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连续刚构桥桥墩刚度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08 22:01

  本文关键词:连续刚构桥桥墩刚度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 出处:《铁道建筑》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连续刚构桥 墩台刚度 有砟轨道无缝线路 梁轨相互作用


【摘要】: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通过改变连续刚构桥墩的刚度值,计算不同桥墩刚度对钢轨伸缩附加力、梁轨快速相对位移和墩顶位移的影响。分析可得:有砟轨道结构中,刚构墩刚度取值的大小对梁轨快速相对位移影响最明显,在温度跨度较大的连续刚构桥中,应考虑到桥墩刚度对梁轨快速相对位移的影响。对于(64+4×116+64)m和(72+3×116+72)m刚构桥,桥墩刚度不宜小于750 kN/cm/线。对桥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时,梁跨应尽可能对称布置,以降低桥墩刚度对钢轨纵向附加力的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eam - rail interaction , by changing the stiffness value of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pier , the influence of the rigidity of different piers on the rail ' s extension strength , the fast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the beam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pier top is calculated . The stiffness of the bridge pier is not less than 750 kN / cm / line in the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with large temperature span .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2010年度自然科学专项项目(2010JK473)
【分类号】:U448.23
【正文快照】: 连续刚构桥一般存在两个刚构墩,伸缩力与制动力作用下两处桥墩同时受力。刚构桥梁为墩梁一体结构,属于静不定体系。根据结构力学相关知识,当刚构墩纵向发生位移时,梁体对桥墩的约束会使桥墩发生纵向弯曲,这种弯曲作用会大大减小墩顶位移。因此,比起一般桥墩,在相同截面条件下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保友;唐进锋;宁明哲;张建;;曲线刚构桥上无缝线路附加纵向力研究[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2 辛涛;高亮;郑晓莉;;车辆-有砟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及验证[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黄海;徐守军;;胶济客运专线道床质量状态参数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4 李明华;;九江长江大桥提速后非结构性晃车原因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5 南化勇;;应用ANSYS分析无缝线路的稳定性[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2期

6 李保友;唐进锋;刘亚敏;;城市轨道交通连续梁桥上无缝线路伸缩力计算[J];都市快轨交通;2006年06期

7 江万红;唐进锋;朱彬;李保友;;双肢薄壁墩刚构桥上无缝线路的有限元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08年04期

8 闫子权;谷爱军;;城轨桥梁更换支座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J];都市快轨交通;2008年05期

9 陈敏敏;练松良;程小平;;提速线路轨温对轨道横向位移影响实测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年01期

10 赵才友;王平;田洪宁;;高速铁路桥头刚性楔形搭板受力特性及适应性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安向阳;张铮;;长无缝钢轨温度应力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秋义;;宜万铁路万州长江大桥无缝线路设计方案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3 曾志平;陈秀方;赵国藩;易锦;;温度荷载作用下桥梁与无缝道岔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4 李桂松;;客运专线高速道岔的养护维修[A];2009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胶济客运专线相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春龙;;基于GSM网络的钢轨温度实时监测系统研究[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松福;提高钢轨铝热焊接头性能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曾志平;高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伸缩力及列车—道岔—桥梁系统空间振动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蔡小培;高速道岔尖轨与心轨转换及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杨荣山;桥上无缝道岔纵向力计算理论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志峰;轮对几何参数在线动态测量方法与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赵曼;高速铁路RPC板式轨道的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吴川;考虑减振结构时效特性的轻轨系统耦合振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辛涛;高速铁路高架桥上无砟道岔动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赵健;高架车站到发线框架梁式无砟轨道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张有为;车辆—轨道耦合系统高效随机振动分析及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娟;基于ANSYS的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分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马化洲;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轨道系统安全风险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苍楠;基于刚柔耦合联合仿真的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丹丹;基于三维轨道结构模型的轨道振动传递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清莲;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内合成轨枕式无砟轨道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徐彩彩;地震作用下有砟轨道变形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圣根;基于匹配光栅的轨道交通计轴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吴欢;含裂纹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受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刘伟;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刚度过渡形式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赵信洋;桥上无缝道岔伸缩力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木生;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武芳文;薛成凤;赵雷;;连续刚构桥梁悬臂施工线形控制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3 陈德来;;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预拱度曲线趋势的理论分析[J];广西城镇建设;2007年05期

