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超高强热成形钢板风冷QP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18:16
  汽车轻量化背景下,第三代先进高强钢(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AHSS)替换传统汽车用钢可实现车身减重约20%。同时汽车车身安全性要求汽车用AHSS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碰撞吸能特性,强塑积需达到20.0 GPa·%以上的水平。这要求材料保持高强度的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塑形和韧性。基于奥氏体TRIP效应和α/γ复相组织理论的Q&P热处理工艺,可使传统热成形用超高强度钢拥有良好的强塑性匹配。本研究采用自主创新研发的风冷淬火过程精确控制平台,将新型风冷淬火技术与Q&P热处理工艺结合,保证冷却过程中板料温度均匀性,开发了基于风冷淬火的Q&P热处理工艺。旨在研究开发进一步提升汽车用超高强度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的新型热处理工艺,满足第三代AHSS对于碰撞吸能的要求。同时为超高强热成形钢板Q&P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及解决方案。采用超高强度汽车用热成形钢板22MnB5作为研究对象,经碳配分热力学模型计算出22MnB5钢板Q&P工艺最佳淬火温度。在风冷淬火过程精确控制平台上采用一步法Q&P热处理工艺研究了... 

【文章来源】: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超高强热成形钢板风冷QP工艺研究


典型汽车用AHSS的抗拉强度与延伸率的关系示意图

示意图,工艺,示意图,残余奥氏体


图 1-2 Q&P 工艺示意图Fig 1-2 Schematic diagrams of the Q&P process Q&P 钢的微观组织特点Q&P 钢的微观组织主要是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对于低碳钢来说型的微观组织分别如图 1-3 所示(a)板条马氏体(b)残余奥氏体。微观组为,薄膜状残余奥氏体分布于马氏体板条束之间。[34]

示意图,TEM观察,残余奥氏体,微观组织


图 1-2 Q&P 工艺示意图Fig 1-2 Schematic diagrams of the Q&P processP 钢的微观组织特点P 钢的微观组织主要是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对于低碳钢来微观组织分别如图 1-3 所示(a)板条马氏体(b)残余奥氏体。微观薄膜状残余奥氏体分布于马氏体板条束之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成形-Q&P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J]. 梁校,李贤君,罗平,谢华生.  金属热处理. 2019(04)
[2]Q&P工艺对1 800 MPa新型热成形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 林利,梁文,朱国明,李宝顺,康永林,刘仁东.  机械工程学报. 2019(10)
[3]汽车用TWIP钢性能的研究进展[J]. 李枝梅,代永娟.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9(02)
[4]先进高强度汽车钢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 王存宇,杨洁,常颖,曹文全,董瀚.  钢铁. 2019(02)
[5]Recent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ew Gen. AHSS at Baosteel[J]. ZHONG Yong,WANG Li,ZHANG Yulong.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2018(04)
[6]高强钢热冲压成形工艺及装备进展[J]. 张宜生,王子健,王梁.  塑性工程学报. 2018(05)
[7]轻量化、高强度汽车钢板的应用与研发进展[J]. 冯桐,苏永要,徐照英,陈立伟,王锦标,杨海峰,刘代军.  电焊机. 2018(05)
[8]汽车轻量化技术方案及应用实例[J]. 高阳.  汽车工程学报. 2018(01)
[9]淬火、配分温度及时间对Q&P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 李辉,史春丽,李烁,任建伟,江海涛,王福明.  金属热处理. 2017(12)
[10]基于动态碳配分机制的高强塑积热成形钢研究[J]. 彭良贵,刘伟杰,刘相华,支颖.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8)

博士论文
[1]Fe-Ni-Al基超强钢的纳米析出行为和强韧化机制研究[D]. 蒋虽合.北京科技大学 2018
[2]基于亚稳奥氏体控制的先进高强钢组织性能研究[D]. 闫述.东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高强钢板热冲压成形零件的局部配分处理工艺研究[D]. 董正达.华中科技大学 2017
[2]汽车用高强钢的热成形Q&P工艺研究[D]. 余香芸.华中科技大学 2015
[3]高强塑积钢热成形—淬火碳配分一体化工艺研究[D]. 张飞豹.南昌航空大学 2015
[4]热变形对淬火配分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 张玉杰.昆明理工大学 2013
[5]TRIP800钢和热成形钢的Q&P工艺研究[D]. 徐方毅.华中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88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588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b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