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新型取代咔咯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气敏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09:48
【摘要】:空气污染作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对人体健康以及工业生产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空气污染物,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大气污染的程度。这使得气敏传感器在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气敏材料过高的检测要求制约了气敏传感器的发展,因此发展气敏材料势在必行,而有18-π电子结构的咔咯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在传感器领域则显示出了潜在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氧化石墨烯、A_3型咔咯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以及A_2B型咔咯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同时研究了其对二氧化氮气体的敏感性。本文中也提出了通过物理复合以及化学接枝两种方法制备咔咯/氧化石墨烯以及金属咔咯/氧化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并探究了其对二氧化氮气体的敏感性,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改进后的Hummers法,制备了表面存在含氧基团的单层或是几层的氧化石墨烯,对氧化石墨烯的结构以及表面基团进行表征以确定其结构。将氧化石墨烯作为气敏材料在常温下测试其对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氮气体的敏感性,氧化石墨烯对浓度为5 ppm和50 ppm的二氧化氮气体均表现出优秀的敏感性(电阻分别从49386?下降到了47944?以及从48040?下降到44920?),并且当高浓度的二氧化氮气体撤去时也表现出了优异的恢复性,但对低浓度气体并未表现出恢复性。2.通过改进的Lindsey制备了三(4-甲基苯基)咔咯,10 (4-硝基苯基)-5,15-二(4-甲苯基)咔咯以及10 (4-氯代苯基)-5,15-二(4-甲苯基)咔咯,并将10 (4-硝基苯基)-5,15-二(4-甲苯基)咔咯还原成了10 (4-氨基苯基)-5,15-二(4-甲苯基)咔咯。同时将所合成的四种咔咯化合物与金属钴离子以及三苯基膦进行配位,制备了三(4-甲基苯基)咔咯钴,10 (4-硝基苯基)-5,15-二(4-甲苯基)咔咯钴,10 (4-氯代苯基)-5,15-二(4-甲苯基)咔咯钴以及10 (4-氨基苯基)-5,15-二(4-甲苯基)咔咯钴,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表征。3.检测了所合成的咔咯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对二氧化氮气体的敏感性,发现A_2B型金属咔咯配合物由于其分子的极性更强,所以在导电性以及对二氧化氮气体的敏感性方面都更加优秀,同时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材料对二氧化氮气体的敏感性就越好。10 (4-氯代苯基)-5,15-二(4-甲苯基)咔咯钴在与浓度为50 ppm的二氧化氮气体接触后电阻从6.5 M?下降到3.5 M?,并且在气体撤去后,电阻出现了缓慢的回升,表现出一定的恢复性。4.将制备的咔咯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与氧化石墨烯通过物理复合以及化学接枝两种方法制备咔咯/氧化石墨烯以及金属咔咯/氧化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A_3Cor+GO、A_3Cor-Co+GO、Cl-Cor+GO、Cl-Cor-Co+GO、NO_2-Cor+GO、NO_2-Cor-Co+GO、NH_2-Cor+GO、NH_2-Cor-Co+GO、NH_2-Cor-GO以及NH_2-Cor-Co-GO,同时,探究了功能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Cl-Cor-Co+GO由于其取代基吸电子能力最强使得其对二氧化氮气体的敏感性最好,在通入浓度为5 ppm的二氧化氮气体时电阻迅速从600614?下降到581830?,撤去气体后,电阻恢复,通入浓度为50 ppm的二氧化氮气体时,电阻从590983?下降到551693?,撤去气体后,电阻也出现大幅的恢复,说明本文中成功制备了一种能够在常温下对低浓度二氧化氮气体进行重复检测的气敏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212;O641.4;X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书健;;恒利宝 石墨烯锦纶引领者[J];纺织科学研究;2019年08期

