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土地利用的矿业城市生态控制区划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21:48

  本文关键词:基于土地利用的矿业城市生态控制区划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矿业城市 土地利用 生态控制区 划定方案 效果检验


【摘要】:矿业城市不计后果的掠夺式资源开采方式引起的诸如地表沉降、植被破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经逐渐给人们敲响环境保护的警钟。通过剖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方法,并以此为基石探索建立生态控制区的有效途径,对于解决矿业城市生态问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省矿业城市武安市为例,以矿产资源分布带为切入点,分梯度分阶段的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矿产资源开采的周期性变化,进一步揭示了不同梯度内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和土地利用演变规律。从生态用地的内涵出发,阐述了生态用地的基本特点,并对武安市生态用地进行划分,进而得到城市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图。结合国内外关于生态用地斑块重要性程度衡量相关的研究成果,从景观连通性的角度出发,对武安市生态用地重要斑块重要值及其等级进行量化界定。考虑到城市道路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在实现对武安市道路网概况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针对不同功能分区的城市道路网生态干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网对区域景观破碎化有着明显作用;同时,从不同功能区来看,生态干扰强度迥异,这与道路网自身定位和空间密度有关。综合考虑武安市土地利用演变规律、生态斑块重要等级、城市道路网生态干扰三个方面,构建矿业城市生态控制区核心斑块空间识别体系,并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对其划定效果进行检验,最终得到生态控制区的划定范围。从划定结果来看,拟定的生态控制区多位于离人类活动频繁区较远的区域,能够有效的避免与城市经济发展直接发生利益碰撞。同时,生态控制区内主要用地类型为林地、未利用地、耕地、草地等生态用地,而建设用地较少,因此在预期生态控制和生态进程中,推进阻力将大大减少。基于核心斑块拟定的生态控制区能够有效减缓和减弱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能够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效结合,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关键词】:矿业城市 土地利用 生态控制区 划定方案 效果检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321;F299.2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3
  • 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4
  • 1.2.1 研究目的12-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14-19
  • 1.3.1 国外研究进展14-16
  • 1.3.2 国内研究进展16-19
  • 1.3.3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19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19-21
  • 1.4.1 研究目标19-20
  • 1.4.2 研究内容20-21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1-23
  • 1.5.1 研究方法21-22
  • 1.5.2 技术路线22-23
  •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23-26
  • 2.1 研究区概况23-24
  • 2.1.1 地理气候条件23
  • 2.1.2 经济社会条件23-24
  • 2.1.3 矿产资源与生物资源24
  • 2.2 基础数据与资料24-26
  • 3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规律26-35
  • 3.1 基于梯度划分的土地利用信息获取26-28
  • 3.1.1 梯度划分26-27
  • 3.1.2 不同梯度土地利用结构27-28
  • 3.2 土地利用演变规律解析28-33
  • 3.2.1 数理统计28-29
  • 3.2.2 logistic回归模型29
  • 3.2.3 不同梯度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揭示29-31
  • 3.2.4 不同梯度土地利用演变规律解析31-33
  • 3.3 小结33-35
  • 4 矿业城市生态用地重要斑块空间识别35-41
  • 4.1 生态用地的信息提取35-36
  • 4.1.1 生态用地的内涵与划分35
  • 4.1.2 武安市生态用地空间分布35-36
  • 4.2 生态用地重要斑块划定标准36-38
  • 4.2.1 景观连通性指数——可能连通性指数36-37
  • 4.2.2 斑块重要值计算37-38
  • 4.2.3 斑块重要等级分级38
  • 4.3 武安市重要斑块空间识别38-39
  • 4.4 小结39-41
  • 5 矿业城市道路网生态干扰分析41-56
  • 5.1 道路网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41-43
  • 5.1.1 道路功能影响因素41-42
  • 5.1.2 道路功能划分因子42-43
  • 5.2 道路网的结构特征43-46
  • 5.2.1 功能区划分与应用43-44
  • 5.2.2 不同功能区的道路网特征44-46
  • 5.3 景观连通性参数分析46-49
  • 5.3.1 生境斑块的选取46-47
  • 5.3.2 多阈值情景分析47-48
  • 5.3.3 有效距离分析48-49
  • 5.4 道路网生态干扰分析49-54
  • 5.4.1 景观破碎化影响49-50
  • 5.4.2 基于景观连通性的道路生态干扰分析50-54
  • 5.5 小结54-56
  • 6 矿业城市生态控制区的划定及其效果检验56-74
  • 6.1 生态控制区核心斑块的划定56-64
  • 6.1.1 生态控制区的概念56-57
  • 6.1.2 影响因子的确定57-60
  • 6.1.3 生态控制区核心斑块识别指标评级分析60-62
  • 6.1.4 生态控制区核心斑块的空间锁定62-64
  • 6.2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核心斑块界定效果检验64-69
  • 6.2.1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相关理论64-67
  • 6.2.2 武安市核心斑块界定效果检验67-69
  • 6.3 基于核心斑块的生态控制区划定69-72
  • 6.4 小结72-74
  • 7 结论与展望74-79
  • 7.1 研究结论与成果74-77
  • 7.2 研究创新点77
  • 7.3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77-79
  • 致谢79-80
  • 参考文献80-86
  • 附录86-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科红;李阳兵;冯永丽;;基于GIS的重庆市道路密度的空间分异[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2 刘常富;周彬;何兴元;陈玮;;沈阳城市森林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选择[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3 李双成,许月卿,周巧富,王磊;中国道路网与生态系统破碎化关系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4 曾辉,孔宁宁,李书娟;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1年12期



本文编号:913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13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0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