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在变温过程中胞外聚合物变化规律

发布时间:2020-06-11 17:39
【摘要】:相比于传统的活性污泥,好氧颗粒污泥具有更好的沉降性能和更大的生物量浓度,从而更加节约工程占地。我国北方污水处理厂的建造施工时间一般为夏季,为了节约时间,启动时间往往在冬季,但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且污水水温一般在8~10~oC,远低于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的最适温度范围,使出水的水质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迄今为止,关于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单一温度条件的培养,很少关注温度变化过程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本次研究在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通过改变水温模拟季节变化,探究在变温过程中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分析EPS对好氧颗粒污泥的作用。本次研究在分别获得低温好氧颗粒污泥与常温好氧颗粒污泥后,逐渐改变系统温度培养。常温与低温启动的好氧颗粒污泥分别在20天和25天形成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在颗粒成熟之后,低温颗粒粒径的增速高于常温。形成颗粒后的系统对于COD、NH_4~+-N与TN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去除效果,NO_2~--N和NO_3~--N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温度变化可使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短暂崩溃,颗粒解体,随后逐渐恢复,恢复粒径。形成颗粒的过程中EPS浓度会出现先下降后上升,最后维持稳定的情况。温度对EPS影响较大,降温过程使EPS浓度从37.95 mg/g VSS降低至20.45mg/g VSS,而升温过程中EPS浓度从26.30 mg/g VSS提升至51.32 mg/g VSS。对于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来说,温度升高会刺激细菌更多的分泌EPS。EPS中TB-EPS浓度远高于LB-EPS,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有着关键作用。在运行过程中,两个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来说,变温过程会丰富群落结构,提高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Microbacterium、Tsukamurella、Zoogloea、Flavobacterium为适冷菌,在常温与低温条件下都能够生存且保持较高丰度;Saprospiraceae、Candidatus_Nitrotoga和paracoccus为低温培养条件下特有的优势功能菌属,是低温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的关键菌群。
【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


利用高通量技术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分析好粒污泥启动期、稳定器、变温期和裂解期各时间段中微生物种类的差异性析微生物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发现各阶段优势菌种。从微生物生态学的角度合反应器对废水处理的效能变化和颗粒形状,分析变温过程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5 技术路线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本次技术路线是以探究好氧颗粒系统在变温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变化规律为目的,共通过三部分进行辅助。首先分析好氧颗粒污泥在恒温启动变温运行条件下的形成特征,通过对特征、粒径分布、出水水质和污泥属性的测定共同反映好氧颗粒污泥的生况;第二部分为好氧颗粒污泥在恒温启动变温运行条件下胞外聚合物 EP的变化情况;第三部分为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在恒温启动变温运行过程中微群落结构解析,分别从结合微生物的 α-多样性和相对群落丰度柱状图等手析种群丰度、种群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与功能。将三者联合分析,最终解析颗粒污泥形成与稳定过程的微生物学机制。

示意图,反应器,示意图,同步硝化反硝化


- 10 -图 2-1 反应器示意图方法与运行策略生同步硝化反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本次实验的单周期为 4 h,每天可运行 6,去除进水后的厌氧闲置段,在进水后直接后排水,,进入短暂的闲置阶段等待下个周进水 5 min→曝气混匀 5 min→缺氧阶段 2递减)→电磁阀控制出水→闲置 0 min 等待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容;李攀;李亮;刘琛;杨秀华;;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现状及展望[J];环境生态学;2019年04期

2 王政;刘建广;孙子惠;宋武昌;;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及稳定化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3 李善评;李艳艳;方洪琛;阴文杰;潘章斌;;钕改性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性质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2年05期

4 王芳,于汉英,张兴文,张捍民,刘毅慧,杨凤林;进水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5 周律,钱易;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技术条件[J];给水排水;1995年04期

6 樊晓燕;高景峰;王时杰;张丽芳;张树军;高永青;张帅;;同步脱氮除磷系统中两种颜色好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7年08期

7 王新华;张捍民;杨凤林;王永飞;高明明;;解体好氧颗粒污泥修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张洪波;;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09期

9 刘孟媛;;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04期

10 明婕;黄子萌;董清林;李娟娟;梁家豪;王庆宏;;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质及形成机制[J];水处理技术;201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容;李攀;李亮;刘琛;杨秀华;;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现状及展望[A];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9年

2 王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A];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3 王香莲;胡滨;马林;唐一;杨静;景在涛;胡清;;好氧颗粒污泥示范工程研究[A];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4 陈月;郭亮;赵阳国;佘宗莲;高孟春;;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A];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2生物法[C];2016年

5 刘晓云;王琳;林跃枚;谭金山;范瑞青;;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糖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董晶晶;俞卓栋;徐向阳;朱亮;;进水碳氮比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其结构稳定的影响[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7 周丹丹;杨洋;徐政雪;王君;;接种生物膜对连续流反应器好氧颗粒污泥稳定化和氮转化的作用[A];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黄钧;牟丽娉;赵永贵;;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培育及其功能菌株的分子检测[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杨娜;冉阿倩;曹猛;赵应宏;樊占国;;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10 王陆玺;邓爽;苏海佳;;好氧颗粒污泥对含氨苄青霉素废水的处理情况研究[A];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偶;携手“外脑”创新产学研模式[N];首都建设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乐卓;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启动技术—网绳反应装置气液两相流流场模拟及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2 阮文权;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3 蓝惠霞;微好氧颗粒污泥同时好氧—厌氧降解废水中五氯酚(PCP)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4 林跃梅;好氧颗粒污泥中细菌藻酸盐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周军;两种类型反应器内好氧颗粒污泥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杨麒;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及其去除生物营养物特性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倪丙杰;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作用机制及数学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黄宇;颗粒污泥用于污水生物除磷及剩余污泥中磷回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王硕;低温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及其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马登月;好氧颗粒污泥对两种典型染料处理作用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彬;底物传输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态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2 王巧茹;好氧颗粒污泥-精密过滤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徐铭含;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在变温过程中胞外聚合物变化规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侯梦;盐度波动下好氧颗粒污泥性能及其微生物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5 王晓艳;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其处理核黄素废水的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6 胡远超;外加AHLs和活性污泥对解体好氧颗粒污泥修复过程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9年

7 王涯涛;好氧颗粒污泥基质代谢机理及Graphene Oxide对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8 刘汉唐;曝气对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流场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9 于良斌;四环素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10 贺鹏鹏;好氧颗粒污泥在连续流网板反应器中快速形成与稳定运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8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08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2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