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污染企业的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09:53
【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其中环境问题就是当今面临的最大挑战,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我国已进入环境危机状态,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重污染企业作为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源头,绝不允许已经是重污染的企业为了经济绩效而使环境遭到破坏,基于环境承载能力下,找到一种既能使环境得到必要保护,又能使经济效益良好的发展方式,这是研究中要找的关系和平衡点。基于此,本文基于重污染企业对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平衡发展。首先,本文基于中国的环境现状,对研究背景进行了详细阐述,给出了选题的意义,通过阅读、整理文献,对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概念做了界定,选择了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外部压力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了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的几种关系,并一一说明。其次,对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与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先是对重污染行业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分析了行业发展现状、环境污染现状、环境治理现状、环境管理现状、经济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效益与环境污染和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并选取了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影响因素。接着,选取了2010-2017年间的94家重污染企业为样本,研究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选取了单位值排污费和单位值排污费减少量作为环境绩效替代指标,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经济绩效替代指标。以理论基础为支撑,在现状分析与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并依据假设构建了验证假设的模型。最后,用Eviews9.0做了单位值排污费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了环境绩效对经济绩效是单向正相关的结果,用Stata14.0做了回归分析,为了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又用了销售收入增长率来代替净资产收益率,并做了稳健性检验,证明了结果的可靠性,并得出了研究结论:(1)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2)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相较于小规模企业,大规模企业对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的正向影响更显著;(4)地理位置越好的企业,对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并且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及以下对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政策建议,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对后续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图文】: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者的概念,即可能对企业实现目标产生影响或反过来被影响的个人或者群体[41-42]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萌芽始于多德(Dodd)但是它作为一个明确的理论概念是在 1963 年由斯坦福研究所(SRT,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提出的,而利益相关者观点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支得益于瑞安曼(EricRhenman)和安索夫(IgoAnsoff)的开创性研究,经过费里曼、布莱尔(Blair)、多纳德逊(Donaldson)学者的共同努力,使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此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引用。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目前强调规范性研究,从而使这一理论在实践上缺乏可操作性。正因为如此,规范性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检验的企业社会环境绩效开始全面融合。利益相关者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企业要想有更多的资金注入,必须协调好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资金源,企业必须满足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在当前环境因素受到重视的情况下,要求企业必须公开其环境治理计划、治理过程和治理成果[43-46]。利益相关者关系图如图 2-1 所示。
图 2-5 循环经济过程图Figure2-5 Circular economy process diagram资源基础理论源基础理论最早是又 BiegerWwenerfelt 提出的,它认为企业不是独立存是众多资源的整合,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企业对资源的不同,这些资源在不同的企业之间是有差异的,具有不可模仿和不可复此资源也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Leonidou(2013)探讨了企业“营销组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绿色产品与分销计划对企有正向影响,企业环保声誉对绿色营销计划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作用。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看,企业改善环境绩效的过程就是对自身的查缺补境改善的过程中获得不可复制的知识,这一过程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成企业独特的、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还能在环境绩效的改善过程中获誉,从而增强财务绩效,有利于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所以在资源理论的企业可以在改善环境绩效的同时实现更好的经济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322;F275
本文编号:2622081
【图文】: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者的概念,即可能对企业实现目标产生影响或反过来被影响的个人或者群体[41-42]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萌芽始于多德(Dodd)但是它作为一个明确的理论概念是在 1963 年由斯坦福研究所(SRT,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提出的,而利益相关者观点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支得益于瑞安曼(EricRhenman)和安索夫(IgoAnsoff)的开创性研究,经过费里曼、布莱尔(Blair)、多纳德逊(Donaldson)学者的共同努力,使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此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引用。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目前强调规范性研究,从而使这一理论在实践上缺乏可操作性。正因为如此,规范性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检验的企业社会环境绩效开始全面融合。利益相关者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企业要想有更多的资金注入,必须协调好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资金源,企业必须满足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在当前环境因素受到重视的情况下,要求企业必须公开其环境治理计划、治理过程和治理成果[43-46]。利益相关者关系图如图 2-1 所示。
图 2-5 循环经济过程图Figure2-5 Circular economy process diagram资源基础理论源基础理论最早是又 BiegerWwenerfelt 提出的,它认为企业不是独立存是众多资源的整合,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企业对资源的不同,这些资源在不同的企业之间是有差异的,具有不可模仿和不可复此资源也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Leonidou(2013)探讨了企业“营销组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绿色产品与分销计划对企有正向影响,企业环保声誉对绿色营销计划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作用。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看,企业改善环境绩效的过程就是对自身的查缺补境改善的过程中获得不可复制的知识,这一过程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成企业独特的、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还能在环境绩效的改善过程中获誉,从而增强财务绩效,有利于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所以在资源理论的企业可以在改善环境绩效的同时实现更好的经济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322;F2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吴舜泽;储成君;陈聪;;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对环境影响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5年05期
2 苏鑫;王培欣;;我国上市建筑施工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年03期
3 李大元;孙妍;杨广;;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5年05期
4 赵萱;张列柯;郑开放;;企业环境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5 曹继平;梁自凤;;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04期
6 李蔚;王丽平;程子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分析研究[J];环境保护;2014年Z1期
7 胡曲应;;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8 崔睿;李延勇;;企业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9 吕峻;焦淑艳;;环境披露、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陈煦江;;企业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年09期
本文编号:2622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2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