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软岩隧道埋深及施工进尺对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8 01:37

  本文选题:隧道工程 切入点:有限元数值模拟 出处:《中外公路》2014年01期


【摘要】:该文以中国西部某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埋深及施工循环进尺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埋深状况下围岩应力、围岩位移、塑性区及其初支应力的状况,以及不同循环进尺对围岩应力、围岩位移等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埋深越深,对围岩和支护体系均存在不利影响,需在埋深较大的地段,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需施加钢支撑,以增加初期支护的抗压能力;大进尺施工对围岩应力的最大拉应力和洞周位移影响较大,建议施工时循环进尺选择1.5~2m为宜。
[Abstract]:Taking a tunnel in the west of China as an object of study,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of tunnel is analyzed by means of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iming at th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buried depth. The condition of plastic zone and its initial support stress,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yclic ruler on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and surrounding rock displacement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eper the tunnel is, the more adverse effect exists on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supporting system.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compressive capacity of the initial support,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displacement around the hole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advance rule, which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and to apply steel support when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compressive capacity of the initial support. It is suggested that 1.5 m m should be chosen as a circular ruler in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SWJTU12CX066)
【分类号】:U4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福波;;不同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的合理循环进尺研究与实践[J];安徽建筑;2006年01期

2 方建勤;夏才初;卞跃威;彭裕闻;何坤;;隧道埋深对二衬合理支护时机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3 杨红军;廖树忠;方建勤;王中文;林才奎;;隧道埋深及开挖方法对于二衬支护时机的影响[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王志达;龚晓南;蔡智军;;浅埋暗挖隧道开挖进尺的计算方法探讨[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儒;仇文革;;隧道单层衬砌研究现状及评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2 孙海涛;丁德馨;刘东燕;杨挺拔;;隧道喷射混凝土衬砌构筑时机的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3 蒋美蓉;孙尚业;肇亮;;已建地下工程结构功能影响因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4 袁建议;周顺华;宫全美;;下穿铁路的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力计算法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5 罗仕庭;杨静;漆泰岳;赵林;;地铁换乘通道动态施工力学行为FLAC~(3D)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6 张桂生;冯文件;刘新荣;舒志乐;;Ⅴ级围岩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7 侯公羽;韩茹;黄祥忠;;基于响应面法的隧道可靠度分析及其指标确定[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8 闻学;刘新荣;易立;;神经网络反分析在柳山隧道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9 许崇帮;夏才初;王华牢;;双向八车道连拱隧道中墙临时支护优化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10 张晋毅;;中洞法开挖的地铁车站施工力学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亚东;盛亚军;韩同春;;羊栈岭隧道加固稳定性的计算分析[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卷)[C];2005年

2 崔强;刘卡丁;;超大地下停车场结构抗浮及防排水案例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建勇;方斌;;地下工程岩石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黄鸿健;张民庆;;宜万铁路隧道工程岩溶及岩溶水施工技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王唢;赵明阶;蒋树屏;林志;;基于渐进性破坏理论的隧道围岩压力预测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郭幼蓓;刘向阳;郭腾峰;;三维隧道CAD系统的研发与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姚建国;黄树炉;刘明;;地铁施工注浆对既有桥桩沉降的影响分析[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峥峥;;浅析双圆盾构区间隧道管片设计[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9 杨征;何川;方勇;苏宗贤;;平行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10 宋飞;成铭;;基于隧道荷载模式的仰拱力学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少刚;地下互通立交隧道设计参数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薛富春;富水黄土隧道隧底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郭子红;地下立交近接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王薇;土石坝安全风险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吴克新;青岛地铁交叠隧道施工力学响应与地面建筑变形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严宗雪;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应力路径与空间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遇国;岩溶隧道突水灾害与防治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银银;隧道围岩应力与位移数值模拟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千;高家梁煤矿巷道加固与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胡达;公路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剑亮;西藏嘎隆拉隧道涌、突水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郑俊清;复杂地质条件小净距短隧道现场监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朱海涛;齐岳山隧道衬砌水压力特征与岩溶处治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贾伟;佛岭隧道破碎带围岩蠕变变形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何信;近接既有人防工程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张,

本文编号:1674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74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d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