO_2及积累油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纪雁;利用味精废水培养普通小球藻以及养藻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D];山东大学;2014年

3 胡海燕;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邢丽贞;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机理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晓伟;斜生栅藻藻类膜脱氮除磷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2 刘建强;市政污水微藻种类鉴定及污水培养小球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黄魁;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机理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杨英;Co_2浓度升高对微藻类生长和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880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880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a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