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及其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05:07
【摘要】:生态环境是区域与全球变化的主要反馈和调节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依托。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促使生产和生活用地不断扩张并挤占生态用地,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和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作用机理,正确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现状,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对科学引导土地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和谐共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山东省滨州市为研究区,以生态安全、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指导,借助RS和GIS技术提取土地利用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特征,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风险和人地系统可持续性三个视角,正、反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现状,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基于滨州市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遥感影像,利用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动态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时空特征。2000~2015年滨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各土地利用类型总量变化显著,变化剧烈程度逐步趋于平缓;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总体稳定,类型转换变化以稳定不变型为主,占全市面积的72.84%;土地利用强度等级以中强度和较高强度两个等级为主,共占区域总面积的63.25%~70.91%,滨州北部土地利用强度较低,中部和南部较高。(2)探索了区域生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风险和人地系统可持续性3方面分别评价区域生态现状,并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指数,定量评价区域生态安全。2000~2015年滨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由16797.38×10~6元持续增长到20524.22×10~6元;生态风险指数呈现缓慢降低趋势,总体下降7.16%;可持续性指数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总体增加的变化趋势,共增加13.33%;综合生态安全指数由0.3465增长为0.6385,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总体有所改善。(3)分析了区域生态安全指标间的关联关系。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分别从数量和空间两方面分析不同尺度上区域生态安全指标间的关联性。研究期间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与生态风险指数表现为较强的正向等级相关性,并始终高于可持续性指数与生态风险指数和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与可持续性指数的相关性;滨州市各生态评价指标在格网尺度的全域Moran’s I指数均在0.5000以上,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双变量全域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4)探索了基于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和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滨州市适宜生态扩张区和适宜建设扩张区交错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45.31%和54.69%;北部以适宜生态扩张区为主,中、南部以适宜建设扩张区为主;北部的无棣和沾化应成为全市生态安全的核心保护区域;中部的阳信和滨城应作为生态安全缓冲和过渡地带,惠民应作为重要的生态安全格局的中转和过渡中心;南部邹平和博兴则更适宜进行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本文分析了滨州市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综合评价了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构建了滨州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为科学规划土地用途分区、维护并改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提供了参考。
【图文】: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2.1 滨州市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滨州市(36°41′~38°16′N,117°15′~118°37′E)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西北以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沧州市为界,省内与东营、淄博、济南和德州等地市相接。滨州市现辖滨城区、沾化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邹平市二区五县及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辖区总面积约 9600km2,总人口 394.25 万(2017 年),是黄河三角洲区域内最大的行政区。为了论文研究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滨州市各县级行政边界以 2015 年为准,行政级别名称截止至 2018 年,如图 2.1 所示。
坡和洼地等微地形交错分布其间。此区域受黄河和海洋的共同作带。黄河为界,北部属海河流域,南部属小清河流域,黄河、小清河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漳卫新河等众多河流交织密布,大都湖、青沙湖、麻大湖等大小湖泊点缀其中。土壤主要有潮土、盐风沙土 5 类,其中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 75.2%,是主要的耕作土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等因素影响,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境内全市面积的 16%。境内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森林植被以落叶阔灌草丛植被。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热多雨,冬冷且长,四季分明,多均降水量 575.4mm,平均日照数 2632.0 小时。滨州市气象灾害较旱和雨涝灾害,其次为冬季冰雹大风灾害,对小麦、玉米等粮食此外春季气温多变和秋季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对果树生长生产不利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826;F301.2
本文编号:2594534
【图文】: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2.1 滨州市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滨州市(36°41′~38°16′N,117°15′~118°37′E)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西北以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沧州市为界,省内与东营、淄博、济南和德州等地市相接。滨州市现辖滨城区、沾化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邹平市二区五县及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辖区总面积约 9600km2,总人口 394.25 万(2017 年),是黄河三角洲区域内最大的行政区。为了论文研究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滨州市各县级行政边界以 2015 年为准,行政级别名称截止至 2018 年,如图 2.1 所示。
坡和洼地等微地形交错分布其间。此区域受黄河和海洋的共同作带。黄河为界,北部属海河流域,南部属小清河流域,黄河、小清河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漳卫新河等众多河流交织密布,大都湖、青沙湖、麻大湖等大小湖泊点缀其中。土壤主要有潮土、盐风沙土 5 类,其中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 75.2%,是主要的耕作土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等因素影响,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境内全市面积的 16%。境内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森林植被以落叶阔灌草丛植被。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热多雨,冬冷且长,四季分明,多均降水量 575.4mm,平均日照数 2632.0 小时。滨州市气象灾害较旱和雨涝灾害,其次为冬季冰雹大风灾害,对小麦、玉米等粮食此外春季气温多变和秋季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对果树生长生产不利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826;F3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德琳;邹长新;徐梦佳;游广永;吴丹;;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生物多样性;2015年06期
2 王海鹰;秦奋;张新长;;广州市城市生态用地空间冲突与生态安全隐患情景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8期
3 谢高地;张彩霞;张雷明;陈文辉;李士美;;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8期
4 程钰;刘凯;徐成龙;任建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地系统可持续性评估及空间类型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15年05期
5 常春艳;赵庚星;李晋;王凌;王卓然;;黄河三角洲典型生态脆弱区土壤退化遥感反演[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9期
6 姚小薇;曾杰;李旺君;;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相关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9期
7 胡秀芳;赵军;查书平;鲁凤;王晓峰;;生态安全研究的主题漂移与趋势分析[J];生态学报;2015年21期
8 蔡俊煌;;国内外生态安全研究进程与展望——基于国家总体安全观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02期
9 欧定华;夏建国;张莉;赵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研究进展及规划技术流程探讨[J];生态环境学报;2015年01期
10 马仁锋;张文忠;余建辉;王岱;谌丽;;中国地理学界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2014年12期
本文编号:2594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9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