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地铁隧道-地层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参数设计

发布时间:2018-02-23 20:50

  本文关键词: 地铁隧道 模型试验 相似准则 参数设计 出处:《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西安地铁2号线为研究原型,根据模型试验相似准则,设计了列车荷载作用下地裂缝-地铁隧道-地层动力相互作用试验模型。根据试验需求及场地条件,确定采用模型试验箱进行试验,模型试验箱考虑了地铁隧道与地裂缝的不同交角,可以分别模拟地铁隧道与地裂缝呈90°正交、60°斜交、30°斜交的情况,同时,试验采用激振器模拟了不同频率的车辆振动荷载。根据相似原理,合理确定了几何参数、地铁隧道及围岩材料参数、动力加载方式及动力试验参数,以期通过模型试验来研究地铁隧道-地裂缝-地层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为列车振动控制措施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Taking Xi'an Metro Line 2 as the research prototype,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criterion of model test, the experimental model of ground fissure, subway tunnel and ground dynamic interaction under train load is designed. The model test box is adopted to test. The model test box takes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angles between subway tunnel and ground fissure, and can simulate the situation that the subway tunnel and ground fissure are 90 掳orthogonal and 60 掳oblique and 30 掳oblique respectively. Vibration exciters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vibration loads of vehicles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principle, geometric parameters, material parameters of subway tunnel and surrounding rock, dynamic loading mode and dynamic test parameters are reasonably determin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law of subway tunnel ground fissures and strata under train vibration load through model test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rain vibration control measures.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257)资助
【分类号】:U45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明宇;刘国彬;胡蒙达;王志良;;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结构振动响应实测分析[J];铁道学报;2011年06期

2 门玉明;石玉玲;;西安地裂缝研究中的若干重要科学问题[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3 黄强兵;彭建兵;门玉明;闫金凯;石玉玲;;地裂缝对地铁明挖整体式衬砌隧道影响机制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柯;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层的振动响应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星烨,马晓燕,宋建中;大型结构试验模型相似理论分析与推导[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曹建安,唐王进,叶梅新;大型单箱双室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邓国华;佘芳涛;;地裂缝场地隧道结构与围岩作用机理[J];都市快轨交通;2011年01期

4 张结红;刘洋;李凯玲;门玉明;;地裂缝环境下马蹄形地铁隧道与土体相互作用的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5 史三元;李姗;刘玮;;蜂窝梁模型设计及其破坏模式和滞回性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01期

6 王春武;钢筋混凝土框架—砌体墙结构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2003年04期

7 李德寅;;板桁组合钢桥的试验论证[J];钢结构;2009年09期

8 张孟喜,杨惠林,马德林;连续刚构桥梁中横向无粘结预应力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9 徐岳;邹存俊;陈万春;任更锋;;自锚式悬索与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换索模型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4期

10 陈朝慰;彭大文;林文;;分阶段施工合成斜箱梁的模型试验研究[J];世界桥梁;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贾三满;王海刚;叶超;王荣;;北京地区地裂缝勘察方法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永盛;李家平;张子新;黄宏伟;;宁波庆丰大桥锚碇室内相似模型试验研究[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3 刘晶波;刘祥庆;王宗纲;赵冬冬;;土-结构系统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相似关系设计[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黄强兵;彭建兵;王启耀;高虎艳;;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抗裂预留位移量[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琦;复杂预应力体系梁式结构有效预应力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韩日美;浅埋土质隧道特性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李斌;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马立秋;爆炸荷载下城市浅埋隧道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颜娟;金马大桥工程的结构分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尹冠生;考虑结构—地基相互作用时贮仓结构的静、动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7 冯忠居;大直径钻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性能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8 张彬;深基坑水土压力共同作用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9 王海波;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非线性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10 邢丽;方钢管、矩形钢管焊接空心球节点的承载力与实用计算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裕超;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试验及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旭光;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复合隔震摩擦承压比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黄连娣;高混凝土拱坝的数值模拟及可靠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姗;圆孔蜂窝梁滞回性能及破坏模式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5 辛晓鹏;弹性滑板复合隔震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6 赵佳遥;矩形钢管—竹材胶合板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7 裴俊杰;并联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8 尹雪倩;京沪高速铁路96m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模型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黄伟;地铁隧道斜穿活动地裂缝时扭转变形破坏解析解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严静平;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结构安全监测与预警判据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永国,廖少明,刘国彬;地铁隧道纵向变形影响因素的探讨[J];地下空间;2000年04期

