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开采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图文】:
40图 5-1 衡水市行政区划图Figure 5-1 Hengshui City Administrative Division2.气象衡水市是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春季天干少雨,增温迅速湿闷热,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时而连续阴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四季特征分明,春、秋季时长相对较短,据统计,该地多年平均气温为 12.7℃低和最高温度分别为-23℃、42℃。衡水市年内冷暖干湿差异较大,多年平均湿度为 64%。此外,衡水市频繁发生一些自然灾害,使得农业方面遭受较大损市多年平均日照时长为 2642.8 小时。根据衡水市多年气象观测资料,衡水市年均降雨量为 520mm,但年际间较大,年内间降水主要集中在 6-8 月,,偶尔伴随有暴雨的来袭,这三个月的降全年地区总降水量的 80%。2008-2016 年降雨量情况如图 5-2 所示。
该区分布着 3 个次一级的地质构造单元,如图5-3 所示。衡水市分布着丰富的新生界第三季和第四系地层(多为松散的泥或砂质沉淀物)。图 5-3 衡水市基底构造轮廓示意图[69]Figure 5-3 Sketch map of basement structure in Hengshui City5.1.3水资源概况衡水市有三种类型的水资源,分别为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其中,当地地表水由大气降水自产径流、河道过境水、衡水湖等三部分组成。从衡水市境内通过的河流概况如表 5-2 所示。衡水湖是河北省第二大洼地,跨冀州和桃城两个区的自然湖泊,约 2/3 的面积在冀州区内,也是华北平原惟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的调蓄引水能力较强,作为引黄入衡水、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的蓄积地。衡水市地下水按埋藏深度化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见表 5-3。由于局部对浅层地下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826;P64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青;;地下水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研究[J];价值工程;2014年33期
2 白建波;;京津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同行;2016年07期
3 刘国伟;;北方污染程度大于南方 保卫地下水 中国无退路[J];环境与生活;2017年09期
4 ;上海市地下水开采大幅压缩[J];市政技术;2005年06期
5 高子毅;;开发山区云水资源是新疆人工降水的主要途径[J];新疆气象;1987年04期
6 袁生禄;;民勤沙漠绿洲地下水生态开采量的初步研究——干旱荒漠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新模型[J];水土保持学报;1987年02期
7 钱孝星;;地下水计算的若干发展动向[J];河海大学科技情报;1987年04期
8 李绍武,周国云;中国城市地面沉降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J];中国地质;1988年10期
9 金为芝;一维优化搜索联合有限元方法计算渗流二类边界[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8年01期
10 沈立昌;阎承运;;根据地面引排水资料分析地下水参数[J];地下水;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瑞利;王红雨;方树星;;宁夏某区地下水开采数值模拟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李智民;陈海洋;;湖北省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A];湖北省地质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王妍;谢正辉;刘双;刘斌;王龙欢;李锐超;;地下水开采利用对气候的影响研究[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水文气象灾害形成机理、预报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新技术[C];2018年
4 房浩;;地下水开采及建筑物荷载综合作用诱发的地面沉降对建设工程的影响评价研究[A];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5 叶成明;李炳平;李小杰;解伟;刘迎娟;;水平井在地下水开采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龙欢;谢正辉;刘双;刘斌;王妍;李锐超;;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变化模拟[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水文气象灾害形成机理、预报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新技术[C];2018年
7 张瑞成;;河北省由于地下水开采所引起的地质灾害[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8 刘宏科;;机井普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思考[A];山西省第十一届青年优秀水利科技论文选集[C];2012年
9 姚章村;;论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地下调水[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1水资源与水生态[C];2013年
10 张丽娜;;济南市供水保泉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国旺 刘彬 通讯员 马磊 马源禾;林业和水利:地下水压采的“奇兵”[N];中国财经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王贵锁 赵胜华 沈晓燕;压减地下水开采[N];衡水日报;2018年
3 记者 赵红梅 通讯员 吕培;我省5项措施严格控采地下水[N];河北日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张海涛;自备井下岗 地下水上涨[N];河南日报;2016年
5 记者 戴绍志 通讯员 申萍;全市一年压采地下水超2亿立方米[N];河北日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 赵晓妮;从地下如何影响到天上?[N];中国气象报;2017年
7 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院地下水研究所副所长 高级工程师 蒋秀华 王玲 杨晋芳;黄河流域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势在必行[N];黄河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段金平 特约记者 蒋明 通讯员 刘宗明;全面支撑首都经济发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9 记者 赵红梅;项目区年压采地下水3.6亿立方米[N];河北日报;2017年
10 记者 段金平;北京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鹿帅;傍河开采驱动下地下水中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胡立堂;地下水三维流多边形有限差分模拟软件开发研究及实例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3 杨鹏年;塔里木河下游间歇输水条件下地下水恢复与植被响应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黎明;新疆渭干河流域地下水开采—生态环境保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5 董国凤;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万伟锋;西安市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及防治方案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杨林权;荷载和地下水开采作用下的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8 王玉林;承压地下水开采井流模型及其渗流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许烨霜;考虑地下构筑物对地下水渗流阻挡效应的地面沉降性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刘一霖;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时序InSAR技术监测与地下流体开采相关性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罚;基于几何和属性约束变化的地下水模型模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2 马建业;黄土丘陵区小流域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杨硕;地下水开采生态效益评价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4 麦炜伦;番禺区地下水发育规律对地面沉降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高东辉;油田开采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6 袁子婷;地下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测试方法与环境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7 赵鹏;格尔木河冲洪积扇地下水盐污染特征及其机理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8 郭丽婷;哈尔滨市地铁3号线地下水勘察及影响评价[D];黑龙江大学;2018年
9 乔雄彪;基于保护地下水的Cr(Ⅵ)土壤筛选值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10 刘吉炀;尾矿库重金属Mn在地下水中迁移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5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0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