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隧道透水性衬砌环渗透系数合理取值与工程措施探讨

发布时间:2018-03-28 02:21

  本文选题:深埋隧道 切入点:混凝土透水衬砌环 出处:《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应用地下深埋隧道渗流场和考虑渗透体积力的弹塑性解,结合某工程实例分析衬砌与围岩渗透系数不同比值对隧道渗流场、渗漏流量、塑性区、位移和衬砌围岩压力等影响规律,探讨透水性衬砌的可行性和合理渗透系数取值。实例分析表明,当衬砌为不透水材料时,洞周围岩中孔隙水压、塑性区、塑性区边缘的位移和衬砌承受的围岩压力均最大;若稍增加衬砌渗透性,则孔隙水压、塑性区、塑性区边缘的位移和衬砌承受的围岩压力迅速减小;随衬砌渗透系数与围岩渗透系数比值的逐渐增大,趋于稳定值。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采用透水性衬砌是可行的,且当衬砌渗透系数与围岩渗透系数比值等于或大于1.0时较为合理。最后,针对洞周环境要求的渗流量以及钢筋混凝土衬砌的耐久性问题提出衬砌环的设计思想,并探讨具体工程措施,以便工程设计参考。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eepage field of underground deep buried tunnel and the elastoplastic solution considering the seepage volume force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seepage field, seepage flow rate and plastic zone of tunnel with different ratio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between lining and surrounding rock. The influence law of displacement and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of lining is discussed. The feasibility and reasonabl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permeable lining are discussed. The analysis of example shows that when the lining is impermeable material,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plastic zone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are obtained.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plastic zone edge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of the lining are the largest, and if the lining permeability is slightly increased,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plastic zon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plastic zone edge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of the lining will decrease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lining to that of surrounding rock, the result show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adopt permeable lining. And when the ratio of lining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to surrounding rock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0, the design idea of lining ring is put forward in view of the seepage flow around the tunnel and the durabi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lining.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measures are discussed for the reference of engineering design.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17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ZD2012015)
【分类号】:U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黎明;李鹏;孙林娜;王在泉;;考虑地下水渗流影响的衬砌隧洞弹塑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2 刘杰;郑治;;走出水工隧洞结构设计的误区[J];贵州水力发电;2010年04期

3 张贤超;尹健;池漪;;透水混凝土性能研究综述[J];混凝土;2010年12期

4 张有天;隧洞及压力管道设计中的外水压力修正系数[J];水力发电;1996年12期

5 王建宇;;隧道围岩渗流和衬砌水压力荷载[J];铁道建筑技术;2008年02期

6 A.J.Schleiss;邵鉴文;;透水压力隧洞的设计[J];人民珠江;1986年05期

7 王建秀,杨立中,何静;深埋隧道衬砌水荷载计算的基本理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9期

8 李宗利,任青文,王亚红;考虑渗流场影响深埋圆形隧洞的弹塑性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8期

9 王秀英,王梦恕,张弥;山岭隧道堵水限排衬砌外水压力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10 李新星;蔡永昌;庄晓莹;朱合华;;高压引水隧洞衬砌的透水设计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小明;;隧道工程中水力耦合问题的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2 涂忠仁;;公路隧道围岩抗力系数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3 肖同刚;荣耀;;乌鞘岭隧道岭脊段二次衬砌裂缝计算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4 蔡晓鸿;蔡勇斌;蔡勇平;甘晓荣;孙富学;;二向不等围压和内压作用下椭圆形洞室的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5 王建秀;朱合华;胡力绳;唐益群;姚雷;侯靖;;抗水压隧道分类及其建设关键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6 张风,董志宏,丁秀丽;彭水电站尾水洞施工开挖过程数值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6期

7 丛培江;郭航忠;于鹏;张燕;;水工压力隧洞有限元模型简化算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6期

8 张黎明;王在泉;贺俊征;卢则阳;;基于全量理论的洞室围岩抗力系数计算[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5期

9 张黎明;李鹏;孙林娜;王在泉;;考虑地下水渗流影响的衬砌隧洞弹塑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10 孙闯;林增华;王晨;;高水压越江隧道联接通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勇红;;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中梁山隧道防排水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敏;纪洪广;邓斌;;高水压基岩井壁厚度设计方法[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金山;卢文波;;非轴对称荷载下圆形隧洞围岩弹塑性分析解析解[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丁浩;蒋树屏;徐谋;王文广;李勇;;富水地层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晏启祥;马婷婷;;高水压铁路隧道管片衬砌临界水压力浅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6 宋超业;周书明;谭志文;;海底隧道衬砌水荷载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宋超业;周书明;谭志文;;海底隧道衬砌水荷载计算[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涂忠仁;;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公路隧道围岩抗力系数计算[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9 孙富学;;多心圆拱隧道衬砌结构内力与变位的初参数解法[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10 蒋中明;张新敏;;核废物储存库隧道围岩水分迁移耦合研究[A];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牛双建;深部巷道围岩强度衰减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韩涛;富水基岩单层冻结井壁受力规律及设计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郑波;隧道衬砌水压力荷载的实用化计算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王建秀;腐蚀损伤岩体中的水化—水力损伤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刘干斌;软土隧道固结性状及相互作用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高新强;高水压山岭隧道衬砌水压力分布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谢红强;隧道工程热液固多场耦合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姜安龙;大直径越江盾构隧道管片结构理论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银银;隧道围岩应力与位移数值模拟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方镜平;压力隧洞内水外渗的渗流-应力-开裂耦合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朱海涛;齐岳山隧道衬砌水压力特征与岩溶处治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楠楠;水工隧洞围岩力学参数反演及施工三维仿真[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向阁;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及注浆防水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程曦;高水压铁路隧道泄水式管片衬砌壁后水压分布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果;围岩渗透性与隧洞外水压力的相关性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雪;三剪统一强度准则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1年

