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藤黄球菌Rpf的高效PCBs降解菌复苏培养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22:26
【摘要】:活的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因其分布广、易复苏的特性在微生物资源领域广受关注。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组成复杂,性质稳定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PCBs技术是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获得高效的PCBs降解菌则是研究的关键。然而通过普通培养方法获得细菌限制了筛选PCBs降解菌的能力,研究VBNC状态的功能菌将打开研究的新局面。本论文首先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复苏VBNC状态菌的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 promoting factor,Rpf)的制备条件;以Aroclor 1242作为碳源,利用富集驯化培养法联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Rpf对污染土壤中菌群活性以及结构产生的影响;利用最大或然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法分离培养VBNC状态菌,另外,以3,3',4,4'-四氯联苯(3,3',4,4'-tetrachlorobiphenyl,PCB 77)为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研究bphA基因的表达;同时,以PCB 77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高效PCBs降解菌的生长情况、降解动力学,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中间代谢产物进行了探究。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利用Design-Expert软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法获得Rpf制备的最优条件为: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的终浓度为33.9 mg/L、诱导细菌浓度即OD_(600)为0.4、诱导温度为20.3℃以及诱导时间为7.0 h。通过重复性实验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为Rpf作为生物修复助剂的推广和应用奠定物质基础。(2)在相同的Aroclor 1242浓度下,添加Rpf能有效的提高培养液中菌群的活性。当Aroclor 1242浓度的升高至100 mg/L时Rpf效果最显著,而随后Rpf效果降低,至200 mg/L时,Rpf复苏效果受限,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别不明显。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结果表明Rpf能够有效改善功能菌群的多样性。Sphingomonas属、Pseudomonas属和Burkholderia属的细菌常作为PCBs转化剂,在添加Rpf后其相对丰度均有增加;从不同分类学水平上对菌群结构观察,Proteobacteria是对Rpf添加敏感最主要的门,该门中Alphaproteobacteria纲和Betaproteobacteria纲,以及属于Gammaproteobacteria纲的Pseudomonadaceae科中的大多数细菌具有PCBs降解效果。(3)成功分离复苏23株功能菌,其中Castellaniella sp.SPC4表现出优秀的PCB 77降解效果(50 mg/L PCB 77浓度下,降解率在两天的时间内超过40%)并检测出bphA基因的存在。bphA基因在Castellaniella sp.SPC4代谢PCB 77过程中表达数是一个上调的趋势,证实该过程有bphA基因的参与。(4)在不同PCB 77浓度下,Castellaniella sp.SPC4细菌生长情况和对PCB77的降解率表明该体系中只存在底物抑制并无产物抑制情况。Castellaniella sp.SPC4代谢PCB 77过程符合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同时构建PCB 77的微生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与Edward模型相匹配,拟合优度R~2为0.8055,最大比降解速率q_(max)为0.9315 1/h,底物亲和常数K_S为11.33 mg/L,底物抑制常数K_I为11.41 mg/L。另外,在Castellaniella sp.SPC4降解PCB 77过程中检测到氯代苯甲酸和有氯取代的2-羟基-6-氧代-6-苯基六-2,4-二烯酸(2-hydroxy-6-oxo-6-phenylhexa-2,4-dienoic acid,HOPDA)的存在,为PCB 77降解进行讨论。本研究探明藤黄球菌Rpf制备的优化条件为其有望成为生物修复助剂的推广和使用提供物质基础;考察了藤黄球菌Rpf促进PCBs降解菌群活性和改善菌群多样性的能力,为其作为一种生物修复助剂提供了理论基础。成功复苏分离VBNC状态的高效功能菌,将探索各种高效功能菌群的范围从常规可培养细菌扩宽到不可培养的领域。讨论了PCB 77降解过程中的降解动力学,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尤其是多氯联苯的生物修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图文】:

