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TETA-DMCA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动力学、热力学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09:12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温室效应也逐渐加剧。而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燃煤电厂尾气未经脱碳处理的排放。传统乙醇胺工艺是目前燃烧后捕集二氧化碳技术中最常用也是最成熟的一种工业技术,但是它存在再生能耗过高、吸收性能不足的缺陷。近年来,双相吸收剂是新型吸收剂开发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温度变化或者吸收CO_2后,双相吸收剂会发生相变,超过90%的CO_2储存在富相中,也只有富相需要再生,因此大幅降低了再生所需的能耗及设备成本。本文选取了十几种不同物性的一、二、三级胺,按照一定比例配成水溶液吸收CO_2,结合~(13)C NMR和量子化学手段分析,取得了如下成果:1)构建了一套有机胺物性筛选指标。研究了有机胺物性(碱度,pKa和疏水性,Log P)与吸收剂性能之间的关系,如吸收容量、分相表现、传质动力学以及热力学等。实验结果表明三级胺的碱度是决定双相吸收剂的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而一、二级胺和三级胺的疏水性共同影响了吸收剂的分相表现。动力学分析表明,富液的总传质阻力随三级胺Log P值的增大而减小。热力学分析表明,随着三级胺Log P值的增加,再生过程中的显热就会减小,而潜热反而增大。2)评价了新型双相吸收剂TETA-DMCA的性能。通过自建的指标体系优选得到一种高效低耗的双相吸收剂TETA-DMCA,确定了其最优组分配比为1M:3M。评估结果表明,双相吸收剂TETA-DMCA的吸收容量可达到乙醇胺的1.6倍,分相表现也优于目前已报道的其他双相吸收剂。动力学分析表明,除了低温吸收(40 ~oC)的情况,TETA-DMCA溶液中液相传质阻力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热力学分析表明,TETA-DMCA的再生能耗会随着贫液负载的升高而降低,最低仅为MEA的40%。此外我们还结合~(13)C NMR分析,阐明了TETA-DMCA与CO_2的反应机理。3)阐明了双阶段协同机理。研究了双相吸收剂吸收CO_2过程中出现的分相及吸收速率变化,结合~(13)C NMR与量子化学计算,提出并阐明了双相吸收剂的双阶段协同机理。在一阶段时(活泼胺基团浓度较高),质子传递是由两性离子经过一、二级胺再传递给三级胺。该路径活化自由能较低,表观吸收速率较快,反应主要受反应动力学控制;在二阶段(活泼胺基团浓度较低),由于吸收反应放热以及一阶段的反应路径受到抑制,迫使反应向产物更稳定的路径(两性离子的质子直接传递给三级胺)进行,此时吸收反应主要受热力学控制。
【图文】:

人为排放,来源,全球,燃煤电厂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中来自电力供应、水泥制造和汽车尾气三个方面。如图 1-2所示,2010力供应、水泥制造和汽车尾气三个来源排放的 CO2占到总人为排放量的%。而这之中,导致大气中 CO2含量逐年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燃煤电厂烟经脱碳处理的直接排放。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报道[4],,从 2015年球煤消耗量虽然会缓慢降低,但在电力生产和工业制造领域依旧会以煤为能源,因此控制燃煤电厂的 CO2排放至关重要。

CO2减排,领域划分,年平均温度,全球


TETA-DMCA 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动力学、热力学及机理研究.2 CO2减排技术一般认为 CO2的减排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源头控制,如开发新的源(如风能、潮汐能、地热和核能等)和调整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同时协调好经济发展,并且耗时较长;第二类是对污染源的排放进行后,直接减少排入大气的 CO2含量。当下,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被认为效的能控制从工业中产生的 CO2排放的方式。2017年,IEA在其能源技术nergy Technology Perspectives)中对全球 CO2减排的技术领域进行了划分5],从图 1-3可以看出,为了达到全球年平均温度升幅 2oC 的目标,CCS 至少 14%,是第二类减排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亚亚;王中刚;李盼盼;魏辰;张旭;靳士立;陈景清;;双相Ⅰ型与双相Ⅱ型患者情感气质特点比较[J];精神医学杂志;2017年02期

