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率半径和墩高对大跨刚构桥自振特性及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刚构桥 + 曲线桥 ; 参考:《世界桥梁》2014年03期
【摘要】:为研究大跨曲线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自振特性和抗震性能,以某跨径组成为(95+170+95)m的高墩大跨曲线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程序MIDAS Civil建立2组不同曲率半径和墩高的桥梁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其进行自振特性和地震反应谱响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类桥梁桥墩纵向刚度和主梁横向刚度相对较弱;大曲率半径的连续刚构桥各阶振型特征与直线桥大致接近,曲率半径变化对桥梁的自振周期影响较小;墩高的增加使桥梁各阶自振周期均明显增大,且桥梁前2阶振型特征发生交换。曲率半径变化对桥梁最大内力和位移影响较小;墩高的增加使桥墩最大控制内力明显减小,相应的最大变形显著增加。对于该类桥梁,一般横向地震起控制作用,墩底内力、主梁中跨跨中截面的最大横桥向位移、墩顶支点附近的主梁纵向位移应作为桥梁抗震设计时的内力、位移控制截面。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natu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eismic behavior of long-span curved prestressed concrete rigid frame bridge, a long-span curved prestressed concrete rigid frame bridge with high pier and long span composed of 95,170,95m span is taken as the background. Two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bridges with different curvature radius and pier height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Midas Civil program. The natu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respons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ngitudinal stiffness and transverse stiffness of the bridge piers are relatively weak,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bration modes of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s with large curvature radiu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straight bridge, and the variation of curvature radius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of the bridge. With the increase of pier height, the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s of each order of the bridge are obviously increas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 two modes of the bridge are exchanged. The change of radius of curvatur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maximum internal force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bridge, and the increase of pier height makes the maximum controlled internal force of the pier decrease obvious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ximum deformat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For this kind of bridge, the lateral earthquake plays a controlling role, the internal force at the bottom of the pier, the maximum transverse displacement of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middle span of the main beam, and the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of the main beam near the top fulcrum of the pier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internal force and displacement control section of the bridge in seismic design.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U441.3;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俊武;郭楠楠;马文涛;;不同曲率半径对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公路;2011年09期
2 王达;刘扬;陈敏海;;超高墩大跨部分曲线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1期
3 王克海;李茜;;高墩桥梁地震响应分析[J];世界桥梁;2006年01期
4 何波;郭小川;朱宏平;李俊;;大跨薄壁墩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研究[J];世界桥梁;2006年04期
5 揭志羽;卫星;李亚东;顾颖;;不同设计参数下刚构-连续组合曲线梁桥地震响应敏感性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6 王波;张海龙;武修雄;徐丰;;基于大质量法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时程反应分析[J];桥梁建设;2006年05期
7 周行人;刘海波;胡建华;;高烈度区高墩桥梁抗震措施研究[J];桥梁建设;2011年02期
8 马显红;余毅;;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参数敏感性分析[J];桥梁建设;2012年03期
9 代攀;杨涛;胡大琳;;高墩大跨曲线连续刚构地震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9年04期
10 李杰;陈淮;王艳;;双薄壁高墩曲线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钱华;夏培华;宋泽冈;张凯;;大跨长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地震响应[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谢肖礼;王波;张伟峰;郑海涛;;罕遇地震作用下高墩连续刚构桥双重非线性抗震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04期
3 钱济章;占劲松;郑建新;;薄壁高墩刚构桥的地震时程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12期
4 王玲霞;;刚构桥的构造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12期
5 周勇军;贺拴海;张岗;宋一凡;;桥墩截面形式对弯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6 王达;刘扬;陈敏海;;超高墩大跨部分曲线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1期
7 兰峰;王克海;;中小跨径双柱式高墩桥梁横系梁对抗震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5期
8 李悦;王克海;李茜;韦韩;;动水对深水大跨刚构桥地震响应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2期
9 余玲玲;王解军;;非一致激励下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分析[J];中外公路;2010年02期
10 王晓黎;;某高速铁路连续梁桥桥墩地震反应分析[J];世界桥梁;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康小青;王一兵;王丽君;;电抗器抗震性能分析[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再新;大跨度组合体系箱梁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白建方;复杂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并行有限元方法[D];同济大学;2007年
