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间距平行盾构隧道施工的反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间距平行盾构隧道施工的反分析研究 出处:《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三元桥站~亮马河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提出了根据监测数据对两条盾构隧道小间距、长距离并行施工相互影响进行反分析的方法,并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分别对盾构隧道环向和纵向的内力进行了分析,指导了施工。研究表明,当两条盾构隧道小间距、长距离并行施工时,会出现后行盾构隧道对先行隧道先挤压、后卸载的情况,引起先行隧道环向的内力变化,与实际监测的数据吻合。该研究方法及工程实践结论可以为地铁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提供参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 the internal forces of the shield tunnel and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shield tunnel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struction has been guided .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when the two shield tunnels are small and long distance parallel construction , the internal force changes of the leading tunnel ring are caused .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conclusion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 construction and monitoring of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subway .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基金项目:研究项目《北京地铁小间距长距离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8 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分类号】:U455.43
【正文快照】: 1工程概况北京地铁十号线三元桥站~亮马河站盾构区间在东三环北路临近南小街8号楼,该楼为住宅楼,筏基,其上部为壁板式结构。该楼变形控制标准为:整体倾斜允许值宜控制在0.001以内,且临街外墙下基础的最大沉降量应小于10 mm。区间隧道与楼房的平面关系见图1。图1区间隧道与楼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启耀,郑永来,凌宇峰,杨林德;近距离双线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的监测与分析[J];地下空间;2003年03期
2 叶雅图;王世君;王琪;;小半径上下重叠地铁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3 肖潇;张孟喜;吴惠明;张治国;;多线叠交盾构施工引起土体变形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4 李鹏;杜守继;刘艳滨;;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大直径越江隧道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5 陈越峰;张庆贺;季凯;吕涛;;盾构下穿越施工对已建隧道沉降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曾小清,曹志远;半解析数值法在地铁工程双线隧道分析中的应用[J];工程力学;1998年01期
7 孙钧,刘洪洲;交叠隧道盾构法施工土体变形的三维数值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徐前卫,尤春安,李大勇;盾构近距离穿越已建隧道的施工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S1期
9 张海波,殷宗泽,朱俊高;近距离叠交隧道盾构施工对老隧道影响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致强;徐晓鹏;刘建伟;;明挖法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2 柳毅;胡忠日;;火灾视频探测在地铁中的应用研究[J];安防科技;2008年12期
3 吕磊;;地铁火灾人员疏散应急措施的一点看法[J];安防科技;2009年08期
4 朱林;;双连拱隧道三维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刘俊涛;唐俊;;弹簧隔振器道床钢筋构造设计研究与应用[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6 李铭军;;无锡通惠广场建设与邻近规划地铁区间结构的安全性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2期
7 柳常春;;浅谈地铁卫生间排污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安徽建筑;2012年01期
8 万姜林,唐果良;复杂周边环境下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9 童艳;何嘉鹏;;双层地铁站台火灾安全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10 周诗俊;王金安;;曲线隧道盾构引起地表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善宁;;盾构始发辅助竖井及横通道设计探讨[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淑伟;孙立山;荣建;李炎峰;王珊;魏中华;;城市客运枢纽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刘峰;;地铁换乘站的消防设计问题及对策[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朱世敏;;苏州站大型交通枢纽工程消防设计[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钰;董乐霞;;地铁火灾应急救援关键技术概念设计初步研究[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红;李德裕;崔维贤;;地铁车站火灾人员安全疏散仿真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宋玉香;贾晓云;朱永全;;地铁隧道复合式结构可靠度简化分析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又咏;刘栋栋;张向阳;;改进层次分析法在地铁车站火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孔维伟;刘栋栋;赵东拂;;地铁换乘站人员安全疏散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远;刘栋栋;李磊;;北京西站防火改造的烟气数值模拟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建玲;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玉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少刚;地下互通立交隧道设计参数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胡清梅;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承载能力的评估与