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先进生物质基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13:26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_2的浓度急剧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并引发了恶劣的环境问题,因此降低大气中CO_2的浓度已成为全球环境和能源领域的科研热点。基于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方案是制备新型高效吸附剂捕集并储存CO_2;另一种方案是设计制备高效电催化剂将CO_2还原成CO、HCOOH、CH_4等具有高附价值的化学品,实现CO_2的再利用。在众多的吸附和催化材料中,多孔碳材料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可调控的孔道和表面结构等优点脱颖而出;而生物质材料具有价廉、易得、来源广泛,且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因此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先进多孔碳材料用于CO_2的捕集和催化转化是一个具有高研究价值的课题。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主要包括两方面:(1)以天然含氮的废弃生物质虾壳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氮含量和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材料。在273 K、298 K和1bar条件下,样品对CO_2的吸附量最高分别达6.82和4.20 mmol g~(-1),且具有适中的CO_2吸附热和良好的循环再生性能;此外,样品对CO_2/N_2(15/85,烟道气)和CO_2/CH_4(40/60,沼气)两种混合气体具有优异的吸附选择性,可有效地将CO_2从两组混合气体中分离。这些结果证明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具有优异的CO_2吸附性能和混合气体分离性能。(2)以天然含氮的生物质壳聚糖为前驱体制备了含氮多孔碳基底,选用非贵金属铜进行修饰,通过调节铜的负载量,得到具有高催化活性位点的电催化剂。该催化剂可将CO_2高效地还原为CO,在-0.7V(vs.RHE)的过电势下,CO的法拉第效率(FE)可达90%,且可稳定循环使用30小时以上。
【图文】:

捕集,方式,捕集方法,资源化技术


第 1 章 绪论 CO2捕集及资源化技术.1 捕集法相对 N2来说,CO2在空气中的含量是非常少的,,而一般情况下,燃料的 CO2是被直接排到空气中的,相当于高浓度的 CO2被空气稀释,这了 CO2捕集的难度。因此,理想的 CO2捕集方法是直接从 CO2的产生捕集,目前主要集中在燃烧前捕集[6]、富氧燃烧[7]和燃烧后捕集[8]三种 1.1 所示。

形貌,光催化还原,反应机理


图 1.2 光催化还原 CO2的反应机理[33]Fig 1.2 Reaction mechanism of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前文献报道的 TiO2类型二氧化碳光催化材种类繁多,但效率仍然不够理想,产物的选择性和可控性也有待提高需求。为此研究者们在 TiO2晶体优化、TiO2尺寸和形貌和修饰等方面对光催化剂还原 CO2的活性和选择性开展O2的高效转化。如 Xie 等[31]比较了 Pt、Pd、Rh、Au、A助催化剂的光催化还原 CO2的性能,发现贵金属改性可H4的产率,产率的大小依次为 Pt > Pd > Rh > Au > Ag,逸出功排序相同,说明贵金属负载的机理主要是提高电了贵金属 Pt 分离光子、生成电子-空穴对的能力最强,光催化还原 CO2中。Yamashita 等[34]采用浸渍和离子交六方和立方孔结构的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然后将 TiO2负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01;TB38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双印;;《电催化及燃料电池》专辑序言[J];电化学;2019年05期

2 李丹;梁吉艳;崔丽;黄开拓;高陆璐;;电催化反硝化处理水中硝酸盐的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6年12期

3 王存海,王怀宇;吡啶生产哌啶的新工艺[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江琳才;间接电催化[J];周口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5 董斌;胡文慧;韩冠群;柴永明;刘晨光;;碳基硫化钼电催化制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6年15期

6 温涵;;生物电催化系统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传感器世界;2016年11期

7 滑世新;曲丹;安丽;席广成;陈戈;李钒;周志军;孙再成;;高分散超薄二硫化钼/硫、氮共掺碳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英文)[J];催化学报;2017年06期

8 许劲松;;用于有机合成的电催化[J];化学工程师;1990年03期

9 张新奇;朱孟府;邓橙;赵蕾;刘红斌;马军;;PTFE/Bi-SnO_2-CNT电催化膜的结构及性能表征[J];膜科学与技术;2019年01期

10 喻兰兰;秦疆洲;杨涵;桂冰;胡霞;刘宝军;;电催化固氮的研究进展与挑战[J];工业催化;201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世刚;;微观尺度电催化:从原子排列结构明确的单晶表面到纳米结构表面体系[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2 孙世刚;;微观尺度电催化:从原子排列结构明确的单晶表面到纳米结构表面体系[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3 饶袁;王阳;马骁;刘卉;邵晓东;吴明铂;;氮掺杂石油焦基碳量子点的高效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C];2016年

4 庄林;金婧;Héctor D. Abru泺a;;电催化协同效应的直接观测[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5 孙世刚;范纯洁;李君涛;田娜;黄伟;李永军;周新文;周志有;姜艳霞;;有序结构纳米材料电催化[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黄招娣;林欢;袁雪;范卫东;戴f 纳;王荣明;;卟啉基金属-有机框架物的合成及其电催化析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卟啉与酞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刘勇;刘岚;李瑞桢;张敬东;;钯修饰石墨烯/泡沫镍电极的制备及其用于4-氯酚电催化脱氯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8 叶一星;蒯龙;耿保友;;简易合成Fe_3O_4-Co_3O_4Yolk-Shell结构及其电催化ORR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韩知璇;周丽景;赵震;;Ni_3S_2基自支撑电催化析氢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10 盛江峰;张诚;马淳安;王晓娟;;介孔结构碳化钨在对α-硝基萘电还原过程中的电催化行为[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陈为;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研究取得进展[N];上海科技报;2017年

2 记者 许琦敏;温室气体高效变身化学品获进展[N];文汇报;2017年

3 文言;电催化材料设计取得新进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5年

4 记者 刘志强;我电催化析氢材料设计取得突破性进展[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婉清;碳复合的Co_9S_8及Mn_3O_4催化剂制备与电催化氧还原/析氧反应性能、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陈虎;非贵金属(铁、钴、镍和铜)电极电催化水氧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杨成龙;小尺寸铂基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的普适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谢晓;二氧化钼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制氢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张玉霞;钴系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催化水氧化方面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杜世超;铁系金属化合物电催化分解水制氧性能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周淼;胶体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磷化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电催化析氢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孙宇宏;几种神经递质电化学传感器构置及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李双;二维晶体的功能性设计及其在能源转换领域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张彪彪;过渡金属配合物修饰的光、电催化水氧化电极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苏萍;具有电或光催化制氢功能的银、铜、镍、铁、钴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钟雅倩;咔咯与卟啉铁配合物的电催化制氢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杨方麒;先进生物质基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4 冯亚飞;过渡金属(Ni、Co、Fe、Mo)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凤阳;铜修饰的钯纳米晶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性能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6 蒋坤;硬模板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在光/电催化中的应用[D];安徽大学;2019年

7 赵远;UiO-Ir MOFs及卟啉COFs的制备及电催化水氧化性能[D];天津大学;2018年

8 韩微微;掺杂碳材料为基础的复合物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活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9 靳鑫;磷化镍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10 谢帅垒;还原型多酸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催化CO_2还原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43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43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f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