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舟山海域PAHs的分布及菲高效降解菌的筛选

发布时间:2020-04-23 07:57
【摘要】: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类疏水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易在土壤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其“三致效应”和生物毒性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危害很大。通过多方面研究,微生物降解是目前用来修复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最主要方式,因此利用生物修复降解环境中的PAHs的研究可为利用微生物修复PAHs污染环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本论文首先从舟山附近海域采集了28份样品,分析了舟山市PAHs的污染程度的分布特征。然后以从舟山附近长期受石油化工厂污染的排污口的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菲高效降解菌,探究菌株对PAHs污染沉积物的降解效果,探究其对菲降解的最佳条件,希望可以将降解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生物修复中。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16种PAHs除了苊烯和蒽外,另外14种均有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是萘、芘、苯并[k]荧蒽和苯并[g,h,i]傒,均为100%,检出率最低的是苊和芴,均为4%。沉积物中PAHs的总含量为总含量范围为2.71 ng/g—52.05 ng/g,平均浓度为16.64 ng/g。2-3环的PAHs占比大,平均占比为69.15%。从地区分布来看,桃花附近的沉积物PAHs浓度最高,平均总含量为32.41 ng/g,其次是金塘附近,平均总浓度为26.03 ng/g,浓度最低的为岱山附近海域,平均总含量为10.53 ng/g。(2)从被石化污染的排污口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可用于降解菲的高效降解菌HJ2,在经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情况分析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确定HJ2属于Staphylococcus,基本可认定为Staphylococcus sp.,但具体种类还不能确定。(3)HJ2在初始温度30℃,初始pH 7.0,初始盐度为0,培养基初始浓度1 mg/L的环境下其最终降解率为73.66%。(4)菌株HJ2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适温性好,在温度20℃—35℃的范围内降解率在48%—74%之间。在pH 6.0—pH 8.0范围内降解率为65%—74%,但过酸或过碱的环境会抑制菌株的作用。在盐度5—20降解率均较好,盐度20的降解率为75.61%。菲的初始浓度在1 mg/L—10 mg/L的范围内降解效果较好,初始浓度为5mg/L时,降解率为76.91%。通过对比发现,HJ2在温度30℃、pH 7.0、盐度20、菲初始浓度5 mg/L条件下菲的降解效果最好,48 h后菲的降解率达86.66%。
【图文】:

结构式,名称


图 1-1 16 种 PAHs 的结构式及名称Fig 1-1 Structural expressions of 16 kinds of PAHs1.1.1.1 PAHs 的理化性质PAHs 的化学结构十分稳定[15,16],因含有苯环,所以易溶于苯类的有机试剂,在丙酮中的溶解度较大,微溶于甲醇、乙醇溶液,几乎不溶于水和以及其他有机溶剂中其溶液有荧光信号,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出现,常用来检测 PAHs,但只能做定性分析不能做定量研究。随着环数增加 PAHs 颜色会逐渐从无色变成淡黄色[17]。其物理特征性质详见表 1-1,从表中可以发现溶沸点和辛醇-水分配系数(Kow)与苯环数呈正比而蒸气压和溶解度与苯环数呈反比[18]。PAHs 的分类一般看苯环数量,3 个及 3 个以下环数的 PAHs 被称为 LMW- PAHs。如萘、苊烯等,蒸汽压力高,熔沸点较低,挥发性高,主要分布在水中且易分解,对自然环境危害程度较低。另一类是高分子量的PAHs(HMW-PAHs)具有三个以上苯环。例如芘、苯并[a]芘等具有高沸点、强疏水性、低水溶性以及强脂溶性。高环 PAHs 极易吸附在细微粉尘上,在环境中多呈颗粒态,因此主要分布在沉积物和土壤中,在环境中难以分解具有长期稳定性。它可以通

分子结构图,分子结构,当量


化合物形式存在,国外学者 Thomas性当量因子概念,其中当量因子是以AHs 的毒性当量因子可依据 BaP 计算可能产生的 PAHs,要尽可能的减轻ne)是类白色粉末晶体[59~61]。菲是蒽一平面内,,但三个苯环的中心不是直比它更容易反应,反应主要发生在 ,也可被被铬酸氧化生成菲醌。菲在两个结构使菲在生物体中具有强烈的化学结构是探究降解氧化酶生化机制的为菲在生态系统中含量高且检测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秋凤;李刚;马训孟;;高效降解菌对氯霉素污水处理的研究[J];山东化工;2017年10期

2 吕惠萍;;莠去津高效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7年02期

3 张金花;刘亚光;;异VA草酮高效降解菌发酵培养基优化[J];农药;2009年02期

4 张斌;朱雷;郭超;刘小英;;土壤石油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33期

5 保永明;刘念;张琪慧;何佳遥;董爱荣;;1株咪草烟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0期

6 肖春玲;徐常新;;氯酚类化合物高效降解菌的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7 王继雯;甄静;刘莹莹;李冠杰;慕琦;贾彬;谢宝恩;周伏忠;陈国参;;一株有机磷农药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21期

8 王永义;朱凤云;;1株苯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9 郑晓宁;顾金刚;李世贵;李顺鹏;姜瑞波;;一株阿特拉津高效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年05期

10 唐玉斌;梁林林;陈芳艳;毛莉;何军;;蒽的高效降解菌的固定化小球的制备及其降解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凤姬;郭楚玲;党志;;一株芘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中间产物的鉴定[A];第七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彭星星;罗建军;林庆胜;刘承兰;钟国华;;苄嘧磺隆高效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亚光;;咪唑乙烟酸高效降解菌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金小君;陈东之;陈建孟;;二VA烷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途径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陶雪琴;卢桂宁;党志;易筱筠;;菲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金鑫;刘苏静;周世伟;夏传海;;4-氯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陶雪琴;卢桂宁;党志;;菲高效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苏坤昌;朱鲁生;谢慧;蒋金会;;硫丹高效降解菌JBW4的筛选和降解特性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何丽媛;郭楚玲;党志;;不同载体固定高效降解菌去除水体中石油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10 周卿伟;胡俊;张丽丽;;高效降解菌强化生物滴滤塔降解氯苯废气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牛秋雅;基于堆肥化和高效降解菌的多环芳烃降解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王道胜;毒死蜱高效降解菌的分离和基因工程菌的构建[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3 门娟;高效降解菌对典型苯系物的降解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张博;东北白腐真菌高效产酶及降解多环芳烃特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5 张卫;农药阿维菌素在环境中降解和代谢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胡俊;固定化微球菌降解废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金朝霞;草酸盐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鲁翌;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娟;舟山海域PAHs的分布及菲高效降解菌的筛选[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2 陈露露;联苯高效降解菌CL-2的筛选及其相关降解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3 杨梓亨;硫离子胁迫对苯胺黑药高效降解菌EPS的组分及其吸附锌铜离子性能的影响[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4 房苗苗;含氮杂环化合物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闫彩虹;三株阿维菌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6 段杰;东北地区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高效降解菌系的构建[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7 黄焕林;二VA烷高效降解菌A.Baumannii DD1的降解特性及其群体感应初探[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关靓;氯嘧磺隆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张长青;土霉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10 梁晨;紫外诱变毒死蜱高效降解菌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7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37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2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