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藻金潮对有害藻华原因种和浮游动物影响的模拟研究
【图文】:
第一章 绪论会受到影响,水体变色,有些藻华还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影响旅游区的景观(名江和于仁成,2000)。1.2 金潮概述1.2.1 金潮发生概况金潮是由马尾藻属(Sargassum)褐藻过度增殖并聚集形成的藻华现象,主分布于北大西洋墨西哥湾和百慕大群岛附近。在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即是马尾藻生物量巨大,漂浮在海面而得来。近些年来,大西洋中受漂浮马尾藻影的海域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从 2011 年开始,南大西洋巴西沿岸和非洲西部岸也出现了大规模的金潮灾害,并且其生物量是之前八年的 200 多倍(Smetacand Zingone,2013)。
1.2.2 金潮原因种铜藻铜藻隶属于褐藻门(Phaeophyta)、墨角藻目(Fucales)、马尾藻科(Sargassaceae)、马尾藻属(Sargassum),铜藻藻体呈黄褐色,,藻株高大,主枝圆柱形,柄细长,具气囊,固着器裂瓣状,生殖托圆柱形,铜藻雌雄异株,雌雄生殖托肉眼可见,雄托长 4--8 cm,雌托长 1.5--3 cm。从种群演替方式来看,铜藻野生种群主要以有性生殖长成的 1 年生藻株为主,残枝再生的 2 年生藻株只占小部分(图 1.2)。铜藻的生活史以孢子体阶段为主,配子体阶段不明显,铜藻卵子自雌生殖托排出后,首先粘附在雌生殖托表面,等待雄生殖托排放的精子与其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在雌性生殖托表面附着、分裂、发育成具假根的幼体后,从雌托表面脱落,并在合适的附着基上附着生长(孙建璋 等,2008)。铜藻藻体按其成熟类型可分为春季成熟型和秋季成熟型,成熟型不同的藻体在生长速度和生殖托成熟速度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Yoshida et al.,200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亚珠;王建斌;;铜藻罐头改进工艺的研究[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朱亚珠;;铜藻罐头的研制[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詹冬梅;吴海一;侯和要;刘玮;辛美丽;;漂浮铜藻室内保存及海上越冬试验[J];海洋湖沼通报;2019年02期
4 李慧;丁刚;辛美丽;刘玮;马增岭;李大鹏;郭文;;不同氮、磷浓度及配比对铜藻(Sargassum horneri)幼苗生长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7年02期
5 黄芳芳;尹洁;严志鹏;肖卫强;毕一鸣;杨艳芹;周国俊;牛芳芳;杨君;;铜藻多糖在烟丝中的保润性能、热裂解及其生物安全性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7年05期
6 朱亚珠;;铜藻粉末的关键工艺研究[J];河北渔业;2014年07期
7 杨君;黄芳芳;叶超凡;邵平;孙培龙;;铜藻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保润性能[J];烟草科技;2013年04期
8 孙建璋;庄定根;王铁杆;郑加波;陈万东;;南麂列岛铜藻场建设设计与初步实施[J];现代渔业信息;2009年07期
9 黄冰心;丁兰平;秦松;付晚涛;陆勤勤;刘正一;庞云龙;李晓丽;孙忠民;;铜藻的分类地位、生物地理分布以及2016年底黄海漂浮铜藻源头的初步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8年01期
10 张玉;张绵松;史亚萍;赵佩佩;王加祥;刘昌衡;;铜藻活性组分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大鹏;丁刚;吴海一;郭文;;铜藻人工繁育及其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作用[A];201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章守宇;王蕾;王伟定;;枸杞岛海藻场的群落结构特征[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窦鑫;曾淦宁;艾宁;武晓;屠美玲;王铁杆;;铜藻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A];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下)[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郑雅楠;中国铜藻“入侵”韩国缺乏科学依据[N];中国海洋报;2017年
2 记者马永刚;青岛选育新型海洋蔬菜[N];中国食品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方正飞;防治“金潮” 一场艰难的攻坚战[N];中国海洋报;2018年
4 记者 王晶;黄海出现新型漂浮藻类[N];中国海洋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明鹏;基于褐藻酸降解的铜藻发酵提取技术及其产物农用功效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李静;海带、裙带菜和铜藻的基础繁育生物学研究及产业化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3 于深辉;羊栖菜分类地位及铜藻和羊栖菜种群遗传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佳宸;铜藻金潮对有害藻华原因种和浮游动物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年
2 周小瑞;生物质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重金属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3 李慧;环境因子对铜藻生长、生化组分和氮吸收的影响[D];温州大学;2018年
4 王育信;褐藻多酚的提取和鉴定及其对鱼糜凝胶物性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5 陈晓晓;铜藻多糖的酶法修饰、活性及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胡敏;铜藻和聚丙烯共裂解制备烃类液体燃料油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7 吴冬冬;复合活化剂制备铜藻基活性炭及碱性条件下去除Cr(Ⅵ)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8 胡永东;铜藻岩藻黄质的制备及其抗氧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
9 叶超凡;海藻多糖提取分离、筛选及其保润应用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马爱翠;两种海洋中药铜藻和石决明化学成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06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0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