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高盐氨氮废水MBR处理效能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22:36

  本文关键词:高盐氨氮废水MBR处理效能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膜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特性 高盐氨氮废水 污泥驯化


【摘要】:淡水在人类进化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人类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淡水资源逐渐短缺,加上高盐废水的污染,淡水资源逐渐成为限制工业发展、社会稳定不可忽略的因素。近年来,随着稀土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稀土冶炼废水产生量也逐渐增多,对周边水体造成较大的污染。为此,积极开展稀土冶炼高盐氨氮废水无害化处理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赣南某稀土冶炼公司实际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从微生物特性入手,着重研究了活性污泥耐盐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操作条件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效能的影响以及含盐量变化对MBR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驯化过程中,随着进水含盐量不断升高,系统内MLSS增长较为缓慢。经过70d的驯化,MLSS由最初的4.0g/L增长至5.2g/L,SVI值由76.56m L/g增加至85.22mL/g,系统对CODCr、NH-4~+-N去除效果达到81.88%、82.82%。随着进水含盐量的升高,污泥絮体结构越来越紧密,沉降速度逐渐加快,上清液浊度却随之增加;微生物群落结构逐渐由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以及细菌为主演变成以原生动物和细菌为主,且在驯化后期,污泥絮体中丝状菌、大型后生动物消失;通过改变运行参数,研究MBR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进水pH以及污泥泥龄(SRT)条件下对CODCr、NH-4~+-N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HRT=12h、DO=4.0mg/L、SRT≥45d、pH=8.0~8.5的条件下,系统达到最佳运行状态,CODCr、NH-4~+-N平均去除率达81.17%、86.60%;在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系统对CODCr和NH-4~+-N的去除效果随着进水含盐量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当进水含盐量提高至51.02g/L,系统对CODCr、NH-4~+-N去除率仅为58.16%和29.44%,较30.50g/L时分别降低27.67%、54.18%,且系统出现不同程度NO_2~--N积累。说明无机盐对脱氮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异养型细菌,对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抑制程度强于氨氧化细菌。而进水含盐量逐渐从30.50g/L降低至5.08g/L左右时,系统对CODCr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从85.83%、83.62%提高至86.11%、86.36%,说明微生物细胞活性逐渐得以恢复;通过对不同含盐量环境下污泥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分析可知,在较低无机盐浓度环境下,荧光类有机物特征峰种类较少;随着含盐量的增加,类色氨酸、类富里酸、UV类腐殖酸、类腐殖酸相继出现,且其荧光强度随着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特性 高盐氨氮废水 污泥驯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21
  • 1.1 选题背景8-9
  • 1.2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及存在的问题9-12
  • 1.2.1 废水脱氮方法9-10
  • 1.2.2 废水生物脱氮技术10-11
  • 1.2.3 存在的问题分析11-12
  • 1.3 膜生物反应器12-14
  • 1.3.1 MBR工艺原理12-13
  • 1.3.2 工艺特点13
  • 1.3.3 膜生物反应器在高盐废水处理中研究现状13-14
  • 1.4 盐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特性的影响14-18
  • 1.4.1 盐对活性污泥去除有机物的影响15
  • 1.4.2 盐对活性污泥硝化反应的影响15-17
  • 1.4.3 盐对活性污泥反硝化反应的影响17
  • 1.4.4 盐对活性污泥结构的影响17-18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8-19
  • 1.5.1 研究内容18
  • 1.5.2 课题的研究意义18-19
  • 1.6 课题研究思路19-21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1-27
  • 2.1 废水来源21
  • 2.2 实验材料21-23
  • 2.2.1 测定方法21-22
  • 2.2.2 实验仪器设备22
  • 2.2.3 实验试剂22-23
  • 2.3 实验装置23-24
  • 2.4 实验内容与方法24-27
  • 2.4.1 活性污泥耐盐培养与驯化实验24-25
  • 2.4.2 操作条件对MBR的影响实验25-26
  • 2.4.3 盐分对MBR微生物的影响实验26-27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27-50
  • 3.1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27-32
  • 3.1.1 驯化期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化27-28
  • 3.1.2 驯化期间系统CODCr去除28-29
  • 3.1.3 驯化期间系统NH-4~+-N去除29-30
  • 3.1.4 驯化期间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30-32
  • 3.2 操作因素对高盐氨氮废水MBR过程的影响32-40
  • 3.2.1 HRT对MBR的影响32-34
  • 3.2.2 DO对MBR的影响34-36
  • 3.2.3 进水p H对MBR的影响36-38
  • 3.2.4 SRT对MBR的影响38-40
  • 3.3 盐分变化对MBR系统微生物特性的影响40-50
  • 3.3.1 盐分对MBR系统去除CODCr的影响41-43
  • 3.3.2 盐分对MBR系统脱氮的影响43-45
  • 3.3.3 盐分对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变化45-47
  • 3.3.4 污泥混合液溶解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分析47-50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50-52
  • 4.1 结论50-51
  • 4.2 建议51-52
  • 参考文献52-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8-59
  • 个人简历58
  • 发表学术论文58
  • 参与科研项目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昊;周康根;;氨氮废水的几种处理技术[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11期