3 王田友;地铁运行所致环境振动与建筑物隔振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黄新艺;混凝土连续曲线梁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孙治国;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变形能力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6 夏修身;铁路高墩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7 文曙东;连续刚构桥墩壁弹塑性联结梁减震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周勇超;地震及汽车作用下长大混凝土桥梁振动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磊;基于环境激励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模态分析及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折孝明;城市立交连续箱梁桥地震响应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3 张明明;薄壁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蒋锋杰;城市曲线高架桥的抗震体系与动力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奇伟;基于动力特性分析的桥梁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燕保军;考虑底部框架共同作用下单层网壳的非线性动力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7 余玲玲;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8 李文俊;拱桥地震反应分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鲍宸民;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10 眭志荣;单拱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方法及动力响应三维数值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德山,李乔;铁路曲线梁桥抗震设计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冯云田,李明瑞,林春哲;复杂结构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1年04期
3 宗周红,赖苍林,林友勤,任伟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动力特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3期
4 李茜;王克海;韦韩;;高墩梁桥地震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5 张伟;刘建新;张茜;卢启煌;;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6期
6 郭国会,易伟建,尹娟;南村黄河大桥空心薄壁高墩抗震分析[J];公路;2000年07期
7 牛俊武;郭楠楠;马文涛;;不同曲率半径对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公路;2011年09期
8 徐君兰,顾安邦;连续刚构桥主墩刚度合理性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9 丰硕,项贻强,谢旭;超大跨度悬索桥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8期
10 李晓莉;喻宝金;;三塔单索面PC斜拉桥的地震反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开仲;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与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2 周勇军;高墩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梁地震响应的设计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罗波夫;高速铁路桥梁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2 王磊;高墩大跨连续刚构直弯对比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3 吴六政;曲线梁桥设计中几个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吴卫祥;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梁桥的受力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5 赵志刚;地震动输入方向对非规则高架桥动力性能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学建;非规则高架桥抗震模型及参数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胡明刚;曲线梁桥的动力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杨艳军;曲线连续刚构桥力学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攀;杨涛;胡大琳;;高墩大跨曲线连续刚构地震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9年04期
2 侯书昌;;预应力连续刚构底板抗裂性能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18期
3 孟巧娟;孙家驷;杨森顺;;立交出口匝道安全性判断的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6期
4 黎军;;详解用线元法计算公路中线坐标[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张念来;李程;;曲线梁桥动力特性对比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3期
6 黄新艺;陈彦江;李岩;盛洪飞;李立云;;曲率半径对曲线箱梁桥车辆荷载作用下冲击效应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10年01期
7 李长凤;杜文学;周莉;;曲线箱梁剪力滞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于海;;浅谈CASIO fx-4800P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7期
9 李新春;刘爱荣;张俊平;;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预拱度的参数化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李长凤;赵延林;薛志成;;结构参数对曲线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军举;李青宁;王天利;;曲线桥反应谱分析中振型贡献率探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2 丁文其;谢东武;蔡永昌;王晓形;李志刚;;特大断面大跨隧道核心土岩柱临时支护最优曲率研究[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陈泰忠;;互通式立交分流点曲率半径的设计探讨[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4 王钧利;贺拴海;;高墩大跨径曲线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阶段墩梁位移的非线性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左自贵;高芳清;;小半径弯梁桥地震反应分析[A];四川省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蔡喜棉;陈崇驹;朱惠君;陈良君;;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容许弯沉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7 单德山;李乔;蒋永林;;平面薄壁曲箱梁的振动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8 钟建;李照明;;预应力曲线梁桥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李发平;袁鸿;;CFRP在隧道加固中抵抗剥落的实验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10 谢明;姚坚;孙巍;;外滩通道开挖对下卧大直径隧道的影响分析及风险控制技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望作信 记者 覃燕妮 实习生 伍夏;长江首次两艘万吨级海轮成功“闯关”中游浅区[N];三峡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叶耀东;软土地区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变形及健康诊断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王钧利;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弯桥全过程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06年
3 黄新艺;混凝土连续曲线梁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王银辉;曲线薄壁箱梁桥的空间静力与时效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鹏;大跨度曲线刚构桥静力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梁长海;影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曲线箱梁内力和变形的相关因素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代攀;高墩大跨曲线连续刚构地震响应分析[D];长安大学;2008年
4 何翔;小半径曲线桥梁的梯度温度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姜旭东;预应力混凝土曲线箱梁桥设计研究及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棚;曲线梁桥施工阶段变形分析[D];长安大学;2006年
7 张旭;曲线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桥结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牛俊武;桥跨结构设计参数对高墩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影响分析[D];长安大学;2004年
9 郑涛;弯曲河段航道宽度确定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10 吕昌武;高墩大跨曲线连续刚构空间受力分析与施工控制[D];长安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33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3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