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空间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08:15
本文关键词: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空间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东平湖是黄河下游经人工改造的典型暖温带天然湖泊。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调蓄湖泊,其水环境状况对输水水质安全具有关键意义。本论文依据摇蚊幼虫对水环境变化极其敏感的特点,开展了对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关系的研究,深入分析和评价了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组成及东平湖底质环境状况与湖泊水体水质营养状态,探明了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显著环境影响因子,揭示了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组成及空间变化规律,可为东平湖水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南水北调输水水质安全保障提供科学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共鉴定出41个属种。以富营养属种Stempelinella-Zavrelia、Propsilocerus akamusi-type和中营养指示种Paratanytarsus、Cricotopus sylvestris-type为主要优势种。在空间分布上,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分为三组。第Ⅰ组在湖区东北部(采样点1、2、3、4、5、6),该组以Propsilocerus akamusi-type和Stempelinella-Zavrelia为主要优势组合属种;29和30采样点区域是第III组,此组属种主要为Hydrobaenus conformis-type、Polypedilum nubifer-type以及一些与水生植被生长密切的属种(Cricotopus sylvestris-type、Paratanytarsus、Endochironomus tendens-type和Dicrotendipes nervosus-type)。其他采样点区域为第Ⅱ组,主要摇蚊属种有Stempelinella-Zavrelia、Propsilocerus akamusi-type、Cricotopus sylvestris-type、Chironomus plumosus-type。2.东平湖水质存在显著区域差异。由改进型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计算分析,东平湖水质季节变化较明显,春季水质较其他季节好,水质等级达到III,空间上整体表现出湖区北部水质较南部差的分布特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计算分析,东平湖春季营养状态较其他季节低,处于中营养状态,全年整体处于中-富营养水平。空间分布上,2和3号采样点区域营养状态较高,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其他采样点处均为轻度富营养状态,整体表现出湖区北部较南部营养水平高,东部较西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3.东平湖底泥具有明显空间特征。东平湖底泥有机质含量变化于0.74%-2.83%,整体呈现出由湖区东南向西北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东平湖底泥粒度以粉砂为主,其次是黏土、砂粒。粉砂空间变化不明显,仅在老湖码头和柳长河入湖口处表现出较低分布特点,黏土整体表现出由湖区西北向东南降低的趋势,砂粒则是由湖区东南向西北递增;东平湖底泥形态磷TP含量平均为552.17 mg/kg,IP含量较OP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东平湖底泥TP与IP、HCl-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TP含量及其分布主要受IP的HCL-P影响;东平湖底泥重金属污染主要是Cu、Pb、Zn、Ni污染,其污染程度、潜在生态危害性均呈现出由湖区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趋势。4.RDA和pRDA结果表明影响东平湖底泥摇蚊组成与分布的显著有效环境因子为SO42-(F=2.731,P=0.006)、TP(F=2.158,P=0.038)、钒V(F=2.100,P=0.02)和粉砂silt(F=2.522,P=0.008),共解释了29%的摇蚊变率,其单独解释份额分别为12.1%、8.3%、7.8%和7.7%,且水质因子解释能力大于底质因子。5.对比分析东平湖底泥摇蚊和硅藻与水环境间的关系,发现摇蚊与硅藻在属种组成上对水环境的指示意义相一致,均是以富营养属种和中营养属种为主要优势种;但从硅藻和摇蚊的空间分布及显著环境影响因子层面对比分析,发现两者间有一定的差异,不仅显著影响因子各异,而且部分区域摇蚊所指示水环境与硅藻指示的差异较大。
【关键词】:摇蚊亚化石 空间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东平湖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15;X5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摇蚊与水环境研究进展11-16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6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6-18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18-22
- 2.1 自然地理概况18-19
- 2.2 人口经济状况19-20
- 2.3 东平湖水环境状况20-22
- 第三章 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22-29
- 3.1 样品采集22-23
- 3.2 实验室分析23-25
- 3.3 数据处理方法25-29
- 第四章 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组合及其空间分布特征29-37
- 4.1 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属种组合及其生态属性29-32
- 4.2 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生物多样性评估32-33
- 4.3 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空间分布特征33-36
- 4.4 小结36-37
- 第五章 东平湖水环境特征37-53
- 5.1 东平湖水质特征37-41
- 5.2 东平湖底泥特征41-51
- 5.3 小结51-53
- 第六章 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与环境因子的关系53-59
- 6.1 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与环境因子的排序分析53-54
- 6.2 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与环境因子的关系54-57
- 6.3 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与硅藻指标的水环境对比分析57
- 6.4 小结57-59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59-62
- 7.1 主要结论59-60
- 7.2 研究创新点60-61
- 7.3 不足与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学术会议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恩楼;Alan Bedford;Richard Jones;沈吉;王苏民;唐红渠;;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湖泊摇蚊亚化石-湖水总磷定量模型研究[J];科学通报;2006年11期
2 许涛;;世界珍宝——麋鹿[J];绿叶;1997年04期
3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丽伟;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空间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关系研究[D];聊城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东平湖底泥摇蚊亚化石空间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