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固定化重金属耐受菌对废水中铅离子生物吸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02:42
【摘要】: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由于食物链的毒性富集作用导致人类严重健康问题。相比其他重金属,如Cu~(2+),Mn~(2+),Ni~(2+)等,Pb~(2+)是一种毒性更强的重金属。铅会损害人类的神经、消化、免疫能力和生殖系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鉴于此,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已着重研究新型的重金属污染处理方法。其中生物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投资少、无二次污染等众多优点,尤其对处理低浓度含铅废水具有一定优势,其中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在此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且自然界中种类多、分布广,可以作为良好的Pb~(2+)吸附剂。本研究从内蒙古某乳品废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耐铅菌株H1,经16S rDNA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该游离菌处理含Pb~(2+)废水,研究不同吸附剂用量、pH值、吸附时间、Pb~(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条件。然后采用固定化技术,利用海藻酸钠及胶粉将菌株H1菌固定化,合成新型生物吸附剂ARSIB(Alginate-Rubber powder-Strain Immobilized Beads),以实现重金属与水的固液分离,并围绕ARSIB对含铅废水的吸附条件、性能及机理展开研究。取得成果如下:菌株H1最高耐受Pb~(2+)浓度达500 mg/L。游离态菌株H1处理含Pb~(2+)废水时:当pH 6.0、Pb~(2+)初始浓度为20 mg/L、菌体投加量为0.64 g/L、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30 min时,Pb~(2+)去除率达92.27%,在最优条件下对Pb~(2+)最大吸附量为134.76 mg/g。ARSIB合成最佳条件为:4%海藻酸钠、75%菌悬液,3.2%橡胶粉和24 h交联时间。ARSIB处理含Pb~(2+)废水最佳条件分别为:ARSIB投加量12 g/L,Pb~(2+)初始浓度为100 mg/L,pH为5.0,时间为3 h。在ARSIB对Pb~(2+)吸附过程中,Freundlich方程拟合系数(0.994)比Langmuir方程拟合系数(0.981)高,表明此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对Pb~(2+)吸附动力学过程中,准二级动力学的拟合系数(0.999)比准一级动力学的拟合系数(0.977)高,表明此吸附动力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利用ARSIB吸附Pb~(2+)前后能谱图分析比对:发现吸附Pb~(2+)后的能谱图中有明显铅峰出现,可以确定生成物中含有铅沉淀物质;且P、S在吸附铅和形成含铅沉淀物过程中可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Na、Ca等也可能以离子交换的形式参与Pb~(2+)的吸附过程。将吸附Pb~(2+)前后的ARSIB作了FTIR比对分析,揭示了ARSIB表面存在阴离子基团(如:-CH、-NH等)。而且Pb~(2+)吸附后官能团振动频率的变化,表明这些基团参与了吸附过程,如峰2940 cm~(-1)(-CH)移动到2920 cm~(-1);峰1440 cm~(-1)(-NH)转移到1420 cm~(-1)等。通过ARSIB吸附Pb~(2+)前后XRD图分析得出:铅和磷化合物存在于吸附Pb~(2+)后的ARSIB中,Pb~(2+)与菌体细胞表面的功能基团(如羟基、氨基等)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附着于细胞表面,接着与磷酸基团进一步反应,最后生成磷酸盐沉淀,如Ca_3(PO_4)_2和Pb_5(PO_4)_3(OH)等,从而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Pb~(2+)。
【图文】:

菌落形态,菌株,含铅,菌落形态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0.00.10.20.30.40.50.60.7OD600nm时间(h)图 3-1 菌株 H1 的生长曲线Fig. 3-1 Growth curve of strain H1定落形态特征到固体培养基上,倒置放于 30 ℃的恒温培养 基本形态如图 3-2 和表 3-2。

电泳图,环境扫描电镜,菌株


图 3-3 菌株 H1 环境扫描电镜图Fig. 3-3 SEM photograph of the strain H13.4.3 菌株 H1 16S rDNA 序列分析结果3.4.3.1 菌株 H1 16S rDNA 的 PCR 扩增以菌株 H1 的基因组 DNA 为模板,对其进行 PCR 扩增,将得到的 PCR 产物用电泳检测验证,其 PCR 电泳图如图 3-4 所示。20001000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3;X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本兰;吴兰兰;崔升;沈晓冬;张晓征;周游;;新型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5年19期

2 杨甜甜;孔慧芳;常雪玲;葛冠男;刘波;胡青平;;安琪酵母对铅的吸附作用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5年08期

3 李进;冯冲凌;李科林;廖佳;;抗铅锌功能菌生长菌株和干菌体吸附Pb~(2+)、Zn~(2+)性能优化及机理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5年07期

4 王晟楠;胡鹏刚;赵晓燕;肖蓓;王静;;啤酒废酵母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14年11期

5 刘敏敏;于水利;侯立安;;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概述[J];中国工程科学;2014年07期

6 张传雷;孙南南;谢实涛;陈英文;沈树宝;;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和资源化概述[J];现代化工;2014年04期

7 周晓勇;田亚运;李辉宇;张刚;;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14年04期

8 马歌丽;杜聪聪;魏涛;余轩;毛多斌;;酵母菌吸附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综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9 王玫;刘艳;;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的初步研究[J];广州化工;2014年02期

10 辛蕴甜;赵晓祥;;芽孢杆菌H-1菌株的固定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卫林;酿酒废酵母吸附污水中Pb~(2+)机理及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雪艳;南海深海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 CF10-13对六价铬去除特性和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张娥;钴相互作用的微生物选育及相关机理初探[D];西南科技大学;2014年

4 刘雪;丝状真菌Aspergillus niger A80胞外多聚物的生成特征及其对重金属(Zn、Cd和Pb)的络合效能[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欧阳小珍;重金属转化菌的分离筛选及转化机理初探[D];河北大学;2013年

6 廖婷;壳聚糖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陈莹莹;黑曲霉对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8 秦丽姣;固定化石油降解菌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1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31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4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