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岩溶钙华堆积体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本文选题:岩溶 + 堆积体 ; 参考:《铁道标准设计》2014年S1期
【摘要】:"凉水井岩溶堆积体"是富那高速公路凉水井断层下盘发育钙质胶结的钙华堆积体,其成因与凉水井断层活动以及灰岩岩溶水长期侵蚀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对岩溶堆积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研究,分析其成因机制及形成条件;在成因机制及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给该岩溶堆积体的治理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为类似岩溶堆积体的分析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Liangshui well karst accumulation" is a calcareous cemented calcareous accumulation body in the lower face of Liangshuijing fault of Funa expressway. Its genes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ault activity of Liangshui well and the long-term erosion of limestone karst water.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deposit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karst deposits are analyzed, and the stability of karst deposits is evaluated by the transfer coefficient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formation conditions.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karst accumulation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similar karst deposits.
【作者单位】: 中铁二院成都地勘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分类号】:U4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眭爱宏,邱瑞,朱利保,靳江海;隧道穿越洞口堆积体洞顶居民区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2年S1期
2 朱永学;刘英;;堆积体中偏压小间距隧道坍塌处治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2期
3 张存公;皇甫建红;薛向宇;;碎石的物理特性对沥青碎石封层的影响[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年07期
4 袁学武,楼日新;川藏公路二郎山龙胆溪滑坡整治工程堆积体锚索钻孔跟管钻进工艺技术的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3年S1期
5 邓矿辉;大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技术在堆积体偏压大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2004年03期
6 王华;;富溪连拱隧道洞口段堆积体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年06期
7 楼日新;堆积体锚索钻孔跟管钻进工艺技术的应用[J];水力发电;2003年01期
8 眭爱宏,邱瑞,朱利保,靳江海;隧道通过堆积体及居民区的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3年S1期
9 周昌华;胡喜峰;唐天国;;野三关隧道特大溶洞崩塌堆积体处治关键技术[J];国外建材科技;2007年04期
10 王来发;;超前预支护技术在堆积体偏压大跨隧道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绍林;;对山坡堆积体稳定性分析的探讨(全文)[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形变体形变趋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2 税明东;谭立伟;;洞口段堆积体施工方法及监控量测[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袁学武;楼日新;;川藏公路二郎山龙胆溪滑坡整治工程堆积体锚索钻孔跟管钻进工艺技术的应用[A];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周冠伦;陈晓云;;川江第一险滩——庙基子整治经验与效益[A];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文摘及学术会议论文目次汇编(1990—1991)[C];1992年
5 黄鸿健;张民庆;;宜万铁路隧道工程岩溶及岩溶水施工技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李丰果;;大瑶山一号隧道九峰河超大断面导流洞顺穿断层施工技术[A];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客运专线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甄秉国;;青藏铁路羊八井隧道出口水害工程地质勘察及治理[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凯;;高密度电法与大地电磁测深勘察岩溶的应用效果[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9 陆洲;陆凌宏;陆近;黄志良;;长江河口区南、北支会潮点初析[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占先;;里庄隧道2#支洞三岔口段施工技术[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秋怡;开始最后的“大扫除”[N];四川日报;2008年
2 屈建国邋山菊;岩溶地区隧道直接下穿暗河特大型溶洞综合施工技术通过鉴定[N];人民铁道;2007年
3 记者 文帅 高丽;汉源隧道将于20日贯通[N];雅安日报;2009年
4 记者 柏润 夏建明;筑牢四道防线[N];湖南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潇潇 肖瑜;誓将天险变通途[N];四川政协报;2010年
6 杨希伟;飞来横祸:宜万铁路岩崩现场见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记者 钟振宇;再战小岗剑壅塞体[N];四川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代林;映汶高速映秀隧道已掘进747米[N];四川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吴丹 通讯员 周光全;生命通道的涅i肹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记者 李仕兵 通讯员 孙开才;十三局集团兰渝管段 首座隧道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晚清;SMA粗集料骨架结构的细观力学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静;堆积体路基稳定性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2 潘嵩;堆积体路基修筑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3 彭杰;重庆三峡地区易滑地层路基边坡安全评价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4 崔坤燕;堆积体路基修筑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蒋德群;堆积体地层隧道施工渗流—应力耦合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杜建新;宜万铁路五爪观暗河段综合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殷新;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在桥梁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刘文;G108线K2553+000~K2553+773段马富滑坡治理[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53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5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