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中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00:41
【摘要】: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存在严重的高能耗、高碳排、低能效问题,目前是仅次于工业和农林业的第三大高碳排产业,应当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研究领域。在维持建筑业平稳发展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建筑业的碳排放、实现行业碳减排目标需要关注碳排放效率。本文对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量、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具体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包含间接碳排放的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运用IPCC排放系数法计算我国30个省2005-2015年建筑业碳排放量,发现研究期内碳排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构成成分来说,生产建筑材料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在研究期内平均占总碳排放量的93.35%,其中水泥为碳排放量最高的建材;直接碳排放量在研究期内总体持续上升,柴油碳排放量较大。各地区建筑业碳排放量差距较大,东部碳排放量远超出中、西部地区,浙江、江苏、河北和吉林的建筑业碳排放量在30个省中处在前列,海南、宁夏和青海的建筑业碳排放量较少。(2)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发现在研究期内效率值整体波动上升,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原因。测算各省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对其分布规律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各地区间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差距较大,且普遍存在能源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过多的现象,东、中部地区建筑业碳排放效率较高,西部地区效率值整体偏低;从其变动趋势来说,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有效区及相对高效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中、西部转移,三大区域间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差距在不断缩小。(3)基于Moran's I指数的检验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因此,在构建相关收敛模型时加入空间计量方法,结果发现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及东、中部地区的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西部地区发散,且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H-H和L-L两个聚集区均存在俱乐部收敛,其中H-H区的收敛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区域,L-L区收敛速度高于东、中部区域。本文在省部级项目“我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理及减排路径研究”(2015-R1-009)的资助下,对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收敛性进行研究,拓宽了有关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研究深度,其研究成果可以为建筑业相关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322;F426.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红;;中国省域碳减排:时空格局、演变机理及政策建议——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J];管理世界;2015年11期

2 高鸣;宋洪远;;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空间收敛与分异——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与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5年04期

3 许士春;龙如银;;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的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5年03期

4 张华;;环境规制提升了碳排放绩效吗?——空间溢出视角下的解答[J];经济管理;2014年12期

5 王喜平;刘兴会;;电力行业碳排放绩效地区差异及空间相关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11期

6 胡秀莲;苗韧;;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部门减排路径和措施评估结果的解读[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05期

7 冯宗宪;王凯莹;;中国省域碳强度集群的空间统计分析[J];资源科学;2014年07期

8 张秀媛;杨新苗;闫琰;;城市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测算方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年06期

9 冯博;王雪青;刘炳胜;;考虑碳排放的中国建筑业能源效率省际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2014年06期

10 黄崎;康建成;黄晨皓;;酒店业碳排放评估与节能减排潜力研究[J];资源科学;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翠菊;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收敛性及溢出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牛秀敏;全要素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性及收敛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3 冯博;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及能源环境效率测算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4 马大来;中国区域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文;区域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差异的统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王霞;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0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30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8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