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沉水植物菹草生长与繁殖对全球不同升温情景模式及富营养化的响应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13:09
【摘要】:沉水植物在维持浅水湖泊生态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沉水植物正经历着全球性的衰退,气候变暖与富营养化是驱动沉水植物衰退与演替的两个重要因素。在未来百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且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会有所增强。在另一方面,水体富营养化仍是全球淡水生态系统面临的一个主要的水环境问题。虽然现有研究已经关注到气候变化或水体富营养化对于沉水植物的影响,但对于极端气候事件影响的探究仍为数不多,尤其是关于极端气候与富营养化交互作用的研究更加匮乏。此外,母代环境的影响在水生植物生活史以及子代生长特征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母代环境的影响将有助于预测水生植物生活史特征对未来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本研究论文基于以上背景,选取沉水植物广布种—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生态学手段开展了相关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母代不同升温模式环境下产生的菹草石芽在形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萌发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升温模式对菹草产生的石芽湿重无显著影响,但是较高幅度的升温显著促进了石芽长度和宽度的增加;石芽的化学计量学特征表明,母代高幅度的升温会导致菹草石芽总N含量显著升高,同时C/N比显著下降;母体升温环境对菹草石芽的萌发速率及幼苗生长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菹草母代环境温度的升高显著影响了石芽的形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萌发情况。(2)不同温度模式与富营养化对水体环境特征、菹草生长和繁殖物候的研究结果表明:升温加快了菹草的生长和衰退,这或许更有利于菹草在冬季和早春维持湖泊清水状态,但其衰退的提前也将使湖泊在夏季更早的转变为浊水状态;与对照相比,固定升温与波动升温分别导致始花日期提前14.7天和17.2天,同时盛花日期也显著提前,但并未引起两种升温模式下花期持续时间的变化。然而,磷添加虽延迟盛花日期3.9天,并略微缩短了加磷处理的花期长度,但与对照相比并未产生显著性差异。此外,升温减少了菹草花序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固定升温组与波动升温组花序峰值数目分别平均减少了17与27个。(3)不同温度模式与富营养化对菹草繁殖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升温条件下菹草通过减少形成的果序数量降低了有性繁殖,尤其是在波动升温条件下更为显著,这表明在应对气候变暖时菹草的繁殖策略可能会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在磷添加条件下,菹草单个果序的结实率升高,表明其有性繁殖的投入增加,这一转变可能更有利于提高种群在应对富营养化等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4)在繁殖体的化学计量学方面,升温与磷添加导致了种子和石芽的碳氮元素含量发生了变化。两种升温模式下的石芽总碳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所下降;而升温与磷添加均造成了种子总碳含量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磷添加显著降低了石芽总氮含量;有性繁殖体种子总氮含量在固定升温组中有所升高,而波动升温组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在繁殖体的碳氮比值方面,水体中磷含量的增加导致石芽的碳氮比升高;然而,磷添加与升温的交互作用却使石芽碳氮比下降。另一方面,种子的碳氮比则在波动升温组中最高。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菹草无性与有性繁殖体碳氮元素的变化较为复杂,除受到水体中温度与营养水平改变的影响外,其它环境因素(如沉积物营养水平)也可能对营养物质在繁殖体中的分布特征产生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8;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达;;菹草生产力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89年02期

2 华祖林;朱翔;沈健;聂永平;倪效欣;;骆马湖水质对菹草不同生长期的响应研究[J];水资源保护;2019年02期

3 张金路;段登选;王志忠;;东平湖菹草大面积衰亡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9年02期

4 娄玉杰,栾维民,杨连玉;菹草的开发与利用[J];吉林畜牧兽医;1998年10期

5 金送笛,李永函,陶永明;有效碳对菹草光合作用及吸收氮、磷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4年Z1期

6 刘兵钦,王万贤,宋春雷,曹秀云,周易勇;菹草对湖泊沉积物磷状态的影响[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年05期

7 刘国才;申玉春;;舍力虎水库菹草资源的研究[J];水利渔业;1990年02期

8 崔晨;;菹草对微污水的净化效果[J];农家顾问;2014年04期

9 杨文斌;王国祥;;南京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环境效应[J];湖泊科学;2007年05期

10 谭雪梅;张颖;伍亿;王超;;生态型河道应用菹草修复受损水体的实验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娄玉杰;杨连玉;张庆华;孙泽威;林雁春;;菹草的开发与利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0年

2 叶淼;刘书婷;翟文珠;胡金锋;;丽娃河菹草化学成分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青;乔娟娟;张东升;丁建华;;菹草鳞芽对水体中弧菌和异养菌的抑制作用[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泽军;陈敏;蒋建辉;;菹草爆发性生长对水库安全运行的影响及防治[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湖泊健康与水生态修复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迟杰;郑岩;;酞酸酯在海河菹草根际环境中的分布特征[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蔡叶红;赵联芳;朱伟;;营养盐浓度对共培体系中沉水植物、铜绿微囊藻的生理影响[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杨柳燕;揣小明;刘涛;陈小锋;肖琳;范彩霞;许超;吕志刚;;太湖北部草藻转换围隔试验研究[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袁琳;张利权;;大型沉水植物的光谱特征识别[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曹毅;;骆马湖菹草过度繁殖原因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10 周晓红;王国祥;冯冰冰;李强;;弱光胁迫对菹草(Potamogeton cripus)幼苗生长发育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南湖上演“人草大战”[N];长春日报;2009年

2 唐悦;玄武湖菹草大爆发[N];新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孟凡波;菹草对沉积物多环芳烃的修复作用及机理[D];天津大学;2017年

2 米玮洁;不同湖泊沉积物营养特征与沉水植物菹草生长的应答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3 叶淼;几种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乔绪强;铅(Pb~(2+))胁迫下荇菜和菹草无菌苗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容忍机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韬;沉水植物菹草生长与繁殖对全球不同升温情景模式及富营养化的响应特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王晓美;氮形态对白洋淀优势沉水植物吸收转运镉的影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3 刘Pr;底质性质对菹草净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8年

4 鲁长娟;东平湖菹草腐烂的环境效应研究[D];聊城大学;2018年

5 周裔文;沉水植物菹草对营养盐的吸收利用途径及其对水质净化效能分析[D];江苏大学;2017年

6 陈冰祥;光强/水深对菹草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

7 郑真真;锰胁迫对紫背浮萍和菹草的毒理学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吴娟;汞对伊乐藻、菹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外源钙的缓解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丁予;菹草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杜加春;菹草根际环境磷迁移转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3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23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2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