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简支梁桥拱型桥面连续构造的受力性能

发布时间:2018-06-18 10:33

  本文选题:简支梁桥 + 拱型桥面连续 ; 参考:《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针对国内简支梁桥桥面连续混凝土开裂的现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桥面连续构造的破坏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桥面连续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简支梁的纵向位移、转动及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内力,直接作用于混凝土或通过纵向连接钢筋传递至混凝土,为了改变内力的传递方式,解决桥面连续混凝土的开裂问题,根据拱型结构拱脚受拉使拱顶产生正弯矩的受力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拱型桥面连续装置.为了验证该装置的有效性,制作了拱型桥面连续和传统型桥面连续的模型并进行了设计荷载下的受力试验.试验对比结果及有限元计算表明:拱型桥面连续装置对混凝土的拉力有较好的分散作用,大大减小了桥面连续混凝土的纵桥向拉应力,有效地改善了桥面连续混凝土的开裂损伤.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tinuous concrete cracking on the deck of simply supported beam bridges in China, a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continuous structure of bridge dec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racking of continuous concrete on the bridge deck is the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of simply supported beam, the internal force caused by rotation and uneven settlement, which acts directly on the concrete or transfers to the concrete through the longitudinal connecting steel bar. In order to change the way of internal force transfer and solve the cracking problem of continuous concrete on bridge deck,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rch structure arch foot under tension to make the arch roof produce positive bending moment, a new type of arch bridge deck continuous device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vice, the models of continuous arched deck and traditional deck are made and the stress tests under design load are carried ou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show that the arch bridge deck continuous device has a good dispersion effect on the concrete tensile force and greatly reduces the longitudinal bridge tensile stress of the continuous concrete deck. The crack damage of continuous concrete on bridge deck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城市建设工程系;
【基金】:浙江省交通厅纵向课题资助项目(2009H37) 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10R50037)
【分类号】:U448.217;U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何畅,向中富;简支梁桥桥面连续构造的空间仿真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潘志炎;茅兆祥;刘敏;史方华;吴宝兴;;简支梁桥面连续构造的有限元分析与改进[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3 苏龙;杨絮;胡章立;;空心板桥病害剖析及桥面连续结构整治对策[J];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02期

4 姚辉;钢筋砼简支梁桥面连续伸缩缝早期损坏及预防[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02期

5 王虎,胡长顺,王秉纲;简支梁桥梁端处桥面连续铺装层结构计算分析[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国文;宋文锋;;桥面板连续简支T型组合梁桥典型病害及力学机理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2 何畅,向中富;简支梁桥桥面连续构造的空间仿真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谭茶生;曾庆敦;;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多重断裂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郭艳芬;杨圣超;张永水;韩凤萍;万飞;;简支转连续梁桥支座更换新方法的仿真分析[J];公路;2009年07期

5 秦伟航;李海青;;采用横向加固技术提高宽幅空心板桥动力性能效果浅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4期

6 潘志炎;茅兆祥;刘敏;史方华;吴宝兴;;简支梁桥面连续构造的有限元分析与改进[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7 苏龙;杨絮;胡章立;;空心板桥病害剖析及桥面连续结构整治对策[J];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02期

8 吴颖恒;张俊平;;桥面铺装对简支空心板桥受力行为的影响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谭茶生;曾庆敦;;公路桥桥面铺装受力分析与力学特性研究进展[J];中外公路;2006年04期

10 谭茶生;刘永光;曾庆敦;;计及界面损伤的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破坏分析[J];中外公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杜青;张献民;李晓会;刘金春;;简直梁旧桥计算模型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强;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张占军;混凝土桥桥面防水系统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徐伟;大跨径混凝土桥梁沥青桥面铺装技术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年

4 罗立峰;钢纤维增强聚合物混凝土桥面铺装层修筑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

5 胡铁明;简支变连续法加固混凝土梁桥疲劳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左志武;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分布和冲断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贾锦绣;沥青路面与桥面铺装抗剪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郝宪武;装配式箱梁桥整体化层作用机理及其设计加固方法[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杏;多跨简支梁桥面修补技术的数值模拟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范杰林;公路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性能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聂磊;危旧吊杆拱桥加固改造关键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10年

4 陈湛;简支转连续梁桥的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沈青川;简支梁桥桥面连续构造性能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翁方文;高烈度区中小跨径梁式桥抗震概念设计原则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罗剑;钢混结构混合桥桥面铺装体系受力分析——桃夭门大桥钢桥面铺装力学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

