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简支梁桥铅芯橡胶支座减震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2 12:07

  本文关键词: 桥梁工程 简支梁桥 铅芯橡胶支座 减隔震设计 减震率 动力特性 出处:《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一座4×40m简支T形梁桥为例,对常规非隔震设计的板式橡胶支座和减隔震设计的铅芯橡胶支座(LRB)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了2种支座设计下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采用隔震设计后桥梁结构内力、位移响应与非隔震设计的差别。在其他条件一致前提下,研究了铅芯橡胶支座的力学参数对减隔震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较板式橡胶支座设计的桥梁可以延长结构的周期;设计的铅芯橡胶支座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铅芯橡胶支座可以大幅度减小各墩墩底剪力及墩底弯矩,各墩所受地震力重新合理分配且受力趋于平衡;同时在减隔震设计中,只考虑增大铅芯橡胶支座的型号反而会给桥梁下部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
[Abstract]:In a 4 * 40m simply supported T beam bridge as an example, the rubber bearing isolation design and reduction of non conventional lead rubber bearing isolation design (LRB) were analyzed, the internal force of bridge structure comparison of 2 kinds of bridge structure bearing design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eismic design, the difference of displacement response and non isolated design. Under the same premise, study the effects of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lead rubber bearing on seismic isolation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d rubber bearings with rubber bearing design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can prolong the cycle; design of LRB meter has obvious damping effect, lead rubber bearing can greatly reduce the pier bottom shear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 at the bottom of pier, the pier suffered earthquake force and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force equilibrium;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seismic design, only consider increasing the lead rubber bearing model Instead, it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ubstructure of the bridge.

【作者单位】: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旧桥检测与加固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U443.361;U442.55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铅芯橡胶支座(LRB)作为一种减隔震支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1-4]。刘健新等[5]通过计算统计分析,确定了在Ⅰ,Ⅱ类场地土地基条件下可供新建或旧桥改造采用减震设计时选择铅销橡胶支座使用的标准规格。魏红一等[6]研究表明,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技术后,在近场地震作用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丽,阎贵平,孙立;LRB隔震桥梁减震效果分析[J];工程力学;2003年05期

2 范立础;袁万城;;桥梁橡胶支座减、隔震性能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3 魏红一;逯宗典;王志强;;近场简支梁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特性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郭磊;李建中;范立础;;大跨度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5 刘健新,胡兆同;公路桥梁铅销橡胶支座的标准化[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6 胡兆同,刘健新;桥梁铅销橡胶支座性能的试验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飞;张虎;於亚辉;徐斌;;大跨度拱塔斜拉桥减震隔震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周可哥;;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综述[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3 王丽,阎贵平,方有亮;隔震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王丽,闫维明,阎贵平;铅芯橡胶支座参数对隔震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薛素铎;李雄彦;蔡炎城;;摩擦滑移水平隔震支座的性能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薛素铎;赵伟;李雄彦;;摩擦摆支座在单层球面网壳结构隔震控制中的参数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7 李雄彦;薛素铎;;摩擦-弹簧水平隔震系统的模型与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8 钱胜国,徐德毅,陈玲玲;振动控制及水工结构制振研究应用前景[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5期

9 陈玲玲;钱胜国;徐德毅;陈敏中;;大型水工渡槽减隔震设计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1期

10 翟泽冰;张根广;李静;;大型渡槽设置隔震支座效果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晓唐;颜云燕;唐德嘉;;铅芯橡胶隔震双槽渡槽设计与动力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王丽;闫贵平;闫志刚;;铅芯橡胶支座桥梁减震设计与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3 曾攀;闫贵平;吴海林;滑福庆;;隔震桥梁延性地震响应分析理论探讨[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4 李永刚;鲁显金;杨少辉;;结构被动控制方法综述[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5 张鸿儒;阎贵平;夏禾;;高速铁路桥梁支座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6 孙卓;阎贵平;张鸿儒;;板式支座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7 陈兴冲;;采用不同隔震支座时桥梁隔震性能的比较[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8 周高瞻;闫维明;李素梅;;橡胶支座和粘滞阻尼器在连续梁桥减、隔震中联合应用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9 袁万城;韦正华;曹新建;荣肇骏;;拉索减震支座及桥梁抗震设计应用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10 张于晔;袁万城;樊伟;;大型桥梁抗震能力设计的局部策略[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静;LRB隔震桥梁的可靠性与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玉峰;考虑碰撞效应的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于芳;列车荷载及地震作用下隔震铁路桥梁的动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贾俊峰;桥梁三维隔震分析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汪志昊;自供电磁流变阻尼器减振系统与永磁式电涡流TMD的研制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6 吴彬;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及其在桥梁工程中减、隔震应用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7 史志利;大跨度桥梁多点激励地震反应分析与MR阻尼器控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朱文正;公路桥梁减、抗震防落梁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9 杨孟刚;磁流变阻尼器在大跨度桥梁上的减震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田力;地下爆炸波冲击下地面结构动力响应及滑移隔震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克彬;大型渡槽结构主动变阻尼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贺钢锋;不对称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设计参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习勇;大跨度混合梁独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奕;曲线连续梁桥耗能减震方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5 陈思佚;某公路桥非隔震和隔震方案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孙聪;榫减震系统的研究及其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上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师少辉;多TMD对斜拉桥减震设计与效果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何栋;整浇装配式桥台设计方案及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级;不同结构体系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朱伟伟;独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雄,刘浩吾;隔震支座的稳定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4年03期

