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13:21
【摘要】:2013年,我国爆发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以PM_(2.5)为首的雾霾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近几年,雾霾污染频频发生,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问题,其经济成本也逐年增加,防治雾霾污染已成为热点问题,研究我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等理论为基础,使用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和西藏除外)2001-2016年的相关数据,首先,在本文选取的二进制邻接权重矩阵、公共边界长度权重矩阵和地理距离衰减权重矩阵下,考察了我国30个省份雾霾污染PM_(2.5)浓度的空间相关性;其次,使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全国层面雾霾污染的影响因素;最后,在东中西区域层面上,对影响各个区域雾霾污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雾霾污染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设置的三种权重矩阵下,无论是Moran’s I还是Geary’s C指数,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份2001-2016年的雾霾污染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雾霾污染的高高集聚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华北地区、中部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2)相对于静态空间面板模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能更为准确地拟合相关影响因素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过程。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与时滞效应。在三种权重矩阵下,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之间的关系符合EKC理论,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人口密度、研发投入强度、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和环保力度对我国雾霾污染具有正向影响,能源效率对我国雾霾污染具有负向影响。(3)从东中西三大区域来看,雾霾污染依然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与时滞效应,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成立,在中部地区不成立。一些影响因素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对雾霾污染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研发强度有利于降低雾霾污染,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并没有造成中部地区的污染天堂现象,中西部地区环保投资对改善雾霾污染情况的效果不显著。要降低我国雾霾污染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区域之间雾霾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加强对绿色技术的投资,降低工业增加值占比,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实现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发展,适时调整外资准入门槛,合理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增加对雾霾污染治理的投入,提升雾霾污染治理效率。
【图文】:

历年,浓度,变化趋势,均值


图 3.1 中国雾霾污染 PM2.5浓度历年变化趋势图3.2 不同区域雾霾污染的比较分析3.2.1 三大区域雾霾污染的比较分析首先从趋势上看,三大区域和全国 PM2.5年均浓度总体上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1 年到 2013 年三大区域和全国 PM2.5年均浓度都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2014 年到 2016 年三大区域和全国 PM2.5年均浓度都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从三大区域历年的雾霾污染 PM2.5年均浓度来看,中部地区的雾霾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雾霾污染最轻。中部地区历年的 PM2.5年均浓度均值为 49.67ug/m3,东部地区历年的 PM2.5年均浓度均值为 41.03ug/m3,西部地区历年的 PM2.5年均浓度均值为 32.24ug/m3,全国历年的 PM2.5年均浓度均值为 39.54ug/m3,中部和东部地区 PM2.5年均浓度均值高于全国历年 PM2.5年均浓度均值,西部地区 PM2.5年均浓度均值低于全国历年 PM2.5年均浓度均值。

历年,变化趋势,区域,浓度


眦参廴?PM2.5年均浓度的增长率高于全国雾霾污染 PM2.5年均浓度的增长率。图 3.2 三大区域雾霾污染 PM2.5浓度历年变化趋势图3.2.2 七大区域雾霾污染的比较分析首先从趋势上看,七大区域 PM2.5年均浓度总体上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 PM2.5年均浓度大致呈现出一致的趋势。早期雾霾污染较高的地区主要是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雾霾污染较轻的地区是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近几年雾霾污染较高的地区主要是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雾霾污染较轻的是华南地区。根据下文所划分的高中低雾霾污染区域标准,东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位于低污染区域,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中污染地区,华中地区属于高污染地区,,这些地区历年雾霾污染的均值均在 29ug/m3以上,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 PM2.5的安全标准,也远高于我国 PM2.5年均浓度的一级限值,仅略低于 PM2.5年均浓度的二级限值。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PM2.5年均浓度增长较快,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7.02%、12.64%、10.16%,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 PM2.5年均浓度增长较慢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冷艳丽;冼国明;杜思正;;外商直接投资与雾霾污染——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12期

2 王星;;雾霾与经济发展——基于脱钩与EKC理论的实证分析[J];兰州学刊;2015年12期

3 刘伯龙;袁晓玲;张占军;;城镇化推进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9期

4 卢华;孙华臣;;雾霾污染的空间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9期

5 冷艳丽;杜思正;;产业结构、城市化与雾霾污染[J];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09期

6 魏巍贤;马喜立;;能源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的最优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7期

7 李根生;韩民春;;财政分权、空间外溢与中国城市雾霾污染:机理与证据[J];当代财经;2015年06期

8 周景坤;黄洁;;国外雾霾防治财政政策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5年06期

9 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4期

10 茹少峰;雷振宇;;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治理中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2641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41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7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