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垃圾分类全流程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25
【图文】:
垃圾袋内部混装率高,大量的厨房专用垃圾袋里混有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见图4.1);其次,分类垃圾桶内部混装率高,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桶中的垃圾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见图 4.2)在厨余垃圾中有其他垃圾,在其他垃圾中又有厨
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市垃圾分类全流程评价余垃圾,甚至还有园林垃圾、建筑垃圾;再次,园林垃圾混装率高,园林垃圾接与其他垃圾进行混装,小区环卫工人根本没有对园林垃圾进行分类以及回收用,园林垃圾利用率低;最后,“窗口”地区垃圾分类刚刚起步,在机关企事单位等公共场所,最多只有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种垃圾桶,很多较老式办公地只有一个蓝色的清洁桶,导致垃圾完全不分类投放。而火车站、机场等作为城的“窗口”,垃圾分类情况依然不好,垃圾桶基本混装。
图 4.3 只按垃圾桶分类运输 图 4.4 清运混装4.3.2 制度设计和执行存在缺陷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定价,175 元/吨的垃圾清运费包括收集和运输,但实际上环境集团负责运输而没有收集,保洁垃圾也是环卫工人拉到中转站,收益却全部归属环境集团。规定每天 2 至 3 次的清洁直运,环境集团没有执行到位,实际只有 1 次/天。清运车清运垃圾没有固定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垃圾投放。由于垃圾分类和垃圾清运分属市城管委和环境集团管辖,市城管委认为由环境集团垄断了垃圾清运,缺乏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且 175 元/吨费用过高(自己运输只需 60 元/吨)。4.4 垃圾回收利用4.4.1 回收、利用和资源化系统存在缺陷良好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可产生明显的资源化效果。但是杭州回收、利用和资源化系统存在明显的缺陷。问卷调查显示,41.7%的市民认为垃圾后期处置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没回收利用”。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有以下七个原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遐;垃圾分类步子缓慢回收产业等米下锅[J];再生资源研究;2001年02期
2 ;广州市将投放上万个垃圾分类箱[J];环境卫生工程;2002年04期
3 ;北京250个居民小区将实现垃圾分类[J];环境卫生工程;2002年04期
4 海笑;垃圾分类处理的发明权[J];环境导报;2003年06期
5 周萍;垃圾分类箱设计[J];环境导报;2003年14期
6 汪莉;奥地利垃圾分类自觉执行[J];再生资源研究;2003年05期
7 邓俊;资源化先抓源头——北京垃圾分类收集剖析[J];建设科技;2003年11期
8 许树龙;细说住宅小区垃圾分类[J];中国住宅设施;2003年05期
9 ;沈阳2004年实行垃圾分类处理[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年02期
10 ;寻找垃圾分类“苏州模式”[J];环境卫生工程;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雪梅;;加速垃圾分类管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2 沈亚婷;宋硕薇;;固体废物回收监管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区垃圾分类现状调查及政策建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3 王婷婷;王笃明;郑燕;;垃圾分类标识的可用性评价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林锦铌;;垃圾分类处理综述[A];福建省农业机械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高志英;夏新明;刘冬冬;;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分类收费制度分析[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6 解利剑;周素红;闫小培;;基于ISWM理念的生活垃圾分类研究——以深圳市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矫学成;王贵林;;国外环境保护的做法与经验借鉴[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粟;尽快推广垃圾分类[N];北京日报;2003年
2 ;垃圾分类操作建议[N];中国环境报;2002年
3 李京;在日本看垃圾分类[N];中国环境报;2002年
4 王振武;广州五年后将出台垃圾分类法规[N];中国环境报;2005年
5 江汉区大兴一路13号 方天吉 武汉市花桥小区 赵应繁 白沙洲长利玻璃有限公司 王伟 武昌花园山4号 唐莉 中国地大资源学院 王建刚 江汉区三眼桥路169号 罗小琼;垃圾分类如何来做[N];长江日报;2005年
6 记者 汤璇 通讯员 廖启光 蒋明 王鹏翔;垃圾分类将有部颁标准[N];广东建设报;2004年
7 广州 黄春景;垃圾分类光靠民间完成还不够[N];经理日报;2005年
8 ;垃圾分类处理难在哪[N];人民日报;2003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韩辉;垃圾分类投放,何时习惯成自然[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徐毅儿 通讯员 袁效安;垃圾分类箱应该改一改[N];信息时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曼;广州市某大学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陈魏;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的社区垃圾分类何以可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谢玉斐;地方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困境[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6年
4 段加保;地方政府城乡环卫公共服务购买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5 杨婧雯;杭州市垃圾分类全流程评价[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6 陈三清;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毕珠洁;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文素婷;环保NGO推进垃圾分类政策议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冯思静;阜新市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10 汪文俊;家庭—小区相结合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5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95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