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钼基纳米复合材料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电化学检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09:35
【摘要】:国家现代化进程加速,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矛盾也日渐突出。而在众多环境问题中,其水污染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受到了广泛关注。而水环境中无机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甚至在低浓度下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地损害。而水恰恰与人类的一切生活都息息相关,因此对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痕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而电化学分析方法由于其高灵敏,成本低以及简易的操作等大受关注。归结其中,设计合适的敏感界面是电化学检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虽然众多具有高灵敏度的电化学传感器接踵而至,其高灵敏度的性能大多归因于敏感界面的吸附性能。而敏感界面与电化学行为的微观作用机制仍有待研究。探索微观机制的作用原理对于日后开发新的敏感界面来进行检测水中的微量重金属离子至关重要。因此,本着探索微观机制为研究主干,通过建立含有缺陷型的钼基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敏感界面来讨论其与电化学行为的构效关系。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镍钼双金属氧化物(Ni0.4Mo1.2O4),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表征进行证明。并将其作为电极的修饰材料,实现了对重金属离子的成功检测。并且对Pb(Ⅱ)表现出最高的检测灵敏度。而且Ni0.4Mo1.2O4/GCE对于Pb(Ⅱ)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及重现性。我们将其高灵敏的电化学性能归结为氧空位作为活性位点,从而有利于对重金属离子的捕捉。该工作的初步探索,也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研究思路。(2)通过水热法,调节Ce在α-MoO3中的掺杂量,从而实现对α-MoO3纳米结构的理化特性的改变。在电化学检测结果中,我们发现铈含量为9%的α-Mo03材料(C9M)对Pb(Ⅱ)的检测灵敏度高达106.64 μA μM-1以及0.015μM理论检测限(LOD)。为探究材料在检测过程中的差异性,我们进行了吸附实验。在吸附后的XPS中,我们发现氧元素的化学环境变化在Pb(Ⅱ)的检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结合材料特性,推断出氧空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吸附的重金属离子,从而提高电化学的检测灵敏度。而进一步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技术(XAFS),我们发现重金属离子与敏感界面的氧位点形成Pb-O的键长不同是其电化学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形成Pb-O的不同键长会影响其进一步扩散到电极表面的速率发生变化,使得Pb的溶出量也有影响。
【图文】:

系统图,重金属离子,技术检测,系统图


属离子在电极上的溶出行为方式不一,大致分为线性扫描伏安法(LSASV)邋[n],逡逑方波溶出伏安法(SWASV)邋[12]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ASV)邋[13],其检测系统图逡逑如图1-1所示。由于电极作用下,重金属离子的氧化所需要的电压不同,因此会逡逑存在相应的电流信号。溶出伏安法的检测系统是由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逡逑2逡逑

示意图,电化学检测,协同作用,纳米颗粒


本也相对较少,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而后,Yang[16l等人通过将金纳米颗粒均匀逡逑的覆盖在(x-Mn02纳米棒的表面,通过后者的强吸附作用,将As(III)扩散至及纳逡逑米颗粒表面,,使其进行原位的氧化还原,其示意图1-2所示。作者表示通过两者逡逑的协同作用,进一步的提高了邋As(III)的灵敏度。逡逑3)逦Electrons邋transfer逡逑b)。V。邋。MAs0逡逑Be0邋o邋HAsO逡逑>/逦Asi0)逡逑I逡逑n邋?邋Diff邋Outerf逦Difl邋^邋f逡逑图1-2邋Au纳米颗粒修饰orMn02的协同作用提高As(III)的电化学检测灵敏度[16]逡逑1.3.1.2基于碳基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检测逡逑纳米级碳基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子光学性能。因此,碳纳米材料包括碳纳米管、逡逑活性炭、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螺纹、富勒烯、石墨烯和石墨化物质都是检测重逡逑金属离子的可供参考的电极修饰材料。其中碳纳米管自现世以来就引起了研究界逡逑的极大兴趣,深受追捧。碳纳米管具有机械强度好、表面积大、导热系数高、电逡逑催化活性高、电子转移率高等显著优点。由于这些特性,碳纳米管被认为是追踪逡逑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有用材料[17:1。已有文献表明,将碳纳米管特定功能化可在提逡逑高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灵敏度同时还具有选择性。通常,具有较少极性功能的碳纳逡逑米管,如羧酸(-COOH)、羰基(-C=0)和羟基(-0H)具有疏水性,不溶于水.因此,逡逑未修饰的CNTs缺乏螯合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3;O657.1;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开发出DNA电化学检测新装置[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3年04期

2 纪华民;朱果逸;汪尔康;;液相色谱薄层电化学检测器研究[J];分析化学;1987年10期

3 常湘滨;戴尼斯C·约翰逊;;电化学检测器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Ⅱ.仪器和应用[J];化学通报;1988年06期

4 邹公伟,史坚,陈佩红;乳酸脱氢酶的流动注射分析-电化学检测体系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9年07期

5 高健萍;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儿茶酚胺及其临床应用[J];北京医学;1989年03期

6 曹玉华,张欣,丁祥欢,方禹之,叶建农;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测定茶叶中咖啡因、表儿茶素和抗坏血酸[J];化学世界;2000年S1期

7 李关宾,范春生,邢存章;三种维生素的毛细管电泳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与安培电化学检测[J];色谱;1997年01期

8 钟海军;邓少平;;恒电位仪研究现状及基于恒电位仪的电化学检测系统的应用[J];分析仪器;2009年02期

9 ;美开发出不需要试剂的DNA电化学检测新装置[J];化工学报;2003年08期

10 徐莘博;孙元;薛茜;;集成电化学检测三电极体系微流控芯片的研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洪霞;陈庆;胡劲松;万立骏;;超痕量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电化学检测[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C];2015年

2 武耐英;高伟;徐维;徐茂田;;不同控制电位技术在新型电化学检测系统中的输出信号比较[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吴萍;蔡称心;;巨噬细胞释放出的过氧化氢流量的电化学检测[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3)[C];2011年

4 张培敏;朱岩;;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件的研制及其应用[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5 徐征;刘军山;胡帅龙;刘冲;陆佳庆;田维芳;;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并行电化学检测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6 李刚;叶明立;朱岩;;离子色谱电化学检测儿茶酚胺类物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7 王静懿;刁鹏;张大峰;项民;张琦;;基于亚微米金粒子的一氧化碳电化学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张慧;房丛丛;张书圣;;DNA分子机器用于两组分分析物的电化学检测[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1)[C];2011年

9 赵焕英;隋雷鸣;范春香;刘琦;张韬;杨慧;;血清及脑组织中8种单胺类神经递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7年

10 牟世芬;蔡亚岐;梁立娜;丁永胜;于泓;刘京生;史亚利;刘肖;;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积分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分析新方法的研究[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强;基于碳基材料的四溴双酚A电化学检测方法构建及相关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索志荣;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及其应用[D];西北大学;2007年

3 李明杰;石墨烯官能团化改性及其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4 张文;新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其在脑神经科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勇;还原氧化石墨烯传感材料制备及有机分子的电化学检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秦洪伟;原位细胞电化学检测方法及对氯酚类污染物的毒性测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高伟;基于界面电位检测的新型电化学检测系统研究及应用[D];西北大学;2009年

8 崔琳;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D];南京大学;2015年

9 郭喜凤;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联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迪鸣;基于智能手机的电化学检测系统及其生物医学传感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

本文编号:2602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02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c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