2 周云,刘季;加劲阻尼装置在建筑抗震中的应用[J];工程抗震;1997年01期

3 胡兆同,刘健新;桥梁结构的免震装置[J];华东公路;1996年03期

4 范立础;袁万城;;桥梁橡胶支座减、隔震性能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5 胡兆同,刘健新;桥梁铅销橡胶支座性能的试验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6 胡兆同,李子青,刘健新;桥梁铅销橡胶支座设计参数的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江辉,朱f^;近断层强震速度脉冲效应及连续梁桥减隔震特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骏,阎贵平;减隔震支座对梁式桥抗震性能的影响[J];中国公路学报;2002年01期

2 张贞阁,钟铁毅,王丽;铁路连续梁桥铅芯橡胶支座的减隔震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3 张俊平,高向宇,周福霖,廖蜀樵;铁路桥梁制动力调节体系的研究[J];铁道学报;2002年03期

4 张骏,汤劲松;铁路简支梁桥支座的减震性能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李亮;;铅芯橡胶支座对连续箱梁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J];工程与建设;2008年03期

6 刘军;;铅芯橡胶桥梁减震支座的基本力学性能分析[J];中华建设;2008年06期

7 张骏,阎贵平;简支梁桥减(隔)震性能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8 李薇;赵敏;;桥梁橡胶隔震支座简介[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1期

9 国祥明;肖盛燮;;对桥梁两种橡胶支座减隔震性能的理论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徐慧莹;步启军;韩强;;铅芯橡胶支座桥梁隔震试验研究现状及展望[J];路基工程;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丽;闫贵平;闫志刚;;铅芯橡胶支座桥梁减震设计与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2 曾攀;闫贵平;曲经建;;铅芯橡胶支座动力特性模拟及其对梁桥地震响应的减震效果分析[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马坤全;;铅芯橡胶支座在铁路桥梁抗震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4 陈兴冲;;铅芯橡胶支座桥梁的隔震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5 帅纲毅;;地震作用下简支梁桥碰撞反应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6 杨风利;钟铁毅;夏禾;;铁路简支梁桥减隔震体系参数化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梁广雪;杜建华;谷源远;商志清;;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减震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朱东生;劳远昌;沈大元;李乔;;LRB隔震桥梁的等效线性化设计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9 吴彬;;地震作用下铅芯橡胶支座对简支梁桥的减振特性研究[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10 韩强;杜修力;刘晶波;刘文光;;隔震梁桥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彬;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及其在桥梁工程中减、隔震应用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2 杨风利;铁路桥梁减隔震设计方法及设计参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于芳;列车荷载及地震作用下隔震铁路桥梁的动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赵国辉;公路桥梁减隔震装置力学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牟瑛娜;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Pushover分析及减隔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萍;高速铁路桥梁减隔震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王雅兵;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桥梁隔震效果影响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安宁;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桥梁横向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翟延峰;铅芯橡胶支座在不同墩高铁路桥梁中减隔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陈国阳;大跨度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反应分析与减隔震措施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刘享;铅芯橡胶支座简支梁桥的减隔震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7 赵国栋;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陈云信;桥梁减隔震支座的有限元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锴;铅芯橡胶支座在大跨度斜拉桥中的应用及参数优化[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李程;大跨度钢桁拱桥地震反应分析及减隔震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4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84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d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