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板桁主梁受力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3 01:14

  本文关键词: 斜拉桥 公路铁路两用桥 板桁主梁 正交异性板 刚度 参数分析 有限元法 出处:《桥梁建设》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板桁主梁整体受力性能和铁路桥面系局部受力性能,以(84+196+532+196+84)m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背景进行分析。采用ANSYS建立全桥和不同节段长度主梁的三维板桁结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板桁主梁的整体刚度和桥面板局部刚度进行计算,并对比分析铁路桥面系构件参数(板桁连接方式、桥面板厚度、横梁刚度、纵梁及U肋厚度)对主梁刚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板桁主梁中横梁位置处钢轨的竖向线刚度较大,两横梁之间竖向线刚度较小,钢轨的竖向线刚度沿纵向周期性波动。铁路桥面板厚度对桥梁整体扭转刚度影响明显,铁路桥面板局部刚度与横梁、纵梁和U肋密切相关。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tegral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slab truss main girder of the large-span cable-stayed bridge and the local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railway deck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bridge of 84,196532 19684m Pingtan Strait Highway and Railway Bridge, the fin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ree-dimensional plate-truss structure of the whole bridge and the main girder with different segment length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NSYS. The overall stiffness and local stiffness of slab truss main girder are calculated, and the parameters of railway deck member (slab truss connection mode, bridge deck thickness, beam stiffnes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line stiffness of rail in the beam position of plate truss is larger, and the vertical line stiffness between the two beams is smaller,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thickness of U rib affect the stiffness of the main beam,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stiffness of the rail in the beam is larg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two beams. The vertical stiffness of the rail fluctuates periodically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thickness of the slab of the railway bridge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of the whole bridge, and the local stiffness of the slab of the railway brid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eam, longitudinal beam and U-rib.
【作者单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系;
【分类号】:U441;U448.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敏;叶梅新;靳飞;;京沪高速南京长江大桥结点受力性能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2 左明福;厄勒海峡大桥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港湾建设;2001年01期

3 万田保,唐翠兰;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路面结构行为及设计考虑[J];世界桥梁;2005年02期

4 肖海珠;徐伟;高宗余;;安庆铁路长江大桥设计[J];桥梁建设;2009年05期

5 谭康荣;;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东平水道桥三主桁钢桁拱架设的技术创新[J];铁道建筑;2010年01期

6 陈祖坪;正交异性板的经典解[J];天津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7 陈克坚;曾永平;袁明;陈思孝;戴胜勇;;重庆至利川铁路韩家沱长江大桥总体设计[J];桥梁建设;2012年06期

8 荣振环;张玉玲;刘晓光;;天兴州桥正交异性板焊接部位疲劳性能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尚猛;李亚东;;综合优化算法在矮塔斜拉桥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2 杨欢欢;魏茂林;;某混合梁斜拉桥钢混接合段整体有限元分析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李三珍;;龙岩市龙岩大道高架桥工程跨铁路主桥方案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喻璐,王翊波;重庆马桑溪长江大桥合拢方案设计[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张雪松,梁鹏,贾丽君,肖汝诚;非线性因素对超大跨度斜拉桥活载内力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冯东明;李爱群;李建慧;杨光;;独塔斜拉与连续刚构组合桥梁动力特性及参数影响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蔺鹏臻,刘凤奎;拉索对斜拉桥体系面内弯曲频率的影响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2期

8 孔德军;;奉节长江大桥工程总体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5期

9 黎伟斌;谭伟;;浅议频率法测定斜拉桥的索力[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7期

10 聂志宏;;绥芬河新华街斜拉桥主塔结构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连春;舒赣平;;一单索面曲线斜拉人行桥结构的分析与设计[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纲;陈开利;;钢斜拉桥锚拉板结构模型疲劳试验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张彦玲;李运生;王元清;潘鹏;;公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加固方法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纲;刘宏;;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锚拉板模型试验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何伟南;;交通荷载状态控制法在斜拉桥换索过程安全性预测中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祖坪;陈式慧;;拱坝破坏分析[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3年

7 王凌云;;斜拉桥上斜拉索振动控制关键技术[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8 史建三;任国雷;刘安双;陈祖生;黄刚;;拱、梁与索结合的新创意——福建省三明市台江大桥设计[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邓青儿;;主跨460m混凝土梁斜拉桥总体刚度比较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白光亮;王昌将;蒲黔辉;杨永清;;舟山金塘大桥主通航孔桥索塔锚固区足尺模型试验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晓燕;大跨度钢桥关键构造细节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8年

2 赵明;斜拉索随机最优主动/半主动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陈佳;密布横梁与混凝土板组合桥面系高速铁路下承式钢桁梁桥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跃;斜拉桥异形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索塔锚固区受力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彩萍;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颜东煌;斜拉桥合理设计状态确定与施工控制[D];湖南大学;2001年

7 汪劲丰;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赵长军;大跨索桁桥初步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干ng;水下悬浮隧道的空间分析与节段模型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唐茂林;大跨度悬索桥空间几何非线性分析与软件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军;多塔高墩斜拉桥力学行为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曾天宝;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合理状态的确定和整体稳定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曾宪捷;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合理结构体系及施工非线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潘杰;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无应力构形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许准;独塔混合梁不对称索斜拉桥非线性动力特性的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忠三;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精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习勇;大跨度混合梁独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刚;双塔单索面砼斜拉桥空间受力仿真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猛;桥梁拉索安全性能鉴定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林;大跨度斜拉桥索塔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梅新,王斌;大跨度公铁两用结合梁斜拉桥极限承载力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叶梅新;蒋彪;;混合型自锚式悬索桥连接部位传力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3 彭月q,

本文编号:1525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25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