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赵宇刚;考虑服务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夏景辉;直线电机轮轨交通气隙及轨道平顺性对系统动力响应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松阳;地下狭长空间轰燃演化机理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秦立科;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郭子红;地下立交近接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帅;基于BOTDR技术的地下工程实时监测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林丽芬;高层建筑群对其下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信;近接既有人防工程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姜富强;CBTC系统数据存储单元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宇;软土地区近距离下穿隧道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及既有隧道变形影响分析[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0年
6 杨卫国;全暗挖“十字型”换乘车站开挖支护系统在沈阳地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李元松;Can总线在RH6000控制系统中的开发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杨开武;地铁车站的结构变形远程监控系统[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春晓;单拱超大断面铁路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元莎莎;城市地铁换乘站客流仿真模拟与方案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新,邵华;盾构推进的损伤力学分析及现场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2 郑永来,潘杰,韩文星;软土地铁隧道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3 宋天田;周顺华;徐润泽;;盾构隧道盾尾同步注浆机理与注浆参数的确定[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4 韦凯;雷震宇;周顺华;;盾构隧道下穿地下管线的变形控制因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5 王渭明;路林海;;台东交叠隧道施工过程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6 陈宇;朱继文;;双圆盾构隧道的流固耦合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7 蒋明镜;王富周;朱合华;;考虑尾隙的盾构隧道土压力离散元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8 王建秀;付慧仙;朱雁飞;唐益群;杨坪;;基于地层损失的盾构沉降计算方法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9 付昱凯;陆小龙;丁文其;钱磊;;盾构隧道施工动态扰动特点及控制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10 肖立;张庆贺;赵天石;杨俊龙;杨光辉;;泥水盾构同步注浆材料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虎;龚国芳;杨华勇;汪慧;;盾构掘进机推进力计算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1期
2 刘仁鹏;;180型伸缩式双盾构掘进机简介[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2年01期
3 胡向东,张庆贺;盾构推进监控数据库及动态显示系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4 张子新,邵华;盾构推进的损伤力学分析及现场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5 孙继亮,彭天好,胡国良,龚国芳;盾构掘进姿态的PLC控制[J];工程机械;2005年07期
6 陈友建;张杰;林群义;;上海地铁二号线西延伸区间隧道施工技术[J];建筑机械;2006年05期
7 胡国良;龚国芳;杨华勇;;基于压力流量复合控制的盾构推进液压系统[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8 朱超嵩;;西藏南路越江隧道近距离穿越M8号线地铁沉降分析[J];上海地质;2009年03期
9 陈忠华;张红怡;;新建隧道对临近已建隧道影响的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0年02期
10 邓颖聪;郭为忠;高峰;;盾构推进系统分区性能分析的等效机构建模[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恩文;汪雪英;;盾构法施工在中线一期穿黄隧洞中的应用[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彬;;上海地铁一号线盾构在砂性土中的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杨天亮;李新;董金奎;李永涛;;地铁盾构铁路下推进引起的地面沉降分析[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4 田建华;;隧道盾构曲线管片拼装技术在纠偏中的应用[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为义;孙宇坤;;地铁盾构对周围地下管线影响的研究现状与思考[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6 谢仁根;马小汀;;小断面泥水盾构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始发方案的确定[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秀普;孟学文;李志强;;注浆技术在盾构施工中的应用[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齐静静;徐日庆;郭印;王涛;;隧道盾构施工引起土体力学效应的计算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孟学文;关龙;;地铁盾构施工始发和接收的控制措施[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明胜;倪冰玉;;广州地铁小新区间盾构法隧道施工综述[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佳月;地下盾构推进 地面楼房倾斜[N];南方日报;2009年
2 盛芳 陆政 蔡耀放 徐列;中国技术登上世界之巅[N];建筑时报;2009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黄婷;隧道股份:上海外滩隧道28日通车[N];证券时报;2010年
4 记者 丁化 通讯员 朱文阐;“中国造”地铁盾构产业入佳境[N];建筑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陶建;“精细化”驾驭巨龙[N];解放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蔚 通讯员 陈烨;11号线大直径盾构顺利出洞[N];文汇报;2011年
7 记者 张艳;长江隧桥创多项世界纪录[N];文汇报;2006年
8 张奕 郭艺s,
本文编号:1408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08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