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聚环氧琥珀酸淋洗去除土壤重金属效率优化及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7:16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为了强化土壤重金属镉(Cd)、铅(Pb)和锌(Zn)去除效率,本文通过振荡淋洗试验研究聚环氧琥珀酸(PESA)浓度、pH和淋洗时间对雅安和攀枝花两种矿山污染土壤(土壤A和土壤B)重金属去除效率的影响和淋洗条件优化,探讨了抗坏血酸、连二亚硫酸钠和二氧化硫脲三种还原剂对其重金属去除效率的强化作用及环境效应。主要研究结论分述如下:(1)PESA能够有效的去除土壤Cd、Pb和Zn,淋洗剂浓度、pH和淋洗时间均是影响淋洗效率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土壤Cd、Pb和Zn的去除效率随淋洗剂PESA浓度的增加均呈幂函数变化,随淋洗液pH增加呈线性或对数函数变化,而随淋洗时间呈幂函数增加(P0.01)。(2)三因素五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优化试验(QRRD)的回归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Cd、Pb和Zn的去除效率。两种土壤Cd、Pb和Zn去除效率最佳的淋洗条件为39.08 mmol L~(-1)、pH 3.16、2.08 h(土壤A)和38.07 mmol L~(-1)、pH 3.16、2.42 h(土壤B)。在理论最佳淋洗条件下,验证性试验得出土壤Cd、Pb和Zn预测值较试验值偏差为1.05-5.59%。(3)抗坏血酸、连二亚硫酸钠和二氧化硫脲三种还原剂均能够有效增强PESA对土壤Cd、Pb和Zn的淋洗去除效率。随还原剂浓度增加,重金属去除效率逐渐增加或先增加后趋于平衡。与PESA单独淋洗相比,Cd、Pb和Zn去除效率增加幅度分别达3.51-9.73%、4.30-17.53%和5.11-15.00%(土壤A),4.30-9.83%、4.10-16.03%和2.71-15.83%(土壤B),以0.03 mol L~(-1)连二亚硫酸钠与PESA复合对Cd、Pb和Zn的淋洗效率最佳(除土壤B的铅)。(4)PESA单独淋洗或与还原剂复合淋洗后,两种土壤Cd、Pb和Zn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含量均下降。除PESA+连二亚硫酸钠和PESA+二氧化硫脲对土壤A的有机结合态镉、PESA+抗坏血酸和PESA+二氧化硫脲对土壤B的可交换态镉、PESA+二氧化硫脲对土壤A的残渣态锌以及三种还原剂对土壤A的可交换态铅和土壤B的可交换态锌外,复合淋洗后土壤其余各形态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PESA单独淋洗。(5)抗坏血酸、连二亚硫酸钠和二氧化硫脲与PESA复合淋洗后两种土壤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较单独的PESA淋洗,还原剂的加入有助于减少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损失(除PESA和连二亚硫酸钠淋洗土壤B的速效磷)。
【图文】:

土壤重金属,去除效率,浓度,土壤


两种土壤铅和锌的去除效率趋于平衡,可能是因为PESA不仅会络合污染土壤中的目标重金属离子,由于其低选择性的特性,部分的PESA会被土壤中的Ca、Fe、Mg、K等阳离子所消耗,形成竞争性络合,使目标重金属的去除效率趋向于平稳 (Zhang et al.2010; Kim et al., 2016; 邓红侠等, 2017)。总体上,土壤镉、铅和锌的去除效率随淋洗剂浓度的增加均呈幂函数变化 (表3.2, P < 0.01)。土壤重金属的去除率不仅与淋洗剂有关,也与土壤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Xuet al., 2014)。PESA对土壤A的镉、铅和锌的淋洗效率高于土壤B,这可能是因为土壤A的有机质和粘粒含量低于土壤B。有机质的主要成分为腐殖质,其活性部分腐殖酸能够络合重金属,此外,土壤粘粒含量越高,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越强,越不利于重金属的解吸 (Zhang et al., 2014; 梁振飞等, 2015; Ferraro et al., 2016; 丁宁等,2017)。综合考虑三种重金属的去除效率和淋洗成本,后续试验PESA的浓度选择30mmol L-1。土壤 A 土壤 B

