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不同层间结合状态下复合道面弯沉变形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7 05:30

  本文选题:复合道面 + 有限元分析 ; 参考:《中外公路》2014年06期


【摘要】:针对目前中国机场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复合道面结构,即水泥混凝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的道面结构,研究不同的层间结合状况对其弯沉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该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接触单元来模拟路面的层间结合状况,建立不同层间结合状态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得到其弯沉变化特性。
[Abstract]:In view of more and more composite pavement structures in Chinese airports at present, that is, the pavement structure with asphalt concrete overlaid on the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i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terlayer bonding conditions on its defl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ntact element in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interlayer bonding of road surface, and the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model under different interlayer bonding state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d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
【分类号】:U41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胡小弟,孙立军,刘兆金;沥青路面非均布荷载下层间接触条件不同时力学响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3期

2 严二虎,沈金安;半刚性基层与沥青层之间界面条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1期

3 李铁洪;李春晓;;半刚性路面层间实际结合状态的有限元模拟与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01期

4 冯德成;宋宇;;层间结合状态对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影响分析[J];华东公路;2006年03期

5 邱欣;杨青;钱劲松;;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模量参数反演的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0年04期

6 郭能荣;袁美俊;邢钦玉;;层间接触状况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年02期

7 姚占勇;商庆森;赵之仲;贾朝霞;;界面条件对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应力分布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3期

8 薛亮;张维刚;梁鸿颉;;考虑层间不同状态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9 侯芸;毛菊良;郭忠印;;刚柔复合路面结构弯沉盆形态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雪梅;;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韦刚;杨文军;战琦琦;朱洪洲;;加铺层防裂材料使用效果影响参数的灰熵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殷立文;丁静声;;荷载接触面形状对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侯伟;;轮载与层间接触状态对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石昆磊;戴伟;张焱;;沥青路面荷载型反射裂缝力学计算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5期

6 潘伟兵,黄志义;利用层状弹性理论对高速公路路面变形特性研究[J];东北公路;2003年04期

7 郭乃胜;石峰;赵颖华;谭忆秋;;沥青路面层间粘结性能的黏弹性有限元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杨大田;杨锐;;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界面力学特性研究现状[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单景松;黄晓明;;移动荷载下路表弯沉响应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郭锋钢;王今朝;赵伟;;季冻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分析与防治[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晓光;侯春娟;;刹车时水平力对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蔡望鹏;郑小平;;弹性地基聚酯网道面有限元分析及参数影响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晓光;;重载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的ANSYS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梁海波;;层间连续性假设与粗糙面施工法[A];海南省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7年

5 周兴业;王旭东;张年梅;;基于弹性半空间体的水平荷载与垂直荷载非线性叠加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受力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6 杨国良;王端宜;张肖宁;;均布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层底应力应变对沥青面层弹性模量的敏感性分析[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7 左双英;叶明亮;唐晓玲;续建科;史文兵;;层状岩体地下洞室破坏模式数值模型及验证[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徐鸥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郑仲浪;重载车辆作用下沥青路面层间力学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王东升;沥青路面流动型车辙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梁军林;水泥混凝土路面断裂破坏机理及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6 周华飞;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与地基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杜秦文;土体剪切模量随深度连续变化非均质地基解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国忠;高寒地区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柔性路面适应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马庆雷;基于刚性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祥俊;大粒径柔性基层与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力学性能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荣联;沥青路面结构体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朱建平;基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的沥青混合料疲劳阀值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4 徐磊;基于高渗透乳化沥青的层间粘结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冯琳;随机荷载作用下的路面动力响应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10年

6 祁文洋;水、动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损坏机理分析与设计[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秦波;基于Rayleigh波理论的地基土动参数反演[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高雪冰;特殊横观各向同性地基空间问题的位移与应力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9 牛婷婷;直角坐标系下层状弹性地基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解析解[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10 石龙海;温度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抗剪强度的影响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长发,邱延峻;重载交通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的三维空间力学响应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沈金安;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早期损坏的技术途径[J];公路;2000年05期

3 姚祖康;对我国沥青路面现行设计指标的评述[J];公路;2003年02期

4 曾梦澜,马正军,龚平,李洁;面—基层间接触条件对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极限轴载的影响[J];公路;2005年01期

5 胡小弟,孙立军,刘兆金;沥青路面非均布荷载下层间接触条件不同时力学响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3期

6 严二虎,沈金安;半刚性基层与沥青层之间界面条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1期

7 黄志义,潘伟兵,徐兴,周一勤;路面接触非线性特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5期

8 李雪莲;陈宇亮;张起森;周志刚;;高速公路上坡路段半刚性沥青路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8期

9 程英伟,汤捷;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的机理分析及防治[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6期

10 冯德成;宋宇;;层间结合状态对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影响分析[J];华东公路;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郝大力;路面性能的评价与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培源,蒋晗;计入层间结合状态的层合板弯曲理论与阻尼特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5期

2 朱耀庭;雷茂锦;时宁;赵华;;层间结合状态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和寿命影响分析[J];公路工程;2011年05期

3 李铁洪;李春晓;;半刚性路面层间实际结合状态的有限元模拟与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01期

4 冯德成;宋宇;;层间结合状态对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影响分析[J];华东公路;2006年03期

5 关宏信,杨海荣,程海潜;层间结合状态对搭板法处治旧水泥路面的影响[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吴士祥;;沥青路面基层与面层间结合状态对路面应力响应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8期

7 冯德成;宋宇;;沥青路面层间结合状态试验与评价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柳浩;谭忆秋;宋宪辉;赵立东;;沥青路面基-面层间结合状态对路面应力响应的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9 熊健;;基于FWD的层间结合状态分析方法[J];山西建筑;2010年19期

10 戴许明;;基面层结合状态对路面结构影响的力学分析[J];山东交通科技;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劲 ;张坤 ;吕宏阳 ;汪尔康;;基于生物分子折叠—结合能量地貌的动力学路径[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本文编号:2072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72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e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