8 崔建伟;桥面铺装结构性能数值仿真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9 许剑;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设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胡晓华;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应用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畅,向中富;简支梁桥桥面连续构造的空间仿真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曹继伟;制动力对具有连续桥面的简支梁(板)桥下部结构的分配[J];东北公路;1998年04期

3 上官萍,房贞政,付东阳;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结构体系的应用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4 张世霖;史福明;;简支梁桥面连续结构的设计与观测[J];公路;1989年11期

5 冯伟林;倪富健;邓强民;;子模型法在大跨钢桥面铺装有限元模型优化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7期

6 马广德;;桥面连续简支梁桥的力素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探讨[J];华东公路;1985年02期

7 宋少华;对桥面连续缝破坏的探讨[J];华东公路;1999年02期

8 徐和国,杨应坤,张伟,熊善策,曾宪明;简支梁桥面连续长度计算及伸缩缝设置的探讨[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9 张忠军;张磊;谢守军;唐利;;大跨径桥梁混凝土桥面铺装开裂与防治[J];吉林交通科技;2001年02期

10 王承山;桥面连续结构的改进及施工工艺[J];隧道建设;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畅;简支梁桥桥面连续构造性能改善的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2 敬世红;简支连续梁桥结构设计及其连接构造性能改进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增祥;;桥面滑模连续铺装技术研究与应用[J];科学之友(B版);2005年06期

2 肖武光;颜杏生;;简支梁桥桥面连续破损处理方案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年07期

3 付春敏;;桥面连续受力分析[J];北方交通;2011年05期

4 郑军;王文刚;;桥面简易连续及滑动伸缩缝的设置[J];商情(财经研究);2008年03期

5 于仁全;;浅谈日本桥梁桥面连续的设计及施工[J];科技传播;2011年13期

6 张明卓;杨学祥;赵建;潘立泉;;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旧桥桥面翻新铺装施工中的应用[J];世界桥梁;2007年01期

7 陈俊宏;宋宗平;;简支T梁桥面连续预应力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28期

8 马广德;;桥面连续简支梁桥的力素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探讨[J];华东公路;1985年02期

9 苏龙;杨絮;胡章立;;空心板桥病害剖析及桥面连续结构整治对策[J];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02期

10 李娟燕;饶丽峰;江祥林;;简支梁桥桥面连续破损机理及其修复方案研究[J];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洁;;弯桥桥面连续的探讨[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2 李恒旺;;装配式梁桥在公路中的应用分析[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3 汪克来;彭本逵;;桥面连续多跨的简支梁墩顶水平力计算[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4 宋娃丽;王凤岐;宋新力;;桩柱式墩台水平力的分配计算[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5 张美珍;林锦滔;夏樟华;宗周红;;斜交预应力空心板桥拓宽承载力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6 罗启添;;珠海市泥湾门大桥设计特点[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7 张世霖;;郑州黄河公路大桥“T”型主梁应用大吨位钢绞线(XM)预应力体系[A];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实践论文集[C];1986年

8 孙国柱;韩日车;;广州市中山大道黄埔、员村立交桥设计简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9 胡正楠;;连续桥面的设计与施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杨昀;;先简支后连续设计方法的研究[A];第五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陆晓华 见习记者 胡佳逸;桥梁寿命更长行车更舒适[N];苏州日报;2010年

2 记者 季昌进 通讯员 朱文;恒兴桥梁改造工程西半幅道路验收通车[N];马鞍山日报;2011年

3 正一 张杰;我市进行公路桥梁“无缝伸缩缝”试验[N];宜兴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强;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青川;简支梁桥桥面连续构造性能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吕筱珩;寒区简支梁桥面连续新型构造形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凌青松;基于荷载谱的桥面连续简支梁桥梁端疲劳寿命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

4 占陈文;桥面连续简支梁桥的静、动力特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5 李杏;多跨简支梁桥面修补技术的数值模拟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何畅;简支梁桥桥面连续构造性能改善的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7 敬世红;简支连续梁桥结构设计及其连接构造性能改进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8 武保华;柔性墩梁式桥地震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李士锣;地震作用下双柱式简支—桥面连续梁桥的横向碰撞特性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10 刘丽芬;混凝土简支梁桥面部分连续新型构造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35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35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f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