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火电机组SCR脱硝系统控制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17 02:09
   近些年,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不容乐观,而我国大部分区域也出现经久不散的雾霾天气,严重威胁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火力发电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就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其中,氮氧化物作为空气污染物之一,在导致雾霾形成的同时,更伴有酸雨、光化学烟雾等污染方式,故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紧控制氮氧化物的污染问题,高效地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大部分火电厂的SCR脱硝系统仍采用PID控制器,当系统处于稳定工况或负荷变动较小时,这种控制方式可以进行实现有效的控制效果,但由于SCR脱硝系统非线性、大迟延和时变性的特性,所以在系统负荷变动和现场实际运行时,导致使用PID控制器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控制品质,使得喷氨量过多或过少,造成氨逃逸或反应不充分等问题,从而使出口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出现大幅度波动,超出排放限值,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故本文首先针对SCR脱硝系统变工况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IMC-FOPID控制器的多模型控制方法,利用多模型控制方法克服负荷变动时系统产生的波动,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接下来本文为克服脱硝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遭受的诸如烟气流量和氮氧化物浓度的变化等对系统造成的扰动,在多模型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改进方案,使用扰动观测器对扰动进行观测并补偿,仿真结果表明,加入扰动观测器的系统提高了对扰动的抑制能力。然后本文为保证SCR脱硝系统运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和鲁棒性能,设计了基于LMI求解方法的鲁棒增益调度控制器,并应用到脱硝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在这种控制方法下,系统处于变工况运行时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和鲁棒性能。最后,针对如何提高系统所遭受的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的抑制能力问题,本文引入了自抗扰控制器克服系统遭受的总扰动,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串级PID控制方式,自抗扰控制器在设定值跟踪能力、抗扰动能力上都有很大提升,而且在负荷变动时,自抗扰控制器仍能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本文中提出和使用的几种控制方法既可以提高SCR脱硝系统的控制品质,也为实际工业中的SCR脱硝系统的控制和优化提供更加丰富的控制思路。
【学位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773;TP273
【部分图文】:

燃烧过程,氧化物,热力,脱挥发分


类燃料燃烧产生的中间产物如N,NH和HCN反应得到的I53]。对于燃煤锅炉,快??速型NOx的生成量相比于燃料型NOx和热力型NCX要少得多,一般占NOx总生??成量的5%。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大致如图2-1所示。??燃??燃料?MNOx??/HCN,NH,NHj\?Z’??一气肇:…⑩>??mm?mMN?灰尘??^?、、义?\??\/??\??T>1300°C?\??N2??热力型NOx?快速獅〇、??脱挥发分—挥发质燃烧—焦炭燃烧??图2-1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生成机理??8??

示意图,选择性催化还原,示意图,热力


类燃料燃烧产生的中间产物如N,NH和HCN反应得到的I53]。对于燃煤锅炉,快??速型NOx的生成量相比于燃料型NOx和热力型NCX要少得多,一般占NOx总生??成量的5%。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大致如图2-1所示。??燃??燃料?MNOx??/HCN,NH,NHj\?Z’??一气肇:…⑩>??mm?mMN?灰尘??^?、、义?\??\/??\??T>1300°C?\??N2??热力型NOx?快速獅〇、??脱挥发分—挥发质燃烧—焦炭燃烧??图2-1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生成机理??8??

脱硝,系统工艺流程


应器安装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之间使得化学反应在适宜的反应温度下进行,以??保证较高的脱硝率[5_]。某燃煤电厂600MW单元机组的SCR脱硝系统工艺流??程如图2-3所示。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法的工艺流程为:氨储罐中的液氨经蒸发??器蒸发后得到氨气,然后与鼓风机送来的空气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从而稀释氨气,??并提高气体中的含氧量。然后通过喷氨格栅将稀释后的氨气送入烟道与炉膛来的??烟气进行混合,并在催化剂层上发生催化还原反应,生成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N2和H20,从而达到脱硝的目的。??、空气??烟气?^?I??省觸?;?|?L?一..,.—...,?■气化器??锅炉?HiHv????屬_|||^催化剂层??r-*?f?j?空气??二S?f?層?+?w??,罗?空气预觸?r-.??煤粉?除尘器?烟囱??图2-3?SCR脱硝系统工艺流程图??2.4?SCR脱硝系统的彳fd制目标??SCR脱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呈现非线性、时变性、大时滞及工况大范围变??化等特征,就不仅仅需要应用的控制方法在某一典型工况点具备精良的控制性能,??当SCR脱硝系统在大范围工况运行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材湘潭脱硝技术广获关注[J];中国建材资讯;2012年03期

2 邱秀婷;皮元丰;;环保新背景下燃机脱硝技术的选择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年03期

3 徐灏;胡达清;周旭健;刘海蛟;;燃机氮氧化物排放研究及脱硝技术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7年05期

4 陈立勇;乔新鸣;;煤粉锅炉降氮脱硝技术选择及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6年05期

5 齐世彩;;新时期电厂脱硝技术概述[J];江西建材;2015年05期

6 邱乾胜;孙立;柴志龙;赵海鑫;;水泥行业脱硝技术浅析[J];四川建材;2015年01期

7 冀佳蓉;;燃煤电厂催化脱硝技术在我国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4年04期

8 张济宇;用脱硝技术除去NO_x的方法[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9年04期

9 陈笃生;;干法排烟脱硫与脱硝技术[J];化肥设计;1988年05期

10 高忠乾;;给水脱硝酸盐工艺与设计[J];陕西化工;198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彬;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脱硝性能研究与能耗分析[D];山东大学;2018年

2 张延兵;Mn-基低温脱硝催化剂制备、性能及在聚苯硫醚滤料上的应用[D];福州大学;2017年

3 吴兴远;生物质内在金属迁移对其再燃脱硝影响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杨一鸣;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反应器主体形式及内部结构的设计与优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5 杨少龙;基于紫外/电解海水的船舶废气脱硝性能与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6 王莉;Fe~ⅡEDTA湿法络合脱硝液的再生及资源化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7 陈镇超;基于尿素还原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高效脱硝技术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梁增英;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SNCR脱硝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楷;燃煤机组SCR脱硝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2 胡沛涛;电站脱硝系统软测量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3 满雪;MnO_x-CeO_2复合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及成型制备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4 李伟亮;超临界锅炉SCR脱硝系统数值模拟与优化[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5 李健;SCR脱硝催化剂再生技术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6 梁胜莹;锅炉SCR脱硝系统内流动与化学反应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7 杜广成;基于典型工况的水泥脱硝过程控制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8 邵明芬;铁氧化物和Cu-SSZ-13催化剂的制备及脱硝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9 唐博婷;某燃煤电站脱硫脱硝改造实效分析与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10 刘士勖;300MW机组SCR脱硝流场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4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44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