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阿拉善盟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

发布时间:2020-05-15 00:29
【摘要】:土地利用是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荒漠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影响极大,因此,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对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非常重要。为改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我国相继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使我国干旱荒漠区土地利用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选择内蒙古干旱荒漠区阿拉善盟为研究区域,利用ArcGIS的intersect模块和Excel的数据透视表,引入土地类型转入/转出贡献率,对土地空间格局变化的总体特征和内在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利用InVEST模型,对土壤保持、碳储存和水源涵养三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最后采用分区统计和冷热点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获得成果如下:(1)基于2000、2010和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计算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量及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指数,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与速度,结果表明:2000-2015年,阿拉善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土地利用开发程度逐渐加大,草地、建设用地、旱地、水域面积呈现增加趋势,而未利用土地和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建设用地和水库坑塘的变化最明显。(2)依据生态服务功能特点,采用影子工程法、生产成本法、替代市场价格法将三类评估指标货币化,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2000-2015年,阿拉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025.26×10~8元增加至1237.70×10~8元,增值区多集中于阿拉善左旗,主要归因于未利用土地的减少和草地面积的增加。(3)利用分区统计和冷热点分析对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2000-2015年,阿拉善盟共分布有5个热点区域,分别为阿拉善左旗东部边缘、阿拉善左旗西北部、阿拉善右旗南部边缘、额济纳旗黑河下游及其西部边缘地区。这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普遍提高得益于近些年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4)初步提出了阿拉善生态治理和保护建议:阿拉善右旗和西居延海绿洲的热点区域呈缩小趋势,居延海作为阿拉善重要的碳储存功能服务区,应优先得到保护,提高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826;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静;;河北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2年Z1期

2 池建;宁镇亚;;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04期

3 邸利;窦学成;黄海霞;孙鹏举;;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02期

4 朱清;毛召锋;;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分析——以巢湖市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年11期

5 张磊;武友德;李君;;观景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以大理洱海东环海路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年12期

6 刘勋;;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探析[J];河南科技;2018年31期

7 梁永佳;刘彦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大众科技;2019年02期

8 李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现状研究[J];农家参谋;2019年09期

9 张杰;张丽;王道芸;;1990—2015年延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年08期

10 胡守庚;童陆亿;龙花楼;;论土地利用转型潜力及其评价的理论框架[J];地理研究;201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宝一;李小丽;;论邻接类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长沙市望城区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2 杨皓然;吴群;;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的江苏省碳排放生态效率研究[A];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16年

3 姚静韬;孔祥斌;段增强;;基于梯度算法的土地利用情景分析及其应用[A];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16年

4 陈向玲;赵纯;底艳;;关于国有企业土地利用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A];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14年第5期(总第108期)[C];2014年

5 陈兴雷;李淑杰;郭忠兴;;吉林省东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A];“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方瑞欣;;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初步建立[A];“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7 张晓霞;;辽西山区土地利用浅析[A];“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8 刘永强;;土地利用转型的动力机制研究——以黄淮海平原为例[A];2015年浙江省地理学会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钟文;杨子生;贺一梅;张博胜;杨青;;土地利用战略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区别与联系辨析[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10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丁时慧;“三会合一”推动土地利用规范管理[N];常德日报;2020年

2 记者 徐梦倩 通讯员 王雪军;大桥新区“三结合”推进拆后土地利用提质增效[N];嘉兴日报;2019年

3 记者 余美君;探索推进垦地土地利用一体化助推乡村振兴[N];海南农垦报;2019年

4 记者 郭敏;粮食和土地利用转型将带来新商机[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9年

5 记者 杨德坤;舞钢市积极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N];平顶山日报;2018年

6 记者 袁媛;发展品质农业 做好土地利用[N];绵阳日报;2018年

7 记者 徐斌姬;我市以95.98%的拆后土地利用率领跑全省[N];湖州日报;2018年

8 记者 刘立新 特约记者 左金安;河南从三方面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9 记者 方臻子 通讯员 李风;努力形成土地利用新格局[N];浙江日报;2018年

10 记者 刘学文;研究土地利用总规调整完善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整改落实省政府降低企业成本大督查反馈意见[N];鄂州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东亚;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力学方法构建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黄晴;城市代谢视角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王秉义;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生态响应与优化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4 鞠洪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8年

5 温礼;高分辨率雷达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6 李涛;基于3S技术的洞庭湖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7 闫喜凤;区域空气质量与水质及其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张倩;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8年

9 侯蕾;北方水资源短缺流域生态-水文响应机制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年

10 张雁;山区水源地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与保护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源;基于多层感知机与元胞自动机的整合模型构建及用地情景模拟[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2 鲁旭;基于遥感数据的舟山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3 李晓阳;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4 钟金铃;张家界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特征与驱动力研究[D];吉首大学;2019年

5 成陆;基于洪涝灾害风险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6 卢周扬帆;阿拉善盟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7 李雪婷;汾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8 王智蕊;防灾型村域土地利用安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9 林沛锋;花都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及多情景模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10 朱玮玮;广西环江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质热稳定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本文编号:2664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64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4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