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汞砷的分布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价
本文关键词: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汞砷的分布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乌梁素海 沉积物 汞 砷 化学形态 环境风险评价
【摘要】:乌梁素海是寒旱区典型的灌区湖泊,同时汞砷污染已经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在自然作用及其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向大气排放的汞砷通过沉降进入水环境中,继而在大气、水体、沉积物、生物体等介质中发生迁移转化。本文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沉积物中汞砷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的分布特征,采用spss软件对不同理化指标下汞砷及其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乌梁素海沉积物Hg、As含量分布特征:乌梁素海全湖表层沉积物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54mg/kg、8.197mg/kg,分别有80%和20%的采样点超出河套灌区土壤背景值。在空间分布上,在乌梁素海的入海口汞砷含量比较高,湖区内及湖区南部含量相近并变小乌梁素海全湖垂向沉积物中总汞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08~0.135mg/kg,总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081~13948mg/kg。乌梁素海沉积物汞砷的垂向分布中,全湖十个点整体上汞含量的最小值出现在地表以下10cm处,之后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振荡性的趋于稳定。而砷的含量整体上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的减少。(2)乌梁素海沉积物汞砷含量季节分布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2014年7月的pH、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是影响Hg、As的含量的主要因子;2014年10月的有机质、黏土是影响Hg的含量主要因子;2015年1月有机质是汞的含量主要影响因子,黏土和粉砂影响着砷的含量;2015年4月有机质影响着汞的含量,同时汞与砷具有共源性。主成分分析结果:pH、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和电导率是乌梁素海汞砷含量分布主要的影响因素。(3)乌梁素海沉积物汞砷化学形态含量的分析:乌梁素海汞元素的主要赋存形态为残渣态,其次是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砷元素的主要赋存形态也为残渣态,其次为Fe-Mn氧化物结合态。汞、砷各形态含量垂向上均没有明显的规律性。pH、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是乌梁素海沉积物汞的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的主要影响因子。而黏土是乌梁素海沉积物砷的酸可提取态、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的主要影响因子。(4)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汞砷含量的污染评价:地累积指数法分析结果:湖区表层沉积物中Hg处于轻度-偏中度污染水平;As处于无污染水平。潜在生态指数法分析结果:全湖汞砷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处于轻微-中等风险,其中Hg的贡献率最大。
【关键词】:乌梁素海 沉积物 汞 砷 化学形态 环境风险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1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汞砷的地球化学特性11-13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13-15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5-17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7-19
- 1.5.1 研究内容17
- 1.5.2 技术路线17-19
- 2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和研究方法19-25
- 2.1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19-21
- 2.1.1 自然地理概况19
- 2.1.2 湖泊的成因19-20
- 2.1.3 研究区的水文气象及水动力概况20
- 2.1.4 研究区水质污染的现状20-21
- 2.1.5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21
- 2.2 研究方法21-25
- 2.2.1 采样点的布设和采集21-22
- 2.2.2 样品分析方法22-25
- 2.2.2.1 沉积物物理指标的测定22
- 2.2.2.2 沉积物粒度、有机质的测定22
- 2.2.2.3 沉积物的汞砷含量的测定22-23
- 2.2.2.4 沉积物中汞砷各化学形态含量的检测23-25
- 3 乌梁素海沉积物理化指标25-31
- 3.1 乌梁素海沉积物的粒度特征25-26
- 3.2 乌梁素海沉积物的有机质26-27
- 3.3 乌梁素海沉积物的pH27-28
- 3.4 乌梁素海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28-29
- 3.5 乌梁素海沉积物的电导率29-30
- 3.6 本章小结30-31
- 4 乌梁素海沉积物汞砷季节分布特征31-46
- 4.1 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汞砷季节分布特征31-34
- 4.2 乌梁素海垂向沉积物汞砷季节分布特征34-38
- 4.2.1 沉积物Hg的垂向季节分布特征34-36
- 4.2.2 沉积物As的垂向季节分布特征36-38
- 4.3 沉积物汞砷含量季节分布的影响因素38-44
- 4.3.1 相关性分析38-41
- 4.3.2 主成分分析41-44
- 4.4 本章小结44-46
- 5 乌梁素海沉积物汞砷赋存形态研究46-52
- 5.1 乌梁素海汞砷的赋存形态组成46
- 5.2 沉积物中汞砷不同形态的含量46-47
- 5.3 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汞砷的化学形态47-49
- 5.4 乌梁素海沉积物Hg、As化学形态的垂向分布特征49-50
- 5.5 乌梁素海汞砷赋存形态与沉积物理化性质的相关性50-51
- 5.6 本章小结51-52
- 6 乌梁素海沉积物汞砷的环境风险评价52-59
- 6.1 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汞砷的环境风险评价52-57
- 6.1.1 地积累指数污染评价法52-54
- 6.1.2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54-57
- 6.2 本章小结57-59
- 7 结论与展望59-61
- 7.1 结论59-60
- 7.2 展望60-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68
- 作者简介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王开云;孙桂琴;李刚;;乌梁素海水资源配置[J];内蒙古水利;2008年04期
2 张功强;王开云;任檩;;乌梁素海的环境现状及其污染原因初探[J];内蒙古水利;2008年01期
3 付新峰;谷晓伟;刘晓岩;何宏谋;;乌梁素海生态功能定位初步分析[J];人民黄河;2008年10期