金属去除,淋洗效率,土壤,效率


3.1.3 时间土壤重金属淋洗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包括吸附和解吸的两部分。淋洗剂与污染土壤的反应时间是影响重金属淋洗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实现高去除率需要合适的反应时间 (Wu et al., 2015; 黎诗宏等, 2017)。研究结果表明,当淋洗剂的浓度为30 mmol L-1,pH为3.0时,镉、铅和锌淋洗效率随淋洗时间呈幂函数增加 (表3.2,P < 0.01)。当淋洗时间增加至2 h,两种土壤铅和锌的淋洗效率均显著增加。当淋洗时间为2 h时,,土壤A的铅和锌的淋洗效率分别为72.79 %和47.73 %,土壤B为61.13 %和43.31 %,进一步增加淋洗时间,其淋洗效率无显著变化 (P > 0.05)。而土壤A和B的镉淋洗效率分别在淋洗时间为1.0 h和0.5 h时,达到平衡,其淋洗效率分别为70.28 %和59.25 % (图3.3)。这与孙涛 (2015)利用柠檬酸去除土壤4种重金属 (Cd、Cu、Pb 和Zn)的变化趋势一致。图 3.2 不同的 pH 对土壤金属去除效率的影响Fig. 3.2 Effect of PESA pH on the Cd, Pb and Zn removal efficiencies from soils.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静;柳鑫华;孙彩云;芮玉兰;王庆辉;;绿色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的合成与阻垢性能的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 温笑菁;韩思成;;改性聚环氧琥珀酸对纳米碳酸钙分散性的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3年10期

3 王丽;陆建平;张云飞;;聚环氧琥珀酸掩蔽基体—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铅锭中砷和汞[J];冶金分析;2011年09期

4 陶青海;赵永在;关立环;刘文利;刘明辉;;聚环氧琥珀酸在开发应用方面存在问题及前景分析[J];化工科技;2008年04期

5 何永智;张冰如;李风亭;王森;;聚环氧琥珀酸用于高炉煤气洗涤水的阻垢分散[J];化工进展;2007年04期

6 高书峰;黄勇;周涛;张爱民;;绿色阻垢剂聚环氧琥珀酸(钠)的合成及工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6期

7 余育新,李建军;聚环氧琥珀酸钠阻碳酸钙垢性能研究[J];环境工程;2005年01期

8 孙咏红,周晓慧,马磊,仲惟雷;绿色阻垢剂聚环氧琥珀酸钠的合成[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柳鑫华;王晓禹;孙彩云;宋昭宇;韩利华;王庆辉;吴卫华;;改性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的合成与阻垢性能[J];功能材料;2015年13期

10 王毅;冯辉霞;张婷;雒和明;李琳;丑连学;;聚环氧琥珀酸(钠)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高庆丰;黄文氢;赵丽华;;长江水系万吨级循环冷却水采用新老工艺水处理用水用药计算对比[A];2015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5届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靳晓霞;胡兴刚;孙继;马一骏;朱传俊;;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剂生物降解性能评价方法研究[A];’2004全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4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蓉蓉;陈浩;李建玺;姜国策;张小刚;郭焱;;海水循环冷却系统阻垢剂单体阻垢性能试验研究[A];2008年中国精细化工协会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晓丹;;无磷缓蚀阻垢剂浓度的测定方法[A];2016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6届年会论文集[C];2016年

5 张冰如;李风亭;;绿色环保型聚环氧琥珀酸配方在钢厂循环冷却水中的应用[A];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一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林彦杰;李晓莲;张宗英;;绿色环保型水处理药剂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夏杰生;还江河湖海以本色[N];中国冶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柳鑫华;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阻垢缓蚀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丽华;聚环氧琥珀酸对污泥中重金属的萃取过程及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林鲜;聚环氧琥珀酸淋洗去除土壤重金属效率优化及提升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王宸;聚环氧琥珀酸作为新型正渗透驱动剂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3 梁宝锋;聚环氧琥珀酸的合成及性能[D];兰州大学;2007年

4 庞洁;聚环氧琥珀酸和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萃取锰渣中砷、汞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5 周晓慧;高效环保型循环冷却水处理剂的开发研制[D];大连交通大学;2004年

6 唐琼;原子荧光光谱测定铜、锰、硒的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7 黄志红;聚环氧琥珀酸(PESA)及其复配物的缓蚀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丽梅;聚环氧琥珀酸的合成、性能及在磁化水中的阻垢作用[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9 宋春华;绿色阻垢剂聚环氧琥珀酸对纳米粒子的分散作用[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10 陈少华;绿色环保无磷洗涤助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9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19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6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