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福建省安海湾、围头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化学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09:53
【摘要】:近海沿岸是人口聚集区和经济重要发展区域,近年来近岸海域的污染情况愈加严重,人们对近岸海域环境也越加关注,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情况是监测近岸海域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中采集了福建省安海湾、围头湾春秋两季表层沉积物,研究其中Cr、Co、Ni、Cu、Zn、Cd、Pb这7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来源、赋存形态、生物可利用性等,并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平面分布大致呈现从安海湾到围头湾递减、从西北方向东南方递减的趋势,除Co外,春季表层沉积物中其余6种重金属含量平面分布总体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并在金井镇附近海域有少量回升,Co含量平面分布没有明显趋势。主成分分析:研究海域秋季除Pb外,其余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周围工厂和生活排污,Pb主要来源于航道通航。春季除Co、Ni外,其余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周围工厂和生活排污,即Co含量受岩石风化等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Ni来源于周围工厂和生活排污和自然地球风化过程。研究区域重金属形态分析:安海湾秋季表层沉积物中Cr、Co、Ni、Zn主要是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Cu和Pb以可还原态为主,Cd则以弱酸溶解态和残渣态为主;春季Cr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为主,其中残渣态和可氧化态的占比相近,Zn则是以残渣态和弱酸溶解态为主,残渣态和弱酸溶解态占比也是相近的,Co、Ni以残渣态为主,Cu、Pb则是以可还原态为主,Cd以弱酸溶解态为主。围头湾春秋两季一样,表层沉积物中Cr、Co、Ni、Cu、Zn、Cd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Pb则以可还原态为主,残渣态略低于可还原态。根据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安海湾春秋两季全部站位表层沉积物中Cd、Pb含量符合第一类标准,秋季Cr、Cu、Zn满足第一类标准的站位占比依次为12.5%、25%、75%;春季Cr、Zn、Cu满足第一类标准的站位占比依次为50%、16.7%、16.7%。围头湾秋季表层沉积物Cu、Cd含量100%站位满足第一类标准,Cr、Zn、Pb满足第一类标准的站位占比依次为85.7%、92.9%,92.9%;围头湾春季所有站位的Cu、Zn、Cd、Pb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标准,Cr符合第一类标准的站位占54.5%。研究区域主要受到重金属Cr、Cu的污染。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安海湾春秋两季表层沉积物中Cd均处于强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其余6种重金属处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强风险程度。围头湾春秋两季表层沉积物中Cd平均潜在风险程度处于中等生态危害水平,其它6种重金属均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级别处于中等。由形态分析的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的比值结果可知:安海湾秋季中除Cu、Co外,其余重金属均处于轻微污染程度,Cu处于中等污染程度,Co属于无污染程度;春季除Cu、Cd、Co外,其余重金属均处于轻微污染程度,Cu、Cd处于中等污染程度,Co处于无污染程度。围头湾春秋两季情况相同,除Pb外,其余重金属均处于无污染程度,Pb处于轻度污染程度;可以看出,安海湾受到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较围头湾的重。
【图文】:

围头湾,海湾,城镇经济发展,城镇


内泥沙除部分由安海湾内的九溪雨季时开闸排洪带来,主要来源是海域来沙,在逡逑季风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湾外浑水随涨潮流入湾,,并随潮流来回搬运[6]。逡逑安海湾与围头湾的地理位置见图2.1.逡逑2.1.2区域发展状况逡逑近年来安海湾、围头湾沿海城镇发展迅速,城镇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更多的逡逑污染物排放,近岸海域累积的污染物也越多。安海湾、围头湾周围的城镇有石井逡逑镇、水头镇、安海镇、东石镇、英林镇和金井镇等,这些城镇经济发展与排污状逡逑况密切相关。逡逑①石井镇:位于南安市最南部,面积83km2,有24km海岸线,是闽南高甲逡逑戏的发祥地。石井人民围绕建设“现代化港口城镇”的目标,立足港口优势,其中逡逑石材、石化、航运渔业、新型轻工等产业发展迅速。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是35.8逡逑亿元,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20.7亿元,农业总产值为3.0亿元。逡逑12逡逑

分布图,提取流程,重金属元素,围头湾


"邋118.55°E邋一逡逑图2.4安海湾、围头湾秋季表层沉积物调g疚环植纪煎义希疲椋纾玻村澹模椋螅簦颍椋猓酰簦椋铮铄澹铮驽澹螅簦幔簦椋铮睿箦澹椋铄澹螅酰颍妫幔悖邋澹螅澹洌椋恚澹睿簦箦澹椋铄澹鳎椋睿簦澹蝈澹妫颍铮礤澹粒睿瑁幔殄澹拢幔义希幔睿溴澹祝澹椋簦铮蹂澹拢幔义希玻矗郑觯海哄危礤义希玻矗裕海海翦危慑义希玻矗叮危蓿掊危鳎颍玻义希玻矗担

本文编号:2652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52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6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