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29MW锅炉燃烧器外二次风率对流场及燃烧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31 09:16
【摘要】:工业锅炉在经济发展及国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工业锅炉因燃烧组织方式、锅炉总体工艺水平等因素导致燃烧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高。煤粉工业锅炉具备高效节能、洁净排放的特点,近年来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煤粉工业锅炉产业已基本形成。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的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为研究对象,研究燃烧器出口的单相流动特性,并将燃烧器应用在29MW煤粉工业锅炉上,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燃烧器的燃烧特性以及NO_x生成特性,并对运行参数进行合理优化。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工业煤粉锅炉燃烧器的研发提供参考。首先以单只燃烧器为原型,根据冷态模化准则搭建1:3的单相冷态试验台,通过热线风速仪系统测量燃烧器出口区域的三维速度,研究外二次风和分离二次风率配比以及掺混的烟气量配比对燃烧器出口区域单相流动特性的影响。不同风率配比结果表明:风率配比对回流区尺寸和最大轴向负速度影响较大,风率配比由1:3增加至3:1,回流区最大直径从1.1d增加至1.4d,回流区面积增幅为34%,燃烧器中轴线上最大轴向负速度由3.6m/s增加至9.8m/s。不同烟气量配比结果表明:不同烟气量配比对回流区尺寸和最大轴向负速度影响较大,烟气量配比由0:1增加至1:0,回流区最大直径从1.2d增加至1.3d,回流区面积增幅为19%,燃烧器中轴线上最大轴向负速度由3.4m/s增加至7.0m/s。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外二次风和分离二次风风率配比以及掺混的烟气量配比对炉内燃烧特性以及NO_x生成特性的影响。通过对炉膛中心面的轴向速度分布、温度分布、O_2浓度分布以及NO浓度分布进行分析,并结合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和NO_x浓度,对外二次风和分离二次风率配比以及掺混的烟气量配比进行优化。不同风率配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风率配比为1:3、3:5及9:11时,炉膛出口NO_x排放量在227 mg/m~3-238mg/m~3范围内,风率配比大于9:11时,NO_x排放量在227 mg/m~3基础上升高幅度为21%。本文推荐外二次风与分离二次风风率配比在1:3至9:11范围内较合适。不同烟气量配比的数值结果表明:烟气量配比为0:1至7:3时,炉膛出口NO_x排放量在220 mg/m~3-231 mg/m~3范围内,烟气量配比为1:0时,炉膛出口NO_x排放量为251 mg/m~3,在220 mg/m~3基础上升高幅度为14%。本文推荐外二次风与分离二次风掺混的烟气量配比在0:1至7:3范围内较合适。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229.63;X701
【图文】:

示意图,送风管道


冷态模化试验是在室内进行的,故各股气流温度相等,风速公式可进。根据上文所述,冷态模化试验临界雷诺数取为 1×104,由此可得试验 Q:3273(3600 ) Nm /h273i iiQ V St (式中 t 为试验风温,其中 i=1、2n、2w、3。3 试验台的搭建单只燃烧器冷态试验系统由送风系统、旋流燃烧器模型以及速度测量。送风系统包括 50Hz 的调频风机、送风管道,送风管道如图 2-2 所下依次是一次风风管、内二次风风管、外二次风风管和分离二次风风-3 为燃烧器模型实物图,旋流燃烧器带有预燃室,预燃室内布置一次次风、外二次风,轴向旋流叶片布置在二次风通道中,叶片角度均为 6二次风布置在预燃室外,分离二次风出口与预燃室出口平齐。速度测括热线风速仪系统和计算机。图 2-4 为单只燃烧器冷态试验的示意图

示意图,燃烧器,实物,模型


冷态模化试验是在室内进行的,故各股气流温度相等,风速公式可进。根据上文所述,冷态模化试验临界雷诺数取为 1×104,由此可得试验 Q:3273(3600 ) Nm /h273i iiQ V St (式中 t 为试验风温,其中 i=1、2n、2w、3。3 试验台的搭建单只燃烧器冷态试验系统由送风系统、旋流燃烧器模型以及速度测量。送风系统包括 50Hz 的调频风机、送风管道,送风管道如图 2-2 所下依次是一次风风管、内二次风风管、外二次风风管和分离二次风风-3 为燃烧器模型实物图,旋流燃烧器带有预燃室,预燃室内布置一次次风、外二次风,轴向旋流叶片布置在二次风通道中,叶片角度均为 6二次风布置在预燃室外,分离二次风出口与预燃室出口平齐。速度测括热线风速仪系统和计算机。图 2-4 为单只燃烧器冷态试验的示意图