示意图,机制,细胞,生物脱硫


图 1.1 细胞 VBNC 状态的形成及复苏机制示意图Figure 1.1 Schematic diagram of mechanism of formation and resuscitation of VBNC cells图 1.2中37菌株归类于: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3个门;及 Alph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 Bacilli 5 个菌纲。其中,归属于 Gammaproteobacteria 的 Pseudomonas 属及Actinobacteria 菌纲的 Rhodococcus 属等在生物修复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如Vaidya 等[87]报 道 了 Pseudomonas sp. ASDP1、Burkholderia sp. ASDP2 和Rhodococcus sp. ASDP3 这三株菌联合培养可降解高分子量的多环芳烃芘。关于Rhodococcus ruber 9C 的生物脱硫功能被 Mishra 等[88]报道。Carvajal 等[89]也报道了 Rhodococcus 属的细菌生物脱硫的应用。Su 等[86, 90]报道 Rhodococcus 及Pseudomonas 属的菌群生长可由 Rpf 促进。分析图 1.2,由 Rpf 复苏得到的细菌不仅包括高 G+C 革兰氏阳性菌更有低

外源菌,藤黄,球菌,自展


11球菌 Rpf 复苏分离所得菌株的系统发育树 图示自展值(n=1000)均大于外源菌为:Esherichia coli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bacteria resuscitated by Rpf of Micrococcus luteus baNA gene sequences. Bootstrap values (n=1000) of above 50% are shown at theEsherichia coli was used as an outgroup内容、目的及意义究以 PCBs 污染土壤中的 VBNC 菌群为研究对象,,开展潜在功能菌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 4 部分:藤黄球菌 Rpf 制备与优化中心组合设计思想设计实验,利用 Design-Expert 软件由二次多项得多元回归方程,通过有限次的实验对 Rpf 的产量进行分析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172;X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Level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1,4-dichlorobenzene mothball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年01期

2 李敏学,岳贵春,高福民,杜尧国;第二松花江中PCBs与有机氯农药的迁移和分布[J];环境化学;1989年02期

3 龚梓初;维修变压器时PCBs主要为经皮肤吸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9年01期

4 孙向辉;;PCBs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制研究进展[J];湖南农机;2014年01期

5 黄卫红;李勇;杨岗钦;;表面活性剂强化土壤中PCBs的解吸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6 黄卫红;李勇;杨岚钦;;表面活性剂强化土壤中PCBs的解吸研究(摘要)(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01期

7 齐笑言;王军;于丽新;;对典型变电站PCBs污染状况的普查与研究[J];东北电力技术;2016年02期

8 ;Study on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of PCBs in Groundwater by Fe/Zn Bimetal[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2年07期

9 蒋煜峰;王学彤;吴明红;盛国英;傅家谟;;上海农村及郊区土壤中PCBs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朱英;赵由才;徐香泳;柴晓利;;污泥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PAHs、PCBs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金平;王文华;顾金敏;;汞与PCBs/PBDEs/PFOA的复合污染效应[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Applications of the Quantum Chemistry Calculations on the Research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来国;许振成;张素坤;彭晓春;麦碧娴;盛国英;傅家谟;;广州市大气中PCBs的初步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7暨第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蔡铭伟;刘国瑞;郑明辉;;模拟烹饪对食物中PCBs含量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in water from Songhua Basin,China[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三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芸;李兴红;吕全霞;;哺乳期母乳多氯联苯(PCBs)浓度变化趋势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六分会:环境化学[C];2016年

7 James Li;;Primary CB-28 Emission and Residues in China Due to Their Use in Power Transformers and Capacities[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文龙;齐虹;马万里;刘丽艳;张志;张凤;李一凡;;中国多介质环境中PCBs的分布规律[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段晓勇;李先国;李艳霞;张大海;;闽浙沿岸泥质区表层PCBs分布规律及异构体分馏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10 洪维哲;李英明;张林楠;张庆华;;北京市大气中PCBs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黄勇;中国首个POPs公约履约示范项目启动[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邱美辉;化工履行POPs公约集中发力[N];中国化工报;2008年

3 南方周末记者 吕明合;资阳病人[N];南方周末;2011年

4 沈阳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总工程师 刘振山;警惕多氯联苯给人体带来的危害[N];中国环境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书端;宁波区域大气本底站有意生产的与非故意产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8年

2 陈玉婷;PCBs的结构—活化酶—遗传毒性关系及增强AFB1毒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3 张青;多氯联苯(PCBs)气相色谱多柱互补分离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4 陈来国;广州市大气环境中多溴联苯醚(PBDEs)和多氯联苯(PCBs)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5 赵U

本文编号:2618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18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d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