2 刘刚铄;戴树玺;高亚鸽;顾玉宗;;缺陷态结构:开启石墨烯特殊性质和应用之门的钥匙[J];材料导报;2019年19期

3 周文韬;;浅谈石墨烯在生产中的应用[J];石化技术;2019年07期

4 南风;;2019石墨烯企业100强[J];互联网周刊;2019年16期

5 《物理化学学报》编辑部;;专访中国石墨烯领军人物:刘忠范院士及他的团队[J];物理化学学报;2019年08期

6 闫守文;;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设计通讯;2019年08期

7 张霞;黄刚;周超;袁小亚;贺俊玺;冯曼曼;刘昭;;石墨烯在沥青复合材料中的研究现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7期

8 钱伯章;;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石油和化工节能;2016年01期

9 ;年产100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在常州投运[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6期

10 ;石墨烯标委会拟成立 石墨烯标准化制定企业待定[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庆国;张炜;王凯;王莎莎;;石墨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展望[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

2 刘东;李丽波;由天艳;;电化学制备氮掺杂石墨烯及其在催化氧气还原反应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王莹;刘子顺;;通过缺陷设计实现石墨烯的自发卷起和组装[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18年

4 高超;方波;;石墨烯宏观组装及多功能复合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5 李永军;杨阳;戴静;黄晓宇;;功能化石墨烯、氟化石墨烯及石墨烷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O:共价骨架高分子与二维高分子[C];2017年

6 梁秀敏;江雷;程群峰;;仿生石墨烯纤维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7 方浩明;白树林;;三维石墨烯填充高导热弹性体[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8 许亮;邹聪;董鉴锐;张兴权;罗铭;左明明;曹振兴;;氧化石墨烯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C];2017年

9 张学薇;徐晨;汪洋;尹少骞;王韫璐;赵沛;王宏涛;;石墨烯转移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10 汪洋;程昱;王韫璐;张帅;徐晨;张学薇;尹少骞;应林炜;宋也男;李群仰;赵沛;王宏涛;;石墨烯的制备及力学性质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彦彬;石墨烯将怎样改变通信?[N];通信产业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倪伟;石墨烯概念持续升温[N];中国证券报;2019年

3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诺奖得主科斯提亚·诺沃肖洛夫:重庆石墨烯产业大有可为[N];重庆商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樊小帅;石墨烯引领采暖新风尚[N];延安日报;2019年

5 宗华;科学家发明石墨烯染发剂[N];中国科学报;2018年

6 周娜;关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几点思考[N];江苏经济报;2019年

7 记者 尚丽;石墨烯增效复合肥为林业生态建设提质增效[N];大同日报;2019年

8 特派记者 师琰;东旭光电联手曼大合作开发悬浮传感芯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

9 本报记者 李禾;中英联手攻关悬浮石墨烯传感芯片[N];科技日报;2019年

10 马琳 商龚平;我国石墨烯产业化亟需迈过三道坎[N];中国航空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Mehboob Hassan;[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彭鹏;功能性二维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场效应性能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陈栋;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电磁目标模拟器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4 陈博;石墨烯及其衍生材料海水淡化输运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5 孙琛;基于石墨烯等离子体的多窗口类电磁诱导透明效应及纳米天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6 王霄鹏;功能化石墨烯基材料用于能源存储与转换[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7 姜越;石墨烯基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8 张鹏;功能化石墨烯—杯芳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郭辉;金属表面上外延石墨烯的硅/锗及其氧化物插层与结构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年

10 蒋雅琴;类石墨烯材料的超快非线性光学特性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娜娜;类石墨烯MoS_2储钠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2 吕智敏;多氨基凝胶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吸附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3 赵娟平;单层石墨烯电子结构、光学与热力学性能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

4 赵世亮;石墨烯压力传感器工艺设计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5 张珂;低温等离子体制备氮掺杂石墨烯基电极[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6 石凯;石墨烯基二维纳米材料层间调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7 曹祥康;石墨烯纳米片/环氧富锌复合涂层防腐性能及机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8 师睿;多羧酸配位稀土发光配合物及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荧光和抑菌性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9 王元江;石墨烯改性及其吸附阿司匹林分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10 邱硕;稀土钐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D];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596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96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