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浅埋偏压矩形单洞隧道围岩压力极限上限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18-06-03 19:38

  本文选题:隧道工程 + 浅埋偏压隧道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9期


【摘要】:探讨将极限平衡理论引入浅埋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进行浅埋隧道围岩压力上限计算的可行性。针对偏压浅埋矩形单洞隧道情况,通过引入水平偏压荷载系数的方式,讨论浅埋偏压矩形单洞隧道围岩压力的上限分析方法,并对获得的隧道围岩压力目标函数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水平和倾斜地表条件下,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已有计算结果均接近,可以证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地表倾斜角度、围岩抗剪强度参数、隧道埋深、围岩容重和围岩计算内摩擦角均对浅埋偏压矩形单洞隧道围岩压力和破坏机构存在显著影响;极限平衡状态下偏压浅埋隧道会出现显著的非对称性破坏,破坏范围整体向埋深较大一侧偏转,工程实际应用中偏压效应和正确计算参数选取对分析偏压浅埋隧道稳定性极为重要。
[Abstract]:The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the feasibility of calculating the pressure upper limit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shallow buried tunnel by introducing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shallow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The upper limit analysis method for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of shallow buried rectangular single tunnel tunnel is discussed by introducing the horizontal partial pressure load coefficient.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is optimized by nonlinear programm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is method are close to the existing calculation result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horizontal and sloping surface. It can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is method. The slope angle,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 depth of the tunnel, the bulk dens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calculation. The angle both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ressure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a shallow buried rectangular single tunnel. Under the state of the limit equilibrium, the shallow buried tunnel will have remarkable asymmetric destruction, and the failure range is deflected to the larger side of the buried depth. The bias effect and the correct calculation parameters are selected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shallow buried tunnel.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be qualitative.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公司;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8522,5130807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0491269,2012T50708)
【分类号】:U4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峰;阳军生;;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确定的极限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08年07期

2 赵炼恒;孙秋红;黄阜;邹金锋;;非关联流动准则对浅埋隧道稳定性影响的上限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2期

3 谢家杰;浅埋隧道的地层压力[J];土木工程学报;1964年06期

4 安永林;;偏压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规律理论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杨小礼,李亮,刘宝琛;偏压隧道结构稳定性评价的信息优化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6 谢骏;刘纯贵;于海勇;;双平行圆形隧道稳定的塑性极限分析上限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7 杨峰;阳军生;赵炼恒;;浅埋隧道工作面破坏模式与支护反力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8 ;Upper bound solution of supporting pressure for a shallow square tunnel based on the Hoek-Brown failure criterion[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2012年04期

9 杨小礼;王作伟;;非线性破坏准则下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极限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峰;浅埋隧道围岩稳定性的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黄阜;隧道围岩塌落机理与锚杆支护结构的上限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阳春;周晓军;邓遥林;;侧部岩溶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力学特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2 肖林萍;李永树;;连拱隧道水平位移控制标准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3 陈国栋;王荣辉;;拟建的重庆市琴韵广场对小龙坎铁路隧道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4 尹蓉蓉;朱合华;;氯盐和冻融循环复合作用对浅埋公路隧道安全性能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5 宋玺;;谈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的施工安全[J];安防科技;2011年10期

6 刘斌;宁茂权;;西岙隧道上穿排污隧道设计浅析[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7 王庆生;刘炳海;王文伟;胡隆华;吴龙标;孟娜;;细水雾灭火系统扑救铁路隧道救援站内客车火灾的全尺寸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3期

8 邓少军;阳军生;张学民;钟放平;;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及方案比选[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9 时亚昕;王明年;李强;;浅埋双连拱隧道中墙的合理选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10 刘明高;高文学;张飞进;;小净距隧道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亚东;盛亚军;韩同春;;羊栈岭隧道加固稳定性的计算分析[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卷)[C];2005年

2 陈慈河;彭芳;;道瓮高速公路投资风险研究与对策[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娄中波;王海燕;王晓华;;城市地下道路线形设计要素[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邸鑫鹏;卢姗;;城市隧道安全保障系统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新;徐志胜;倪天晓;姜学鹏;彭锦志;周湘川;;水下公路隧道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方式研究[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伟锋;毕俊丽;;软岩浅埋隧道施工工法比选[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宋玉香;贾晓云;朱永全;;地铁隧道复合式结构可靠度简化分析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少强;乔春生;徐干成;朱正国;;复杂地质条件下偏压连拱隧道中隔墙变形与受力特征[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汤劲松;刘松玉;童立元;喻军;;破碎岩体浅埋大跨公路隧道开挖方案对比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小礼;眭志荣;;软弱围岩中偏压隧道的剪胀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少刚;地下互通立交隧道设计参数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琼;跨断层隧道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史小丽;基于环境因素的公路隧道路面结构型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刘锋涛;结构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数值计算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刘小军;浅变质碎裂围岩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隧道洞口工程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浩浩;铁路隧道CRD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及其监控量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丽芬;高层建筑群对其下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路军;隧道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合理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何信;近接既有人防工程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张,

本文编号:1973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73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0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