2 袁克城;马清军;苏凤林;;处理氨氮废水的技术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9年03期

3 ;开磷剑化回收氨氮废水增效益[J];贵州化工;2011年03期

4 张亮;闫永胜;;工业氨氮废水的处理[J];农业与技术;2012年07期

5 许国庆;;回收氨氮废水用常用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J];科技资讯;2012年26期

6 李建平;化肥厂氨氮废水的治理[J];化工环保;1995年06期

7 钟理,谭春伟,胡孙林,刘军,徐光明,陈微明,廖平;氨氮废水降解技术进展[J];化工科技;2002年02期

8 应德煌;氨氮废水治理方案的选择[J];福建化工;2003年02期

9 李雯;氨氮废水的深度水解[J];化工环保;2004年03期

10 刘国文;王继徽;;含氟含氨氮废水的治理[J];硬质合金;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健;胡晓静;安会琴;黄唯平;;分子筛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林海波;徐红;杨喜波;张恒彬;;在流动式电解槽中氨氮废水的间接电氧化[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王方;;回收无机氨氮废水用集成膜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方;;回收无机氨氮废水用集成膜技术的研究进展[A];2008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乔向利;刘哲;刘志伟;曾颖林;张振家;;光引发制备包埋菌对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影响[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6 许延辉;马莹;胡卫红;徐海平;乔军;;沉淀法处理稀土生产过程中氨氮废水的研究[A];中国稀土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铭;氨氮废水减排技术锁定四产业[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记者 王孝弟;水煤浆技术攻克氨氮废水难题[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吉明亮 李根荣 李期辉 赵晓;600多万元处理费怎样省下?[N];中国环境报;2009年

4 杨文;让难处理的焦化为水变净[N];中国冶金报;2006年

5 记者 李大庆;我国氨氮废水首次实现资源化处理[N];科技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束洪福;氨氮废水资源化技术治污增效双赢[N];科技日报;2012年

7 记者 姜小毛;气水分离膜处理技术获国家推广[N];中国化工报;2011年

8 王春梅 张永奇 黄小卫 龙志奇;稀土冶炼废水要从源头治理[N];中国冶金报;2012年

9 蔡忠仁;我国ADC发泡剂行业污染严重[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郑昭;有效防治ADC发泡剂造成的污染[N];福建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金松;从化钽铌冶炼厂废水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端峰;壳牌炉粉煤灰合成沸石及其脱氮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杨晶;改性TiO_2光催化降解氨氮废水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高兴旺;改性锡锑氧化物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处理高盐氨氮废水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徐镇男;改性蜂巢石及其对氨氮废水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

5 简陈生;高盐氨氮废水MBR处理效能及微生物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6 刘国文;钽铌冶炼含氟含氨氮废水的治理[D];湖南大学;2007年

7 宋建昕;钽铌生产氨氮废水的处理与工程初步设计[D];湘潭大学;2008年

8 吴奇;承德沸石处理氨氮废水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9 訾培建;微波技术处理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10 姚燕;微波—活性炭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97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897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6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