示意图,网格划分,叶片,示意图


2N O NO N2N O NO ON OH NO H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文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对全炉膛及燃烧器进行 1:1 建模。将三维模划分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划分网格时,燃烧器轴向叶片和炉膛本结构和结构方法。为了方便画网格,将炉膛本体分成两部分,用结构方法画网格,网格数量远小于非结构方法,且网格质量高。模拟的准确性,进行网格划分时,对炉膛主燃区以及流动复杂的处理。图 2-6,图 2-7 和图 2-8 分别为内、外二次风叶片以及炉膛示意图。数值计算中,对于炉膛壁面:边界条件设为无湍流运动于燃烧器煤粉以及各分级风入口:采用速度入口边界条件,煤粉流强度分别设为 0.8 和 10%,不同分级风入口的水力直径通过四与湿周之比计算;锅炉出口的边界条件设为压力出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浩;原奇鑫;帅志昂;孙保民;;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射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16年06期

2 孙绍增;王正阳;杜明坤;陈昊;;循环流化床中心二次风的设计及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0年01期

3 焦健,肖敬红,刘心志,张后雷,李银培;锅炉二次风道流量特性分析与模化试验[J];热力发电;2005年11期

4 李鑫禄,王继承;解决二次风门实际开度与远方指示不一致的方法[J];东北电力技术;2001年02期

5 刘厚道;;试论移动火床炉二次风[J];节能;1985年05期

6 王国才;强力蒸汽二次风消烟除尘[J];吉林林业科技;1988年05期

7 苟良安;;二次风在烟煤散烧生活灶上的应用[J];能源工程;1988年Z1期

8 鲁自力;贾振航;郭复炎;;立式双炉膛半煤气锅炉的研制[J];工业锅炉;1988年03期

9 刘卫东;二次风执行机构低位吊式安装[J];内蒙古电力;1989年03期

10 端木怡;;测绘锅炉二次风门特性曲线的经验[J];电力建设;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进;许岩韦;孙丽娟;;西格斯炉二次风设计的数值研究和应用分析[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2 万相龙;;330MW循环流化床锅炉风量的配比与应用[A];中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3 任登敏;张大川;;火力发电厂空预器出口二次风量测量技术优化[A];2017火电厂超低排放SCR系统升级改造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4 郝如平;董志乾;李扬;赵伟伟;贾小平;;330MW循环流化床锅炉低床压的启动和运行[A];中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5 李汝萍;樊印龙;童家麟;吕洪坤;叶飞;李剑;丁历威;;某600MW锅炉超低NO_x改造后炉内燃烧数值研究及优化[A];浙江省电力学会2018年度优秀论文集[C];2018年

6 姬广勤;金有海;陈新华;王建军;;循环流化床锅炉内颗粒速度分布的实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7 张卫杰;孙立;许敏;郭东彦;伊晓路;徐键;刘旭;;稻壳在循环流化床中燃烧现象的分析[A];2005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高纪栓;;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调节[A];全国供热行业热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任登敏;张大川;胡杰;;火力发电厂空预器出口二次风量测量技术优化[A];2016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形势下SCR脱硝系统运行管理及氨逃逸监测、空预器堵塞与低温省煤器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10 任登敏;张大川;;火力发电厂空预器出口二次风量测量技术优化[A];2017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洪偌馨;网贷O2O:“二次风控”的模式之忧[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杜鹃;紫马财行用二次风控管控风险[N];中华工商时报;2015年

3 实习生 张洋邋首席记者 刘长军;广田热电实现生产环保同步进行[N];盘锦日报;2008年

4 郑群华 杨晓勇;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新变革[N];中国电力报;2003年

5 山西省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所 王强;燃煤性质变化对锅炉运行调整的影响[N];山西科技报;2006年

6 黄清燕;方兴未艾的“粉丝”经济[N];西部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正阳;回料流和二次风射流对循环流化床流动与燃烧特性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李松;燃用低挥发分煤中心给粉旋流燃烧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章勤;燃煤锅炉低NO_x燃烧实验及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靖剑平;燃用烟煤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流动及燃烧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陈继辉;大型CFB锅炉气固流动若干关键性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刘建全;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特性试验与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鲁佳易;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物料平衡与热平衡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蒋大龙;生物质燃料干燥和燃烧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家全;29MW锅炉燃烧器外二次风率对流场及燃烧特性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王炳楠;内外二次风配比对改造的W火焰锅炉炉内特性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孟凡喜;锅炉二次风大风箱改善积灰优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4 王矿;二次风调节策略对煤粉炉炉膛燃烧的影响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郭磊;基于数值模拟的W型火焰锅炉二次风下倾改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冀鹏宇;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射流混合特性冷模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7 田文娟;二次风风量多点测量装置检定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年

8 张金成;二次风入射角度对W型火焰炉炉内单相流动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杜亮亮;煤粉锅炉二次风系统流量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玉斌;不同二次风分配对W型火焰炉炉内流动特性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6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76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2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