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矿冶城市土壤重金属源解析与景观分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05:31
【摘要】:土壤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基础环境条件,同时许多污染物会通过土壤进行传输和累积。其中,重金属产生的危害尤为突出,会严重损害人类神经和身体机能健康。近年来,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不断威胁人类健康与农产品安全,引起全社会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重视。有关土壤重金属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空间建模及预测、污染评价和源解析。目前,在进行土壤源解析时大多停留在定性阶段,难以准确评价各污染源对污染的贡献大小,给污染防治与管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当前的研究缺乏对土壤重金属来源分布的影响机制研究,特别是景观的分异作用。因此,本文选取一典型矿冶城市作为研究区,探究表层土壤中Cd、Co、Cr、Cu、Mn、Ni、Pb、Zn的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评价法评估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还选取了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法识别污染源类型并定量解析各污染源的污染贡献率,最后运用地理探测器寻找对土壤重金属分布有影响力的景观因子以及主要景观因子的影响范围或者类型,为该地土壤重金属防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重金属含量的基本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d、Cu、Pb和Zn的平均值分别为1.14、175.45、102.77和256.73mg/kg,分别为背景值的6.71、5.71、3.85、3.07倍,表明这4种元素在表层土壤中有明显的富集。其中,Cd、Cu和Pb达到了严重污染的程度。Co、Cr、Mn和Ni的平均值为14.65、34.93、672.265和28.14 mg/kg,其样点最大值均超过了背景值,表明这4种元素在部分区域存在富集现象。从变异系数来看,Cd、Cu和Pb属于高度变异,区域性变异明显;Zn和Mn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91和0.53,属中等变异;而Cr、Co和Ni属于弱变异,区域差异性相对较小。此外,Cd、Mn、Pb和Zn之间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424~0.901之间;Co和Cu相关系数达到了0.631;Cr和Ni之间也成显著相关关系,可能受到同一污染源的影响。2.运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预测的结果表明:从预测精度上来看,空间预测结果较好。从空间分布来看,Cd、Cu和Zn在研究区污染比较严重;Cr和Ni在研究区内比较清洁,只有局部区域存在污染。特别地,Cd、Mn、Pb和Zn在东南部的富集区域在采矿、冶炼用地区附近,由此推测这几种元素污染来自采矿、冶炼活动;Co和Cu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附近明含量均比较高,说明Co和Cu受到铜矿开采污染影响的可能性比较大;Cr的相对高值区也出现在工业用地附近,其含量分布可能受人为活动的影响。3.单因子污染评价结果显示:Ni在本研究区呈清洁状态,Pb有部分区域出现了污染,而Co、Mn和Zn整体污染程度虽然较轻,但均有大部分区域处于尚清洁的临界状态,受到污染的风险程度很高。Cd、Cr和Cu污染程度较高,均出现了高度污染的区域,对土壤生态环境有较大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元素的评价结果与工业活动区域高度相似,说明长期的工业活动已经造成了重金属的明显累积。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对工业用地及附近区域进行长期土壤生态风险监管,保障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4.应用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法(PCA-MLR)源解析法分析出研究区有3个主要污染源,共解释了总方差的80.51%。因子1中Cd、Mn、Pb和Zn为高载荷因子,代表了综合采矿源。因子2载荷较高的重金属元素为Co和Cu,代表了铜矿开采-冶炼源。因子3为自然源,Cr和Ni是该成分的识别元素。综合矿产的开采与冶炼贡献总污染的45%,铜矿的开采与冶炼贡献了总污染的28.3%,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为26.7%。因此,研究区域内73.3%的污染是人为造成的,且都与采矿活动有关,说明长期的矿产开采与冶炼已经对区域土壤产生了很大的污染。5.距道路的距离、距工矿用地的距离和高程分别为综合采矿污染源、铜矿开采-冶炼污染源和自然源的的主要景观影响因子,q值为0.208、0.126、0.129。交互作用探测器的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选取的景观因子两两组合均会产生非线性增强的交互作用,对污染源贡献率的解释力大于单环境因子。生态探测器的结果表明,只有距道路的距离与距工矿用地的距离、土地利用类型因子间对综合采矿污染源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图文】:

技术路线图,土壤重金属,景观要素,污染源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和为同类型区域研究提供实证参考。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利用定量源解析模型在初步识别源类型的基础上,,定量计算了各污染源的贡献率大小,为污染源的定向防控提供了有效依据。(2)确立了土壤重金属与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景观要素对土壤重金属分布差异的影响力大小,明确了影响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的景观驱动机制。1.4 技术路线

采样点,土壤样品,盐酸,原子发射光谱法


图 2 研究区域与采样点Fig.2 Research area and sampling points属含量测定品自然风干后,剔除植物根、茎、叶及其他杂质,分别)和 100 目(0.149mm)尼龙网筛,用“四分法”分别取 10g2作为待分析土壤样品。称取 100 目 0.5g,用王水(盐酸与且盐酸与硝酸均为优级纯)放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待消取下进行过滤定容,作为待测液。其中每个土壤样品设置来消除人为误差并提高精度。实验过程添加了空白对照,准物质 GBW-07403(GSS-3)进行质量控制。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是原子发射光谱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立立;张成;张榴萍;钱国平;;我国粮食重金属研究进展[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9年01期

2 李洪伟;邓一荣;刘丽丽;;青海湖典型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11期

3 周若薇;;湘江水体中常见重金属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J];湖南教育(D版);2016年12期

4 洪继华,章申;广东南部地理景观中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异及其地球化学分层性[J];地理研究;1988年04期

5 应卫明,章申;海南岛琼山热带土壤中重金属分布和矿物特征的关系[J];土壤学报;1988年04期

6 邱礼生;珠江口海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模式[J];海洋通报;1989年01期

7 祝建中,胡志华;垃圾焚烧过程中影响重金属分布因素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12期

8 梅梅;闵宁;;运煤铁路两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9期

9 陈超;刘汉羽;郝俊;赵丽丽;程巍;;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煤矸石山基质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6年12期

10 郭德英;;黄河三角洲重金属分布状况及分析评价[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俊娟;刘成斌;顾昱晓;傅建捷;史建波;江桂斌;;拉萨河鱼体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王元仲;李冬梅;高云凤;;河北省优势农产品-小麦、玉米产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原仪;冯桓;袁德奎;郭磊;;渤海湾重金属分布及输运机理[A];2016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4 赵君;梁帅;;松嫩平原北部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5 宗美荣;董发勤;刘明学;侯兰杰;杨刚;魏红福;张伟;罗浪;周青;许稳;谢敬宜;罗昭培;王萍萍;张倩;;西部某铀矿采矿坑口辐射及重金属分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1)[C];2015年

6 张鑫;周涛发;殷汉琴;杨西飞;;铜陵矿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A];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窦磊;马瑾;周永章;付善明;;乡镇企业密集区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分布特性分析——以广东东莞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曼丽;卢志明;;雾霾颗粒中重金属分布时间演化模拟[A];2014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雷莹;陆杰;;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10 张语情;李立平;邢维芹;;济源铅冶炼污染区小麦全麦和麸皮重金属性质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罗岳平 朱日龙 胡刚玉;重视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分析[N];中国环境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林;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与富集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倪润祥;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输出平衡和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3 黄斌;重金属在稻田土壤中的吸附、富集、迁移特征及稳定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陈俊刚;光谱法海水多元素重金属同步检测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5 段宝玲;城市污泥重金属源解析及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评价[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6 黄星;红树林土壤有机碳、重金属特征对红树林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孙晓艳;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8 潘尚霞;南方某工业区环境重金属暴露对儿童神经和肾脏早期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7年

9 王孝程;深海化能生态系统大型生物营养来源分析及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年

10 刘禹;重金属在冰—水—底泥多相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军;矿冶城市土壤重金属源解析与景观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霍庆霖;成都市淡水混养池塘水环境及鱼类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3 耿海红;微波热解模拟污泥产生物炭的重金属转化与资源化利用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4 梅德罡;红树林湿地溶解性有机质对典型重金属生态行为的影响和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5 苏晓玲;九龙江江东库区段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及其来源解析[D];厦门大学;2018年

6 乔志芳;七里海泻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评价[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宋金茜;南京北部长江沿岸农业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8 徐浩然;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Cd和Zn迁移特性及热力学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9 陈银莹;上海多尺度城市土壤重金属的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10 图雅日拉;长沙县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本文编号:2614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14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a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