4 李兴;李畅游;李卫平;史小红;代文婕;勾芒芒;;内蒙古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J];湖泊科学;2009年06期
5 刘琳;;情系乌梁素海[J];赤子(下半月);2013年10期
6 李哲;王平;;乌梁素海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4年Z1期
7 陶刚;;静谧的乌梁素海[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18期
8 ;国际合作乌梁素海综合整治研究项目[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9 李畅游,于瑞宏,高瑞忠,张伟林;基于遗传算法的乌梁素海水环境的投影寻踪评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刘利元 ,孙孟和;乌梁素海湿地再现生机[J];国土绿化;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忠峰;李畅游;张生;贾克力;朱冬楠;;基于灰色关联的乌梁素海叶绿素a影响因子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白妙馨;张敏;李青丰;张树礼;;乌梁素海水污染特征及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潜力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3 梁文;张生;李畅游;黄健;杨芳;冯伟莹;;乌梁素海沉积淤泥现状分布及生态清淤初步分析[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董蓓蓓;马淑花;曹宏斌;张懿;;乌梁素海富营养化现状及营养盐源解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5 李卫平;李畅游;王丽;武国正;代进锋;孙标;甄小丽;;不同数学模型下的乌梁素海水环境氮磷容量模拟计算[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都达古拉;何江;吕昌伟;白淑琴;谢志磊;侯德坤;汪精华;;乌梁素海和岱海水环境中几种主要阴离子的水质化学[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吕思维;王亮;;内蒙古沙漠绿洲生态旅游区建筑形式研究[A];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赵胜男;李畅游;史小红;李卫平;孙标;;乌梁素海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石庆玲;战金艳;吴锋;邓祥征;徐立荣;;乌梁素海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策略模拟研究[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井瑾;郭玉华;乌吉模;刘杨;;乌梁素海环境质量现状及特征分析[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英;拯救乌梁素海[N];光明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李宏;内蒙古乌梁素海沼泽化日趋严重[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高平;乌梁素海 坚守风吹草低的梦想[N];光明日报;2006年
4 胡胜利;乌梁素海生态和经济效益再现勃勃生机[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5 记者 汝凤军 通讯员 白杰;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初步改善[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苏冠群 通讯员 何军;让乌梁素海的水更清亮[N];中国水利报;2009年
7 巴彦淖尔市委书记 王素毅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波;以乌梁素海为核心建设生态文明的巴彦淖尔[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记者 周文廷;乌梁素海再现往日秀丽容颜指日可待[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9 ;塞外明珠乌梁素海[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记者 欧阳新华 通讯员 郝云;三部委联合调研乌梁素海污染情况[N];黄河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内蒙古乌梁素海水质动态数值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2 姜忠峰;乌梁素海综合需水分析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赵锁志;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水及底泥营养元素和重金属污染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史小红;乌梁素海营养元素及其存在形态的数值模拟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5 孙惠民;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及其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6 张岩;乌梁素海结冰过程中污染物迁移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7 赵胜男;乌梁素海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存在形态数值模拟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8 武琳慧;乌梁素海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9 刘旭;乌梁素海底泥农田利用可行性分析及其环境风险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10 乌云;乌梁素海上覆水体与表层沉积物污染特征及其污染物迁移转换规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颖;乌梁素海沉积物中硅、铁、碳的释放特征[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左乐;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有机磷的降解释放特征[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马瑞鹏;寒旱区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伊塔娜;基于GIS的乌梁素海地区风沙扩散模拟[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宋爽;冻融过程中乌梁素海湖泊水质变化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6 杜瑞芳;基于DGGE技术的乌梁素海湖滨湿地细菌群落结构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武捷春;基于MODIS数据的乌梁素海“黄苔”预警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8 吴忠伟;乌梁素海湖滨带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9 孙丽华;乌梁素海流域土壤盐碱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4年
10 郝瑞英;基于SWAT模型的乌梁素海东部流域径流模拟及其适用性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18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1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