2 郑永来,潘杰,韩文星;软土地铁隧道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3 刘明;黄茂松;李进军;;地铁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长期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4 叶耀东;朱合华;王如路;;软土地铁运营隧道病害现状及成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5 唐益群;栾长青;张曦;王建秀;杨坪;;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土体变形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6 陈辉;刘明振;宋战平;;重塑及原状饱和黄土结构性参数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7 王逢朝,夏禾,张鸿儒;地铁列车振动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8 闫维明;张yN;任珉;冯军和;聂晗;陈建秋;;地铁运营诱发振动实测及传播规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郁寿松,石兆吉,谢君斐,丰万玲;上海地铁隧道振陷的计算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6年01期

10 王兰民,袁中夏,王峻,孙崇绍;干密度对击实黄土震陷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跃奎;地铁激励下振动的传播规律及建筑物隔振减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刘明;饱和软粘土动力本构模型研究与地铁隧道长期振陷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3 张曦;地铁振动对隧道周围软粘土微结构影响及动力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陈颖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粘土特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谷天峰;郑西客运专线黄土地基振(震)陷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王军;单、双向激振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王田友;地铁运行所致环境振动与建筑物隔振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李守继;地铁引起环境振动及房屋浮置楼板隔振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张勇;武汉软粘土的变形特征与循环荷载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10 孟昭博;西安钟楼的交通振动响应分析及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晓霖;地铁诱发振动对地面以及地上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2 赵书凯;地铁行车荷载下软粘土微观结构变形破坏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聂晗;地铁运行诱发的建筑物振动及控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黄耿彩;受扰动地铁隧道土体在列车周期性振动荷载下位移规律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田薇;车辆动载作用下轨道结构和隧道结构的动力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6 王鑫;地铁项目建设对古建筑影响的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皇民;刘马群;高波;;隧道地震动力模型试验相似准则和参数设计[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年02期

2 杨秀竹;雷金山;阳军生;苏伟;;岩溶区地铁隧道相似模拟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3 顾硕;;地铁隧道开挖对建筑结构沉降控制分析[J];科技资讯;2010年12期

4 李凯玲;张亚;刘妮娜;;土-地铁隧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5 涂耘;陈建忠;;公路隧道通风物理模型试验的理论研讨[J];公路隧道;2007年04期

6 黄强兵;彭建兵;高虎艳;王海祥;;地铁隧道斜交穿越地裂缝带的纵向设防长度[J];铁道学报;2010年01期

7 鲜荣;廖海黎;李明水;;大跨度挑蓬气弹模型风振系数风洞试验[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8 程桦;姚直书;张经双;荣传新;;人工水平冻结法施工隧道冻胀与融沉效应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9 周希圣,郑宜枫;高含水粘土层隧道冻结位移场模型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石健;;面向健康诊断的悬索桥试验模型设计[J];北方交通;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云鹏;李玉成;马小舟;董国海;;斜向浪作用下斜坡式防波堤上扭王字块体稳定性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黄美荣;赵海恒;刘应清;;地铁隧道维护结构温度场计算[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1)[C];1998年

3 张成平;张顶立;;近距地铁隧道控制爆破技术[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王胜利;赵根全;李方政;李宁;;复杂地层地铁旁通道冻结孔施工技术[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9年

5 王如路;蔡轶e,

本文编号:1527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27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d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