4 田新明;;连续刚构梁0号块受力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6期

5 高峰立;;连续刚构桥合拢段施工技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2期

6 曾爱;;小跨径连续刚构桥设计及主体结构受力分析[J];山西科技;2007年04期

7 王维;李斌;;不同桥墩形式对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影响[J];公路工程;2007年05期

8 张开银;杨立专;惠国旺;;大跨径连续刚构桥预应力摩阻损失研究[J];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9 陈思甜;王志鹏;刘鹏;原媛;;菜园坝大桥B匝道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莫恩华;;阳城河二号大桥主桥施工监控[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苍林;宗周红;;泉州后渚大桥环境振动试验及其模态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周文骏;吴万忠;;连续刚构桥施工期腹板斜向开裂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常英;乐云祥;;随机最优控制在连续刚构桥和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A];二○○○年湖北省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0年

4 胡若邻;吕运冰;黄培彦;;连续刚构桥0号块的应力分布特征[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罗玉科;冯鹏程;;湖北龙潭河特大桥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林新元;;徐水河大桥地震响应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7 苏超;王广俊;;大跨连续刚构桥自振特性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8 王卫国;胡海波;纪小烨;肖玲莉;;V型墩预应力连续刚构主桥的总体设计[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启愚;徐大纶;易海平;;攀枝花金沙江铁路PC连续刚构桥[A];'95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刚构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10 虞庐松;全华;徐永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反应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刘德联 通讯员张玉金 贺佃峰;广深港客专最大跨连续刚构桥合龙[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2 记者 邓柱峰 通讯员 梅旭明 熊岭 姚鹏;“武广第一跨”昨在广佛河界合龙[N];广州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张绍清 记者蔡崇金;我国单线铁路跨度最大的连续刚构桥桩基完成[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4 熊岭 姚鹏;武广专线“武广第一跨”顺利合龙[N];广东建设报;2009年

5 ;晋济高速——跨越太行的峻美之路[N];山西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吴安华 张翠芹;十七局集团二公司两项桥梁施工技术获奖[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7 特约通讯员 张洪权;沿河乌江二桥通过地区验收[N];铜仁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尚高峰 王建凯 本报记者 石强;安全零事故 动态控质量[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驻陕西首席记者 白秋薇;西安公路研究院:科研创新催蝶变[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虎门大桥[N];中华建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利华;高强轻集料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结构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文武松;大跨度PC连续刚构桥挠曲开裂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薛鹏飞;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结构性能退化预测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闫斌;高速铁路中小跨度桥梁与轨道相互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史志利;大跨度桥梁多点激励地震反应分析与MR阻尼器控制[D];天津大学;2004年

6 王钧利;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弯桥全过程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06年

7 周勇军;高墩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梁地震响应的设计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8 何波;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设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刘振宇;深水桥梁的地震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彭元诚;龙潭河特大桥静力稳定性及风致抖振时域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进锋;高墩大跨径弯连续刚构桥施工仿真分析及控制[D];河海大学;2005年

2 胡峰强;预应力混凝土V墩连续刚构桥的空间分析及其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李三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设计、施工新技术及施工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4 杨独;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和风险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马熙伦;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6 杨春;连续刚构桥在温度作用下的墩梁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7 朱芳芳;连续刚构桥施工中的结构分析及其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于忠涛;连续刚构桥施工中标高及应变的监控[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王浩;带缺陷连续刚构桥的受力行为研究及加固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刘林石水;五跨连续刚构桥设计参数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98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98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3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