2 ;车马兵双相巧胜车马卒士[J];晚霞;2018年03期

3 ;马三兵双相巧胜炮卒[J];晚霞;2018年07期

4 ;马炮双兵双相巧胜车卒[J];晚霞;2017年01期

5 ;马炮双兵双相巧胜双炮卒士象[J];晚霞;2017年07期

6 ;我国研究成功双相铸钢技术[J];发明与革新;2002年05期

7 姜胜,黄子通;双相波体外除颤的研究进展[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8 晴天;;用全息照相法研究双相流中的物体运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8年12期

9 钱存富;王淑清;吴畏;李志强;;ZG15MnMoVCu钢双相化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1988年07期

10 王延伟,阎桂华;妊娠伴重型双相贫血1例[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水源;;运用“双相工资”制的探索[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金卫东;;软双相中医证型的研究策略[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3 李传岐;;试论腧穴的双相调治作用[A];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0年

4 王迎军;刘国华;南开辉;赵娜如;龙厚清;李佛保;;双相钙磷系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A];第九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CBMS-9)论文集[C];2002年

5 丰崇友;于峰;张敬强;于海生;;一种双相钛合金低周疲劳损伤机理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寻华音;陈彩花;;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A];2007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王育梅;王学义;;A型行为和旺盛气质:与双相Ⅳ型障碍的可能的关联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钟一鸣;谢东明;朱宏权;王小萍;;低能量智能双相波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复律中的临床应用[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王光军;张娇;章庆国;;表面改性双相陶瓷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修复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陶昶煜;杨恩策;;马尔尼菲篮状菌双相转换的动态调控网络[A];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蔡添高;推动“双相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N];闽西日报;2013年

2 四川绵阳医院 徐波 徐成君;药物双相作用值得重视[N];医药经济报;2000年

3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敏重;法庭上的双相被告人[N];人民法院报;2015年

4 记者 瞿剑;3.5米幅宽双相不锈钢板“出炉”[N];科技日报;2016年

5 李新国;国内首创绿色阿维加双相剂型技术[N];农资导报;2007年

6 记者 翟兴波 通讯员 王进军;人岗双相适 军地两满意[N];湖北日报;2014年

7 副主任医师 杨超;为啥双相体温也不一定排卵[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记者 朱学蕊;我国成功研制世界最宽幅双相不锈钢板[N];中国能源报;2016年

9 ;太钢高性能双相不锈钢板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10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教授 吴文源;双相躁狂是反复发作的疾病[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荆磊;双相钛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动态组织演变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2 彭伟;Fe-Mn-Al-C双相轻质钢成分设计、性能及相变行为研究[D];上海大学;2018年

3 曹承明;FeMnCrCo系双相高熵合金力学性能与变形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马丽莉;双相结构高熵合金组织调控与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5 郭维民;半月板双相支架促进半月板原位再生修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8年

6 申开丽;环境污染物的双相剂量—效应与多氯联苯双相剂量—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尹乒;双相FHA/SrHA涂层的构建及其生物相容性[D];中南大学;2013年

8 孙业明;单—双相压电泵及驱动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刘通;高性能双相复合中空纤维陶瓷氧分离膜和膜反应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Muhammad Zaffar Hashmi;多氯联苯对人肺成纤维细胞的双相剂量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遥;TETA-DMCA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动力学、热力学及机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2 邓迅达;双相VTI介质波场模拟及特征分析[D];长安大学;2019年

3 张明;Q345结构钢双相区调质处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4 程兆鹏;羟基化维生素D_3的菌种筛选及离子液体双相催化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5 吴楠;不同电流密度作用下Cu-Zn双相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演变[D];东北大学;2015年

6 杨世诚;煤—二氧化硅双相填料的制备及其补强性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高倩倩;双相情感Ⅰ型和Ⅱ型障碍中五因子人格特质与其情绪状态的关联[D];浙江大学;2016年

8 邵鉴彪;基于微观结构的双相材料疲劳损伤进程的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尤艳华;盾壳霉双相发酵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的分析及其控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周栩;亲水有机溶剂/盐双相体系分离生物物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91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91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0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