9 张帆;富水围岩条件下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冯永冰;水工高压隧洞性状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黎明;李鹏;孙林娜;王在泉;;考虑地下水渗流影响的衬砌隧洞弹塑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2 李敬元;李子丰;;渗流作用下井筒周围岩石内弹塑性应力分布规律及井壁稳定条件[J];工程力学;1997年01期

3 沈振中,徐志英,雒翠;三峡大坝坝基粘弹性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分析[J];工程力学;2000年01期

4 李忠华,潘一山;有渗流作用的油井井壁稳定性的解析分析[J];工程力学;2002年03期

5 任青文,邱颖;具有衬砌圆形隧洞的弹塑性解[J];工程力学;2005年02期

6 张巍;黄立财;陈世玉;;透水衬砌设计理论在惠蓄高压隧洞设计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08年07期

7 田波;牛开民;谭华;张维军;;多孔贫混凝土排水基层材料室内成型方法的研究[J];公路;2006年01期

8 郝静华;;多孔混凝土原材料技术要求、成型方法及集料级配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2期

9 董雨明,韩森,郝培文;路用多孔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J];中外公路;2004年01期

10 任青文,张宏朝;关于芬纳公式的修正[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长伟;透水混凝土生态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脱氮机理及工艺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陈瑜;公路隧道高性能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霍亮;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众;;控制型防排水隧道渗流场数值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许永,赵鸿铎;沥青混凝土路面渗水规律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4期

3 刘晓南,杜雨,宋应皋;对现行公路渗沟计算方法若干问题的思考[J];交通科技;2005年03期

4 唐红梅;陈洪凯;关明芳;;边坡渗流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杨转运;杨波;;在富水地层桩基施工中采用帷幕注浆止水[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1期

6 丁红慧;鲁安顺;赵俊明;;土的渗透性预测方法与工程应用[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年01期

7 杨波;杨转运;廖渭扬;;帷幕注浆在富水地层桩基施工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界;2006年03期

8 李石磊;高玉武;;泡沫技术在土压平衡盾构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4期

9 庄宁;阚二林;邓明镜;;隧道衬砌外水压力确定的渗流场—应力场耦合模型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7年01期

10 郑木莲;陈拴发;王秉纲;;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路用性能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常委;梁诏斌;张志强;何川;;地层渗透系数对隧道纵向结构的影响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琦;;三元里折返线地基加固的注浆工程实例[A];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韩月旺;钟小春;朱伟;虞兴福;;玉力舱土体改良对盾构开挖面稳定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郑永来;刘曙光;韩文星;杨柳峰;童琪华;杨林德;;软土隧道渗漏对隧道沉降影响分析[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建宇;;对隧道衬砌水压力荷载的讨论[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谭毓浚;;论隧道流塑粘土注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92年

7 骆筱菊;;软粘土地基的固结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8 朱耀庭;郑爱荣;李卫;;吹填超软土固结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冯亮;朱伟;钟小春;左佳;;中粗砂地层盾构施工防治喷涌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8年

10 郑木莲;王崇涛;王秉纲;陈拴发;;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孙爽 王波 石治荣;浏阳河隧道破土动工[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史君;谈路基、路面结构层密度的重要作用[N];伊犁日报(汉);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玉琴邋本报通讯员 谢培宁;主城到江宁“一马平川”[N];新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波;隧道衬砌水压力荷载的实用化计算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刘文剑;基于渗流场—损伤场耦合理论的隧道涌水量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张全胜;寒区隧道围岩损伤试验研究和水热迁移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4 刘福胜;基于流固耦合及复变函数分析的隧道渗流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郑木莲;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6 周中;土石混合体滑坡的流—固耦合特性及其预测预报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李涛;软土路基大变形固结随机有限元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8 张林洪;山区公路工程地质环境中的水渗流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坛华;基于三维网络模拟技术的裂隙网络水力研究及隧道涌水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徐燕;季冻区草炭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变形沉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言亮;利用固结法求解粘性土的渗透系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朱礼廷;海水入侵对大连地铁一号线隧道结构的侵蚀及综合防治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孙士勇;排水性沥青路面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4 陶卓辉;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设计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周亮;沥青稳定碎石透水基层的研究与应用[D];长安大学;2007年

6 周骊巍;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肖巧林;高填路堤软土地基沉降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马国梁;土的压实控制指标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徐彩风;红层填料渗透特性及渗流作用下路堤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蒋克文;多雨地区高等级公路透水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74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74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0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