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改性ACF吸附废液中六价铬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10:04
【摘要】:水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威胁日益严峻,其中,废水中重金属六价铬离子排放量大,处理难度高,对人类的危害尤为严重。利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工业含铬废水,具有操作简单,吸附效率高,投资少,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活性碳纤维(ACF)作为新一代活性炭,孔结构以微孔为主,孔径小且分布窄,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物理吸附作用。但是,活性碳纤维表面活性基团较少,对六价铬离子化学吸附能力不足,其总吸附容量尚有提升空间。因此,可通过对ACF进行表面修饰改性,引进活性基团,进一步扩充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容量。聚乙烯亚胺(PEI)是一种无毒的无定型化合物,富含大量活性氨基,对水中六价铬离子有非常好的化学吸附效果。基于此,本文制备了PEI@ACF和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_2@PEI@ACF,探究两种吸附剂对六价铬离子的去除效果,最终实现高效去除废水中的六价铬离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PEI对ACF进行表面化学修饰,使其表面接枝了氨基,提高其对六价铬的吸附能力。接枝所用的PEI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质量分数为10%时,制备的PEI@ACF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最佳。此时,对于吸附初始浓度为100 mg L~(-1)六价铬溶液,在pH分别为1、2、3、5、7的环境下吸附能力比未改性ACF在同等条件下分别提高了0.4%、15.9%、18.4%、15.6%和21.8%。PEI@ACF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受到温度和pH的影响较大,升高温度、降低溶液pH值有利于PEI@ACF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PEI@ACF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层表面吸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532.1 mg g~(-1)。PEI@ACF经过6次吸附-脱附再生过程,静态吸附依然可保有原吸附容量的80%,显示了PEI@ACF作为吸附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利用性,可靠性高。通过建立穿透曲线,表明了PEI@ACF具有较强的连续吸附能力,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5 min时,穿透点为1400 mL,吸附终点为2900 mL,对于进水浓度为100 mg L~(-1),pH=2的含铬废水,可保证在连续进水24 h内去除率达到99.5%以上,出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2.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_2@PEI@ACF,并用于含铬废水的处理,通过光催化-吸附作用,进一步提高对水中六价铬的去除率。TiO_2负载量对光催化去除六价铬的效果影响很大,研究得出当TiO_2与PEI@ACF的投料质量比为1:1时,去除效果最佳。批次实验发现,光催化去除六价铬离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pH、六价铬初始浓度、光照时间等。去除率随pH值的减小,光照时间的延长,六价铬初始浓度降低而提高。TiO_2@PEI@ACF静态光催化-吸附六价铬比相同条件下PEI@ACF的吸附的去除率有了显著提高。pH=2时,TiO_2@PEI@ACF光催化-吸附100 mg L~(-1)六价铬的去除率为99.6%,满足国家排放标准。对于10 mg L~(-1)六价铬离子,可实现在相对温和的pH条件下保持95%以上的去除率,出水满足国家排放标准,以此可简化工业净水工艺,节约成本。本文通过接枝PEI于活性碳纤维提高了对水中六价铬离子的吸附能力。在PEI@ACF表面负载TiO_2,通过光催化-吸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对水中六价铬的去除率。因此,PEI@ACF和TiO_2@PEI@ACF可作为潜在的吸附剂用于实际工业含铬废水的处理。
【图文】:

示意图,光催化还原,负载活性炭,二氧化钛


图 1.1 二氧化钛负载活性炭光催化还原Cr(Ⅵ)示意图.1 Diagram of Cr (Ⅵ)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n TiO2-AC

纳米铁,活性炭纤维,微生物,活性炭


图 1.2pH值对负载纳米铁活性炭纤维去除Cr(Ⅵ)的性能的影响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the performance of Cr(Ⅵ)removal forAC生物/活性炭吸附材料微生物与碳材料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改性方式,其本质是微生物华力、氢键、静电作用、共价键及离子键等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炭在复合吸附材料中扮演微生物固定材料的角色。活性炭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生物腐蚀性及较高的机械强度,是最物的载体材料之一[61]。Quintelas[62-65]首先在粒状活性炭上固定研究了浓硝酸、双氧水改性对活性炭挂生物膜效果的影响,,结性的活性炭对微生物有更好的亲和力,在 Cr(Ⅵ)初始浓度为能力达到 8.5 mg g-1。随后又对比了不同初始浓度(100、50、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对六价铬的去除能力,如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初始浓度下各具优势,提出微生物代谢产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3;TQ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利堂;谢长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基于倡导联盟框架(ACF)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23期

2 芮祥军;何文君;;活性炭纤维(ACF)应用于有机废气回收和净化的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11年05期

3 耿虹,仲兆平;活性炭纤维(ACF)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3年05期

4 周末;唐轶凡;刘经纬;;中国部属高校的人才培养效率与投入产出——基于结构化ACF模型的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5 井强山,方林霞,张建州;活性炭纤维(ACF)的制备、性能及在石油加工中的应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古昌红,傅敏,余纯丽,宁丰收;在微波辐射下用ACF处理吲哚溶液的实验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7 黄伯芬;活性炭纤维(ACF)及其应用[J];化工时刊;2003年11期

8 张颖一;傅岳鹏;谭凯;田民波;;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封装的ACF新进展[J];半导体技术;2009年03期

9 周勤;肖乐勤;陈春;;氧化改性ACF对铅离子吸附作用的研究[J];化工时刊;2006年07期

10 张陈成;韩萍芳;;ACF/漆酶复合材料降解苯酚废水的研究及超声优化[J];工业水处理;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国忠;吕航;周丽娟;侯成武;;ACF玻璃棉外保温系统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A];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六届一次理事会会议资料[C];2012年

2 赵丽宁;黄翔;狄育慧;;纳米光催化与ACF组合技术净化空气的性能分析[A];第五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楚英豪;尹华强;刘中正;串亚权;罗得明;胡玉英;;活性炭纤维(ACF)脱硫动力学研究[A];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技术汇编——2001年全国烟气脱硫成套技术工程应用实例分析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谢捷鸿;彭晓峰;;ACF脱除NO的过程特性[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申祚飞;黄翔;颜苏芊;;纳米TiO_2与ACF复合材料净化空气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爱娜;李陶深;兰红星;;一种基于ACF的抗几何失真水印算法[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赵丽宁;黄翔;狄育慧;;负载纳米TiO_2的ACF滤料净化空气的性能分析[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董新华;张海成;杨淼;张春霞;;ACF油液综合净化装置在唐钢冷轧薄板厂的开发试用[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黄正宏;康飞宇;沈万慈;;CO/CO_2活化制备ACF及其孔结构[A];第20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蒋龙元;;休克/急性循环衰竭(ACF)的早期识别与抗休克治疗[A];2017第1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学术年会与第12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学术年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7灾害医学与急危重症高端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灾害医学十年回顾资料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晶晶;直肠异常隐窝病灶(ACF)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活性改变及其对结直肠癌预警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邱培菊;5-羟基多甲氧基黄酮抗结肠癌活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晗;改性ACF吸附废液中六价铬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8年

2 刘三亚;触摸屏ACF粒子自动光学检测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胡杰;触摸屏ACF粒子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李春江;应用ACF压接的拉伸强度提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李笑岚;酸性靛蓝在ACF电极上的电化学脱色[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宫传东;废旧有机纤维制备活性炭纤维(ACF)的工艺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雨群;ACF-衍生采集—直接热解析—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毕会锋;染料在ACF电极上的成对电解脱色[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玉清;应用改性ACF选择性脱除卷烟烟气中的有害物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景;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和活性炭纤维(ACF)的改性及其除油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11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11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5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