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隧道掌子面支护反力上限计算方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浅埋隧道掌子面支护反力上限计算方法的研究 出处:《中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隧道的掌子面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塌方的位置,如何确保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对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1.利用基于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构建了浅埋隧道掌子面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将隧道掌子面稳定性问题转化成侧压力系数的求解,并推导出侧压力系数的计算公式,探讨了各参数对侧压力系数的影响。 2.将多切线法引入到隧道的极限分析中,在前一章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基于非线性Mohr-Coulomb准则的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推导了隧道掌子面侧压力系数的计算表达式,研究了非线性准则对侧压力系数的影响,讨论了各参数对破坏机构形状的影响。 3.依托水口山隧道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模,将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和解析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本文的方法是正确的。
[Abstract]:Tunnel face is prone to collapse in the tunnel excavation process, how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unnel fa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imit analysis upper limit theorem. The stability of tunnel face is studied. 1. Using the upper limit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based on linear Moh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the failure mode of double logarithmic spiral line on the surface of shallow tunnel is constructed. The stability of tunnel face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solution of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an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deduced, and the influence of each parameter on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discussed. 2. The multi-tangent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the limit analysis of the tunnel,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ed contents in the previous chapter. By using the upper limit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based on nonlinear Mohr-Coulomb criterion, the expression of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tunnel face is derived, and the influence of nonlinear criterion on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arameters on the shape of failure mechanism is discussed. 3.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Shuikoushan tunnel project, the finite difference software FLAC3D is used to model the model. The result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nalytical method, which proves that the method in this paper is corre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登根;穿越火车站候车厅的浅埋隧道控制爆破[J];爆破;2004年04期
2 李俊桢,杨年华 ,刘世波;城区浅埋隧道弱振动快速爆破掘进技术[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年03期
3 黄茂松;张宏博;陆荣欣;;浅埋隧道施工对建筑物桩基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8期
4 张宏博;黄茂松;王显春;庄纪栋;;浅埋隧道穿越建筑物桩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5 陶西贵;梁龙喜;隋宾;;浅埋隧道施工爆破震动控制[J];公路交通技术;2007年06期
6 韩玫;;浅埋隧道施工技术浅议[J];北方交通;2007年12期
7 孙国庆;;浅埋隧道开挖对地层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6期
8 邓沿生;肖朝昀;涂帆;;集美大桥下穿越机场浅埋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福建建设科技;2011年01期
9 杨利民;胡建华;周科平;和礼红;;城市浅埋隧道施工过程变形规律[J];土工基础;2011年02期
10 曹盈;;浅谈大跨度超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技术[J];才智;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智;田野;;浅埋隧道施工技术浅议[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朱浮声;李立新;万明富;;大跨度浅埋隧道开挖与支护技术[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3 周凤亮;谭凤安;孙金涛;;城市浅埋隧道控制爆破技术[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4 卓越;王Y"恕;[kWav;;浅埋隧道下穿浅基础建筑物注浆保护技术[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文学;魏鹏巍;李志星;邓洪亮;颜鹏程;侯炳晖;;浅埋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与监控分析[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吕和林;张搢;;铁路浅埋隧道抗震缝的设置[A];第四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4年
7 杨年华;李俊桢;刘世波;;浅埋隧道敏感地段爆破掘进技术[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8 王迎超;尚岳全;李焕强;申永江;;浅埋隧道出口塌方机理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伟锋;毕俊丽;;软岩浅埋隧道施工工法比选[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焰;伍永胜;;岩溶地区城市地下浅埋隧道工程技术研究[A];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第四届获奖工程专栏[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陈树青 通讯员 尤春颖 史少龙;我国首座严寒地区大跨浅埋隧道获国家级工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2 本报通讯员 邓昆伦 王立武 王浩然;创新在延伸[N];人民铁道;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孝君;浅埋隧道爆破的地表震动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项志敏;浅埋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童磊;软土浅埋隧道变形、渗流及固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亮;浅埋隧道抗震特性能量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民;浅埋隧道爆破开挖与监控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3 耿铭;地震动作用下浅埋隧道结构响应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4 牛淑慧;安晋浅埋隧道开挖地表沉降及安全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胡志方;公路工程中浅埋隧道设计与计算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贺;浅埋隧道施工影响下含空洞地层失稳破坏模式及演化规律[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伟;城市浅埋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及对群桩的影响[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孟小伟;浅埋隧道下穿密集民房爆破减震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张小旺;浅埋隧道施工过程仿真分析[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张标;各种不利因素下浅埋隧道稳定性的上限分析[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11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1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